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商圈,作为商店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是商店的辐射范围.文章从商圈理论研究入手,通过商圈分析,以金华核心商圈为研究时象,对其网点商圈的构成情况、特点、范围以及引起其规模变化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划定,为金华商业网点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零售业虚拟商圈的内涵出发,分别从形状、大小、商业流、商品数量和种类四个方面分析零售业虚拟商圈和现实商圈的区别,提出并论证零售业虚拟商圈具有锁定性、外部性和自我扩张性三个方面的经济特性。  相似文献   

3.
购物中心商圈结构特征研究——以上海市购物中心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购物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逐渐成为中国大城市商业发展的主流,研究其商圈特征并为科学选址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以上海市购物中心为实例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商圈层次划分模型和顾客源距离衰减函数,分析了不同类型购物中心的商圈结构特征,从理论上揭示了上海市购物中心现有空间格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圈在各大城市的蓬勃发展,它已成为城市重要的经济现象.商圈是商业企业以及金融、餐饮、储运、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  相似文献   

5.
从广义虚拟经济角度对城市商圈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城市商圈区位要素在区位要素、规模要素、品牌要素,业态要素等四大要素中是最重要的要素,超过了其他三类要素份额的总和.城市商圈业态和城市商圈规模要素在城市商圈要素竞争力中占据了同等的份额,略相当于城市商圈品牌要素的两倍.从宏观环境、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大维度,提出了提升城市商圈竞争力的对策,为相关机构和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轲柱  宋彧 《经济师》2010,(8):26-26,48
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样带来城市商圈的变迁。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消费者结构和消费观念随之改变,加上城市新商业业态的不断涌现,都给传统商圈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科学地分析和认识城市商圈变迁规律,进一步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新商圈,对于城市的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 1.中关村核心商圈。中关村商圈一直以来以“IT商贸”为核心,是中关村商圈区别与其它商圈的最主要的特性,也是北京市众多商圈中唯一一个由单一业态支撑起来的商圈,足见其在北京市商圈中的重要性。随着以海淀镇为核心的中关村西区不断开发和完善,中关村商圈已日渐成熟,而且伴随着家乐福、沃尔玛等大量跨国知名零售商的选址布店,中关村商圈的业态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4,(9):76-76
随着南华购物广场崂山店的建成,辽阳东路商圈将和海尔路南端商圈以及崂山区中轴线广场搭起“品”字型的商圈框架,使崂山区商业形态更为丰富,城区商业布局也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新区的陆续建设和发展,如何解决商业与环境之间矛盾,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显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而其中最主要的解决途径之一就是设计和创造一个绿色和谐的商业模式——生态商圈。生态商圈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人文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相比传统的商业模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发展生态商业,打造生态新商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从明代兴起的李村大集,到维客、北方国贸、利客来三足鼎立的传统商贸业,再到现代化体验式购物新商圈,近年来,李沧中心商圈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商业氛围,大力实施中心商圈整体升级工程。通过不断加强规划引导,合理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发展环境,把现代商贸流通业作为区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事实上,李村自古是青岛市商业重镇。李村商贸集聚区(又称李村商圈)占地面积约1 2平方公里,已汇集了商业网点1000余处,涵盖大型百货店、综合超市、星级酒店、专卖店、各类小超市和便利店、特色街等各种业态。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城市青年的地域通婚圈作了研究。人口迁移流动经历对城市未婚青年意愿通婚圈和初婚青年现实通婚圈的扩大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城市独生子女的通婚圈明显比非独生子女小,但通婚圈不会因兄弟姐妹数量的增加而扩大。从通婚圈角度看,"二孩生育"政策应该成为我国生育政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体系是所研究物质客体的反映,唯物辩证法分析了它的宏观体系和微观体系,唯物辨证法不是一种教义,而是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商业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振荡,"十五"期间我国商业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与外资的冲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应该制定一个"十五"商业规划,对商业网点、商业布局及相关的商业法规进行统筹规划与调整,避免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明确商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试论都市圈概念及其界定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型空间组织形态,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关注。然而,关于都市圈的概念和都市圈域范围如何界定,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都市圈现象的研究和论述,给出一个都市圈涵义的较全面的表述,并归纳出都市圈“两大、两高、多通”三项定性原则,最后结合我国的国情,给出一个都市圈域界定的动态三阶段标准。  相似文献   

15.
王悦  王光龙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143-146,202
首先利用成都市三个圈层各区市县土地面积、人口密度和地区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对成都市圈层经济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成都市有三个圈层,分别具有不同的经济、产业结构和人口特征。然后对成都市三个圈层生产要素流动的现状进行研究,指出成都市三个圈层生产要素流动的两大主要问题。接着研究了国内外几大都市圈的特点与要素一体化配置的规律,得出对成都市的启示和可以借鉴的经验。最后对成都市三圈一体进程中的要素一体化配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借助GIS技术揭示了新时期北京市商业土地出让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变,探讨了对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发展的影响。北京商业土地出让的分布由二环至四环逐步向五环外转移,城市功能拓展区出让数量减少,城市发展新区增加,旧城区分布一直比较集中。商业集聚区表现出旧城高集聚区面积增大、远郊新城中低集聚区数量增多、城郊大型居住区集中程度提高等特征。商业土地出让时空格局动态演变存在显著差异,东北方向扩展距离较远,波动大;西北与西南方向外延扩张典型,扩展距离远,年均速率大;东南方向空间扩展不显著。最后,探讨了商业土地出让时空格局演变在土地利用方式与效率、商业郊区化、功能疏解与职住分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傅强  程峰  汪俊生 《技术经济》2011,30(3):77-80,127
以动态随机前沿模型为基础,采用基于吉布斯抽样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运用1998—2007年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基本数据对模型的各参数进行贝叶斯估计,得到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技术效率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技术效率均值为96.68%,运行效率较高,这说明我国推行的银行业改革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陈玉慧 《经济地理》2007,27(4):589-594
市级商业中心建设规划的服务对象以及功能和市场定位,业别、业态、业种结构,空间布局,交通、环境建设等规划基本内容决定了公众参与在市级商业中心规划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规划较偏重市级商业中心在宏观区域经济中的定位,而在公众等多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层面考虑较少。文章以厦门富山商圈为例,探讨了公众参与在市级商业中心建设规划中的应用以及成功经验,说明了市级商业中心建设规划应充分考虑公众利益,并贯彻"以人为本"规划思想和理念。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特色商业区支撑系统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耿  李燕 《经济地理》2005,25(4):521-524,531
选取广州市商业业态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区,通过对其目标路段的对比分析,揭示各种要素在特色商业区支撑系统中的作用,指出影响商业空间效益的内部原因,为相关部门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商业企业集群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云亮  唐敏 《经济管理》2007,(20):77-82
中小商业企业集群创新是中小商业企业通过集群优势进行的商业创新,是中小商业企业和商业产业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本文构建了中小商业企业集群创新的网络体系框架,分析了集群创新的行为主体以及集群创新的3个层次,指出了我国中小商业企业集群创新的6个重点领域,即交易方式创新、市场功能创新、商业技术创新、经营业态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并提出了促进集群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