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朝为防御蒙古南下,在北部边疆构筑九边军镇长城防御体系。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接触、交流和融合极为频繁的晋蒙冀交界地区,最终形成宣府、大同和山西三个军镇。目前关于宣大山西三镇长城的研究总体比较薄弱,应从明代早期长城防御体系、明代中后期修建的城堡、长城沿线的民间信仰等角度入手开展研究。这种微观细部考证研究,将有助于全面认识明代长城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拟从自然、社会等方面探究柳林在近代"粮油故道"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调查柳林商贸与蒙汉贸易的潜在关系,以完整地再现当年晋蒙"粮油故道"的辉煌,为山西黄河沿线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越边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边境漫长的海陆边界为双方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越边境贸易能发挥贸易"边界效应","兴边富民".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等外界条件的变化,中越边境贸易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议中越双方加快边境地区城市化发展步伐,注意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以边境旅游带动边境贸易等.  相似文献   

4.
铁山堡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边防图籍对铁山堡基本形制的绘制与实地并不完全一致,其东侧建有现存形制最为完整的关厢。铁山堡分管长城墙体上现存有两通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的界碑,是大同镇下辖威远路和中路分管长城墙体的分界线,也是铁山堡分管长城墙体的西端止点,而其东端止点在今四十二村一带,铁山堡长城附近的"双墙墩"极冲大概位于复线长城墙体的交汇处,复线墙体之间的黄草梁堡很可能是铁山堡旧堡所在地。铁山堡与周边城堡之间均有烽燧线相连,起着示警传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中南部明长城大边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十一年明朝向北扩张防线之后,是玉林、云川、镇虏卫防御体系中的一部分。弘治十四年,明朝对大边进行了修复,形成了今天所见之规模。嘉靖年间,明朝在今天蒙晋交界处的边防建设加强之后,大边逐渐不被重视。"隆庆和议"后,明朝对今天蒙晋交界处的明长城进行了大维修,使其成为明蒙双方稳固的边界线,大边在这条边界之北,蒙古地界,被明朝完全放弃。  相似文献   

6.
"康熙不修长城"常以标题和主要论点形式见于报纸和期刊。成大林先生条列清朝包括康熙皇帝期间均曾经修建长城的史料,已经有力地辩驳了长城修建止于明朝的论点。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者相信清朝没有修建长城呢?文章由此探索,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发现,由于未统览全局,一些学者对部分史料进行深入解读时误解了长城的作用,未能看到修建和利用长城与使用怀柔羁縻等政策是并行不悖的国家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社会文化现象开始引起较多关注,明清晋蒙长城地带民间信仰具有非常独特之处,与这一带的长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位于黄河、长城交汇处的晋蒙交界的老牛湾,明代建有长城防御体系,其中的老牛湾堡与其中的《重修关圣庙碑记》内涵丰富,留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与明清长城地带的民间关帝信仰关系密切,同时碑文中也与清代康熙之女四公主的历史有关,同时还反映了当时长城沿线的商贸往来和社会生产,碑文及其所记录的长城区域社会的若干史实,是认识长城地带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与唐宋相比,明朝的“茶马互市”政策除了具有很深的经济意义,还带有明显的羁縻周边少数民族的政治目的。为保障茶马互市的顺利施行,明政府制定了一套非常系统的政策,包括设置茶马司、制定茶法马政等等。以茶叶和战马为主的经济交换,对繁荣民族经济、和谐民族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10 1”背景下的分析,加快和改善边境地区口岸、互市点、综合健全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把凭祥建成国际性口岸,发展大边贸,提高口岸整体水平,带动区域资源开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边境贸易发展提供良好、宽松的经营环境,实现边境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2年4月29日,笔者在2002年越南芒街第三届国际商品交易会上采访了全国边贸博览交易组委会主任杨国栋先生。杨主任就目前中国的边境贸易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探讨性地作了一些介绍。边境贸易是我们国家和相邻周边国家通过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以国内贸易为基础、国际贸易为终点、内贸外贸相结合,地点都在边境上,特殊的、自由灵活的、多样的一种交易形式。国际惯例上规定,在国界线各国双方15公里以内,特殊规  相似文献   

11.
<正> 广西与越南的边境贸易自1989年正式恢复以来,广西抓住机遇,积极广泛地同越南进行易货贸易、现汇贸易、边民互市贸易、经济技术合作,把广西与越南的边境贸易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截止1996年底,广西边贸进出口商品总额累计165.3亿人民币。边境贸易对广西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边境县、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如同其  相似文献   

12.
明代古浪守御千户所作为陕西行都司下辖的十五卫所之一,其设立、发展、变化均与蒙古部落在周边的活动密切相关,明代军事形势、交通路线的变化与境内长城的修筑、改线息息相关,对于研究者较少关注的明初长城予以考证,关注冲边、松山新边长城及沿线城池堡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舆图、考古发掘资料,进一步梳理境内城堡的建设情况及军事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回顾西藏地方和尼泊尔的边境贸易,主要研究西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尼泊尔的边境贸易。本文试从中尼建交前西藏地方与尼泊尔的边境贸易回顾、西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尼泊尔的边境贸易、西藏地方与尼泊尔的边境贸易的发展的前景与展望三个方面对西藏地方与尼泊尔的边境贸易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分析双方的边境贸易情况,也能更好地寓传统贸易理论知识于小国情形中。  相似文献   

14.
长城绿色经济带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是长城沿线部分区域发展和腾飞的必由之路,其本质是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在总结长城沿线自然与经济特征、界定长城绿色经济带和长城绿色经济带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概念基础上,设计出了的三种核心融合模式:特色农产品生产—商品化处理—营销融合模式、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融合模式和特色初始农产品—加工品—旅游产品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5.
长城是一项内涵复杂的线性文化遗产,晋蒙交界建有明代九边重镇大同镇、山西镇长城防御体系,其中位于朔州市右玉县的云石堡及周边长城遗存较为典型,云石堡及周边长城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区的基本信息包括云石新堡、旧堡、马市、长城墙体等遗产核心区和界碑、铁山堡、威远城、十三边、圣山等遗产辐射区。在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中,要全面认识和描述长城遗产,控制旅游承载力,并认识到交通路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大量的汉族人(民人)越过长城,在长城外侧聚居,这些人也被称为移民,晚清时期移民业已形成了很多边村社会,从"边"到"村"的过程,是农业逐步取代牧业的过程,也是"边村社会"的形成过程。由于民人的进入而引起的原有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在基层组织方面体现尤为明显,故试图从基层组织会社入手,探讨长城以北移民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现代边境贸易的形式和分类 边境贸易从世界范围来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同任何事物一样,有过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形式多样,而且还正在发展和变化之中。边境贸易如何分类,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边境贸易长期以来一直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然而,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边境贸易总量规模小,出口商品档次低,与有关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不平衡,贸易政策不对等。民族自治地方边境贸易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边境贸易政策与WTO有关协议存在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今后,加快发展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边境贸易,应该从边境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按照WTO规则和鼓励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和完善现行民族自治地方边境贸易的政策与管理,进一步提高边境贸易的档次,规范贸易行为。  相似文献   

19.
边境贸易是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形式,其作为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边境地区资源的开发和流动,直至改善边境人民生活都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本文从边境贸易的概念新解入手,梳理了新时期边境贸易的功能,并针对目前我国边境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积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大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深度合作,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边境贸易政策,努力打造高效、准确的政策执行机制,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促进边境贸易科学发展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劳动法调整的是"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的劳动关系,它在权益确定上实行的是"劳动基准法定与合同约定相结合"原则,在合同约定上又实行"个体约定与团体约定相结合",并以"团体约定"为主导,因而劳动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过层层限制劳动关系双方的契约自由来维护"劳工利益"的"立体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