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在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重点比较新常态经济模式和传统经济模式下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异明显,存在省际、 区域间的不平衡性;在新常态经济下,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在国家致力于建立一个新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期解决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的同时,中国农村大部分老人仍希望通过代际赡养的方式来解决自身的养老问题,这不仅是受"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更体现了当代老年人对精神养老的需求,而且在制度的转型期农村的社会养老同样需要家庭养老来补充.  相似文献   

3.
我国不同区域农村资源禀赋的差异十分明显。在小农户农地产权前提下,不同的资源禀赋所带来的资源专用性差异会对要素的交易成本产生明显影响。因此,经济主体需要根据不同要素合约节约交易成本的程度来选择合约形式,以便实现交易费用的最小化,降低合约组织的管理成本。以日本与美国的农业合约化路径为例对不同禀赋下的合约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们的农业集约化政策要因地制宜,不必强求一律,要为农村要素市场的完善化提供更多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是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两条重要渠道;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存在结构性特征及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在提升本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抑制了邻近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单一门槛,受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转型期典型的中国式"压力型"财政,对地方创新活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运用2004~2017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压力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基准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压力显著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财政压力通过抑制技术创新进而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验证了财政压力→技术创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进一步门槛效应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财政压力的双门槛效应,在财政压力的不同门槛值区间,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呈现出明显的阶梯性降低趋势。未来需综合完善中国式"压力型"财政激励制度,合理控制财政压力的区间范围,助力技术创新以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存在资本无效,简单地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全要素生产率估算就会得出错误结果。资本无效产生的根源是利率管制与福利制度改革导致的过度储蓄,无效资本掩盖了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参与收入分配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在增长框架下通过固定资本产出份额对实际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通过估算,说明最近十几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信任程度和履约意识属于社会资本范畴,现阶段中国农村存在信任程度缺失和履约意识淡薄的现象。根据案例分析,绩效较好的集体经济一般都是内嵌在较高信任程度和良好履约文化的非正式制度中。在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变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信任程度和履约文化等非正式制度是影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具有一定信任程度的合作经济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所以培育包含信任程度和履约文化在内的非正式制度作为市场化的“土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理论分析结论提出三项政策含义:一应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完善人力资本市场激励制度;二应建立农村征信体系,提高诚信收益与违约成本;三应培育农村经济中介和社会中介组织,实现非正式制度的自我传承。  相似文献   

8.
言语社区被看作为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单位,对其基本构成要素的把握有助于提升研究的操作性。言语社区理论提出的五大基本构成要素存在着争议。本文探讨了言语社区的界定问题,然后对这些基本构成要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确定一个言语社区,需具备"人口""施""认同""互动"四要素;而"地理区域"要素与言语社区构建的关联性相对较弱,并非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工业社会不断向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经济已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当中。面对加入WTO的无限商机,中国企业面临重大挑战.而作为企业发展第一要素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如何在竞争中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把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纳入到世界管理体系中,从而达到中国经济模式与世界接轨的目的,已经成为亟待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走出科学发展之路,江苏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深入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管理,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1952—2006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形成如下结论:54年间江苏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情况呈现出四个阶段及其特征。1952—1962年,资本存量、劳动力与全要素生产率这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较大起伏期;1963—1976年,三要素贡献率处于相对稳定期;1977—1990年,三要素贡献率处于又一波动期;1991—2006年,三要素贡献率处于稳定期。现阶段江苏经济增长正处于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占主导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发展历史表明,经济理论的重要程度往往取决于被解释现象的重要程度。中国的崛起被称为"东亚奇迹","金砖国家"的崛起已成为"世界奇迹",说明大国经济现象的重要程度是勿庸置疑的。那末,这些后发大国是如何进行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层面的赶超?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需要需求独特的切入点并进行系统的研究。生延超博士的新著《要素禀赋、技术能力与后发大国技术赶超》对此进行了大胆而系统的研究。在本书中,生延超博士在拓展了传统的要素禀赋理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环境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环境审计必将成为人们关注和呼唤的角色,我国未来的审计在继续现代的财务审计之同时,应当努力配合环境保护的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审计系统。传统的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包括审计概念、审计目标、审计意义、审计依据、审计技术。参照传统的审计理论结构要素,笔者试探讨一下环境审计理论结构要素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由农户自发成立自主协会来完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践中需要满足严格的社会条件。只有在村庄社会积淀有足够的信任感和凝聚力且具有较强社会关联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消除"搭便车"现象。在中国农村社会资本存量低及传统社会关联被严重削弱,现代社会关联尚未完全建立的现实条件下,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仍需强化政府职责,赋予政府权力以积极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4.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改善要素配置扭曲状况,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采用2011—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指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要素扭曲,而要素扭曲的改善会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型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素扭曲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效应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更显著。因此,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硬性约束条件下,国家应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资本和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进而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农村经济深化改革需要兼顾继承性和创新性。农村改革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农村经济发展是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也是下一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基础最深厚、空间最广阔的核心部分,而中国的特有国情决定了系统性的机制创新是农村经济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其中核心矛盾则是在"小农经济"和"生产效率"之间求得均衡。现阶段农产品流通和安全问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及相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变化,需要在"标本兼治"的机制创新框架内进行积极有效的应对。本文对新一轮农村改革趋向和政策进行了解读,指出新一届中央政府在农村改革问题上"稳""改"相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源泉。文章运用经验数据和实证检验分析了对外贸易、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主要源自于进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与此影响相反,进出口贸易对综合技术效率呈正U型影响。劳动力转移可以显著提高综合技术效率而对技术进步具有直接负面效应,但通过推动对外贸易进而提高技术进步的间接促进效应不应被忽视。随着技术势差的缩小,通过对外贸易等渠道获得技术溢出的效应日趋减弱,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应转变为主要依靠自身技术研发和制度创新,同时应注重进一步挖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分析的研究较多,但尚未有文献对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从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内涵及投入产出指标、测算分析以及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分析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系统总结了关于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多从资本、劳动、资源、技术等方面选择投入指标,将海洋生产总值作为产出指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进行测算,实证分析多从海洋产业层面细化分析,后续研究可以结合新型生产要素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完善指标体系,并从各五年规划时期进行时空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国历史投入产出数据,在总量生产函数框架下,测度改革开放以来100个经济体生产要素绩效,比较中国经济生产要素绩效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异同,得出如下结论:(1)在过去近40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经济出现资本绩效不断下滑、劳动力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绩效于近年来稳步上升的趋势。(2)中国劳动力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绩效在全球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在资本绩效降低、人口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如果无法切实提高劳动力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绩效,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受到影响。(3)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发现,生产要素绩效的变化实质上是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体现,面对传统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红利效应日益减弱现象,中国经济需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激发自主创新能力等途径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撂荒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致使土地撂荒现象增多。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经济学和经济制度方面分析土地撂荒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大农业投入、完善流转机制、建立"种、养、副"相结合的经济模式等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选择2006~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熵值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会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单一的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现阶段,"金融发展-环境规制"相结合的模式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发展成效;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合理进行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适宜环境规制政策,结合考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