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一、白皮病1、发病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向前扩大蔓延,以至背鳍与臀鳍基部呈白色;严重时鳜鱼尾鳍会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头部朝下,尾鳍向上,鱼体与水面近似垂直游动,不久就会死亡。2、病原与流行。此病有两种病原体:白皮极毛杆菌和鱼害粘球菌。主要是水质不好  相似文献   

4.
鳜鱼暴发性出血病是目前鳜鱼养殖中发病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快、病程短、来势凶猛,往往给养殖户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坐诊鱼病门诊,碰到不少病例,获得了一些防治鳜鱼暴发性出血病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一、发病情况:2001年6月26日下午4时许,我们住巡塘时发现池塘中所养鳜鱼有数尾头向下、尾向上漂浮水中或依附于池壁上或依附于水中几枝荷叶下,受惊不潜入水底、用捞子极易捞出,不久尾数越来越多,达七、八十尾,直到七点多来电后加入新水才逐渐减少。第二天上午5点多又有几尾重复昨日症状,但除死了3尾鳜鱼外未发生其他险情。  相似文献   

6.
病因:本病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7.
<正> 鳜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鱼类,但鳜鱼在养殖过程中易发生疾病,尤其在幼苗阶段,现将其几种典型常见病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水霉病 病症:病鱼苗后背鳍和尾鳍有丝状泥物,伤口处着生棉絮状的灰白色或白色毛状物,它深入肌肉内。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逐渐瘦弱以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一、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近年来,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的鳜鱼发生并流行一种以“白鳃、白肝”为特征的严重疾病,此病流行快、死亡率高,在夏、秋季流行最为严重;苗种期少发,中成鱼多发。该病被认为是一种新病,死亡率90%以上,不少发病池全池  相似文献   

9.
<正> 一、水霉病 1、症状: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与其他固体发生摩擦,以后机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在鳜鱼卵孵化过程中,此病也常发生,内菌丝侵入卵膜内,卵膜外丛生大量外菌丝,故叫“卵丝病”。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水霉病 病因: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罗非鱼刚进入越冬期,因鱼体的损伤,鳞片脱落,导致水霉菌入侵,在受伤或病灶处迅速繁殖,长出许多棉毛状的水霉菌丝。病鱼焦躁不安,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终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又名黄鳝白毛病、呋霉病。症状受伤部位有明显的水霉存在,特别是在水中更容易看到水霉生长部位像绒毛一样随水飘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一、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在养殖的鳜鱼中发生并流行一种以"白鳃、白肝"为特征的严重疾病,又被称为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暴发性流行病、出血病、暴发性病毒性疾病。此病流行广,发病快、死亡率高,属危害最大的暴发性疾病,在夏、  相似文献   

13.
<正>鳜鱼已在广东、江西、浙江、湖北等省一些大规模养殖区实施了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突出的病害问题,严重制约了鳜鱼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多年来  相似文献   

14.
<正>鳜鱼在鱼苗、鱼种阶段容易发生寄生虫病,且终生以活饵为食,对很多药物又比较敏感,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如诊断不清、用药不当会造成严重损失。以下是鳜鱼苗种常见的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黄鳝相对抗病能力较差,做好黄鳝病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现对黄鳝养殖常见黄鳝疾病的防治方法作一简要介绍。一、应激性疾病症状及流行情况:因生活环境变迁,或因气候、水温变化大,黄鳝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免疫功能下降或消失。主要表现为黄鳝上草,行动缓慢,拒食,最后出现死亡。春夏交替之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夏季可达60%左右。该疾病主要集中在鳝种进箱阶段,它是目前黄鳝  相似文献   

16.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推动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主要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量为硫酸铜0.75g/m3、硫酸亚铁0.3g/m3。2.小瓜虫病(白点病)病因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鱼体大量寄生时,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先养水后治虫 池塘主养鳜鱼放养密度高,鱼体生长较快,排泄物日益增多,水体中氨氮等有害物升高,同时患有寄生虫危害情况下,处理二者方法,应先调节养好水为先,水是鱼儿健康生存的先决条件,如果水质条件不良情况下,贸然先治虫产生的结果是加速水体恶化的严重后果,造成负面不良影响。治水方法采用:一是应用底质改良剂;二是微生物制剂降解氨氮、亚硝基氮;三是外部水体新鲜良好的条件下适量加注新水,水温内外相差不得超过3℃;四是中午开动增氧机2—3小时调节上下池水。待池水氨氮短时间内降低到0.5ppm以内,再针对寄生虫选用以中草药为主的高效、低残留的杀虫药物杀灭鱼体寄生虫。  相似文献   

18.
《江苏农村经济》2014,(9):50-51
1.指环虫病、车轮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5月常常因指环虫病引起鱼大量死亡,5月始以后车轮虫病危害十分严重,且频繁发生。目检病鱼外观基本正常,只是体表粘液多,有的尾鳍边缘略发白,鳍条部分缺损,掀开鳃盖,只见鳃丝鲜红,粘液多。上述病症说明池鱼很可能感染了指环虫或者车轮虫病,最好进一步做镜检确诊。  相似文献   

19.
正鳜鱼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也为养殖户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鳜鱼养殖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鳜鱼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发展养殖的"瓶颈"之一。如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不注重鳜鱼病害的防治,常常会由于发生病害而造成鳜鱼大批死亡,造成极大的损失。笔者在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研究以及生产实践工作中积累  相似文献   

20.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 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