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格格 《商展经济》2023,(20):91-95
当前,世界经济低迷、保护主义思潮蔓延,国际关系紧张且僵化,给中国的出口环境带来了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加强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成为一种重要途径。本文以2010—2019年东南亚国家数据为基础,构建用于衡量东南亚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以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东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许多国家亟待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其次,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对中国的出口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东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与中国对进口国的汇率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最后,将中国向东南亚七国出口的商品按BEC分类分成了七个行业,发现贸易便利化对BEC3类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东南亚开拓中国出境游市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是东南亚主要旅游客源地之一,对东南亚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愈益突出。为了提高对亚洲增长最快的中国大陆客源市场的吸引力,东南亚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但其对华旅游市场的开拓仍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丁杨浩 《商》2013,(15):225-225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能源需求依赖的不断加深,中国不再只把目光瞄准中东地区,而是选择海外能源的多元化战略,以确保中国能源资源的安全。本文将重点论述中国在东南亚的油气资源选择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及东南亚各国的能源资源政策,探讨中国在东南亚能源战略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之初,在回首已经走过的二十世纪时,相信没有人会忘记那场几乎席卷整个东亚的金融大风暴。在这次危机中,面对国际金融大鳄的攻击,东南亚各国政府曾强力干预汇市、股市,但终以失败告终,一国经济政策在强大的国际市场力量面前完全失效,使得本国经济失控,沦为金融炒家的“超级提款机”。危机打破了“东亚奇迹”的神话,也给正向经济全球化迈进的中国以深刻启示:享受经济全球化的契机与利益,要以削弱本国经济控制力、让与部分经济主权为代价。对于中国而言,扩大开放后面临的风险更甚于东南亚各国。1999年 11月 15日,中…  相似文献   

5.
大豆的旅行     
大豆,又名黄豆,起源于中国,这是世界各国学者所公认的。前苏联出版的《大百科全书》“大豆”条目中写道:“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在5000年前就开始栽培,并由中国向南部及东南亚各国传播,于18世纪到欧洲。”  相似文献   

6.
<正>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密切,贸易往来频繁,各国之间经济、贸易、文化等各方面交往的历史,可算得上源远流长。这与地域原因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地邻中国国土,自古代以来,便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到80年代后期,中国与东盟之间全面开启经贸合作,双方的经济、贸易、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迅速发展。尤其是在2003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成立后,更加确定了中国  相似文献   

7.
环境 服务 美食 电脑一、东南亚饮食业概况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东南亚各国,饮食文化极为悠久。当中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东亚地区如日本就着重“视觉效果”来作为“食的艺术”,务求令食者“观而欲吃、吃之而后快”。又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泰国等国家强调味道的重要性。“辣”也许是其中一种重要特色。若论到文化最为悠久的中国,她的饮食文化着重“色、香、味”俱全,更加上中国地大物博,各省各市再加上其他区域特色,令中国的饮食文化大放异彩,成为东南亚各国中的代表者。然而,无论各国饮食文化是如何独特、如何悠…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人民币汇率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岚松 《财贸经济》1998,(10):26-32
引言时值东南亚金融危机周年有余,此次金融危机席卷了东南亚各国,韩国与日本也未能幸免。中国堪称是一片“净土”。这次危机是以汇市的大动荡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以其泱泱大国的风度表现了负责的态度,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决不搞以邻为壑的汇率政策,避免引发新一轮的货币...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国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对提升整个亚洲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不用主体之间的交流不畅,"五通"建设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合作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落实"五通"建设、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以及立足重点合作区域等多个维度为如何提升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区域经济合作质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道西欧桥相交南宁 往南延伸"第一亚欧大陆桥" 第一亚欧大陆桥如要谋求与东南亚的陆路沟通,现成的有两种走法,一是亚欧大陆西来的货物,沿俄罗斯的乌兰乌德往南,经蒙古的乌兰巴托,从我国内蒙古二连浩特入境,在集宁并入枝柳线南下,经过南宁、凭祥,沟通河内,最终连通东南亚和东盟各国;二是从第一亚欧大陆桥的远东终点符拉迪沃斯托克入中国境内,沿京广线南下,在衡阳转湘黔线,经过南宁、凭祥,进入河内,最终沟通东南亚和东盟各国.  相似文献   

11.
发达的工业是香港现代经济成长的基础.80年代开始,香港工业受本地生产成本上升和海外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劳动密集型生产线大规模迁往中国内地及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据香港政府工业署的调查,1992年港商的外地加工厂,96. 6%设在中国内地,而在东南亚各国的仅占3.4%.设在中国内地的加工厂又集中在深圳、东莞和广州等地.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国与日本都积极发展与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联系与交往进一步加深,中国加大了对东南亚的战略投入。这引起了日本的不安,日本将全面更新其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方面的联系,以便确保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中日之间想不竞争是不可能的,但竞争中如果有合作,在合作中与东盟国家实现共赢,使东亚走向政治、经济、安全的全面合作,早日促进东亚共同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互联互通不断深化,区位优势愈加显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路桥、产业园区等跨境合作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和南亚、东南亚的经贸合作为属地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交往密切。战后,该地区各国珍视和平环境,关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交往中维护和促进了整个地区的稳定发展氛围,"亚洲四小龙"、"四小虎"脱颖而出。当下,该地区多国跻身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体,颇受世界瞩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仅为参与方带来经济收益,而且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带来活力。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世界中,国与国之间的联系频繁而紧密,尤其是大国之间互动加强,如何在日趋变化的国际环境中为本国争得有利地位,谋求到更多的利益成为各国对外战略的首要目的。除了以军事、政治、经济这类硬权力以手段作为谋求国家利益的工具外,文化这类软全力的李大影响力也越来越被各国政府所重视。在这种国际环境中,中国除加强自身的综合国力外,如何运用自己李大的文化影响力为自身争得更多的国家利益已经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中国如何运用合适的文化战略去处理与他国的关系,迎接外部的挑战,这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经贸发展获得快速推进,跨境交通需求也随之增加.当前,许多东南亚国家都致力于跨境交通建设,希望更好地实现国家间资源优势的互补,增加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和联系,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于渼倩 《商》2013,(20):330-330
一、中国古代“礼”的观念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国古代的法律的根本思想就是“礼法结合”。充分认识“礼”在我国古代法制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我国古代法制史的必要条件。法律的出现是国家政权的出现后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存在的,我国的法制史也就同早期夏、商政权的建立而开始。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义务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来寻求恢复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当前从中国自身利益和全球利益出发,加速货币金融体制改革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孙康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7):108-109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克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共同愿望。在分析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历史、现状及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澳门本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历史上隶属广东省香山县。明初(14世纪后半期),它是中国同东南亚各国通商贸易的重要港口,在这里开始了东西方文明的早期碰撞。探讨澳门在早期中西贸易、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离不开对早期粤澳关系(14——16世纪)的研讨,本文试对早期粤奥关系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