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家庄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超基性岩体内的断裂带及超基性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的蚀变破碎带中。矿石类型以蚀变辉石岩型金矿石为主。主要矿石矿物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等。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溶液的碳同位素组成为δ~(13)C=-2.8‰~-7.6‰,硫同位素组成为δ~(34)S=+2‰。碳、硫均属于慢源型,主要来自超基性岩体。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混合铅特征,主要由地幔铅与少量的下部地壳铅混合而成。说明金属铅及其它成矿元素主要由其赋矿围岩(超基性岩体)所提供。  相似文献   

2.
冀东金矿矿集区位于河北省东部的承德、唐山、青龙县境内,为燕辽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北部为丰宁—隆化断裂横穿,南部为巨厚的燕辽沉降带,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为主要的控矿岩浆,太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层为容矿层。通过收集前人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数据,整理、分析得知,硫同位素具有幔源特征,推测受燕山期岩浆活动影响所致;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来源较复杂,结合峪耳崖、金厂峪、下金宝等金矿,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与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关系密切,故认为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年代学数据显示,冀东金矿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以及中生代三个时期,晚三叠世—侏罗纪为成矿集中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地区“华北地台”的南北缘,自晚古生代以来,特别是燕山期,由于古大陆板块的活动,在古大陆边缘内陆一侧,形成了近100个与酸性斑岩体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斑岩型、矽卡岩型钼矿床和极少数钼(铜)矿床(占全国钼矿储量80%以上),按矿床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环境,可分为东秦岭钼矿成矿带和燕山台褶带钼矿成矿带。其侵入时间主要集中在110~190m.y.。既燕山期。区域内斑岩型及有关类型的钼矿床大致可分为花岗岩—流纹岩辉钼矿系列和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花岗岩—流纹岩系列岩体与钼矿间的成矿专属性最明显,其岩石化学特征为高硅((?) SiO_2>73%),富钾质( K_2O>5.4%, K_2O+Na_2O>8)、低钠Na_2O<3%),并具高Rb、低Sr、高F、Rb/Sr>1等特点;而花岗闪长岩系列岩体则与钼(铜)矿有关,其岩石化学特征与铜矿斑岩体相似;由于“华北地台”区花岗闪长岩系列所处大地构造环境与斑岩铜矿者不同,故只是形成极少数几个规模有限的斑岩型钼(铜)矿床。源岩浆形成深度相当于23~45km;岩体分异指数DI>80。与岩体上侵成岩和成矿作用相伴,一般产生强烈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钾质交代等蚀变;并出现萤石、黄玉、电气石等含F矿物。矿体一般与钾硅化带密切相关,多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矿化以单钼、钼(钨)或钼多金属建造为主,常出现W、Sn、Bi的独立矿物,有时可形成矿体。只有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中,铜矿化有时可富集为矿体。北方地区基地岩石厚度>40km,为一套含钼克拉克值1—n倍的中深度的片麻岩混合岩,以及作为盖层的元古界浅—中度变质岩;而与钼矿有关的小侵入体含钼量也较高(一般是克拉克值的n—n十倍)。岩体Sr~(87)/Sr~(86)0.7046~0.7100,平均为0.7072;δS~(34)为两组,一组小的正值为+0.24~+7.35‰,另一组较大的负值为-0.3~-15.9‰;δO~(18)+7.2~+9.0‰;稀土总量平均为192.95p.p.M.;∑Ce/∑Y平均为6.98,为稀稀土型,有一定的Eu负异常出现。以上所列数据表明中国北方地区斑岩钼矿“成矿”侵入体的来源与斑岩铜矿者基本一致,均属壳幔型,或“Ⅰ”型。但通过混合参数计算锶的来源,结果表明:57~76%来源于下地幔,24~43%源自地壳。因此,本区燕山期“含矿”岩浆相对比较富钼。然而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具体环境不同,切割深度有别,从而源岩浆的壳源,幔源物质比份不一,所以在“地台”区南北两侧形成各具特色矿物组合的以斑岩型为主的钼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