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珠三角会展都市圈构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宛洁  雷蕾 《价格月刊》2010,(1):79-81,91
通过对珠三角会展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该地区的会展业发展存在如会展场馆盲目建设,会展主题雷同严重,国际名展缺乏,会展产业链过短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珠三角地区的“板块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珠三角会展都市圈,打造会展中心、形成会展发展轴、构建会展网络,对珠三角会展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沈仕青 《大经贸》2002,(11):62-63
近期,信用危机席卷国内外。信用缺失,严重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到非大治不可的地步。努力打造"信用珠三角",有利于增强珠三角企业竞争力,提升经济发展环境,推进珠三角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增强地区国际竞争力。建设"信用珠三角"正当时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的背景都市圈的含义自法国学者戈特曼1957年提出“大都市圈”概念以来,大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已形成若干都市经济圈的雏形,包括内地的长株潭都市圈、大武汉都市圈、成渝都市圈和中原都市圈,以及沿海的山东半岛都市圈、辽东半岛都市圈等,但发育比较成熟的还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4.
加快河南城镇化进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合生 《市场研究》2004,(12):34-35
城镇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耍进行现代化建设,城镇化是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是发展中国家.1978年城镇化水平只有17.9%.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到2003年已达到了40.53%.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发展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的作用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人口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都与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较大不同,其大部分区域具有牧区、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特征。本文分析的西部地区,主要就是指的西部民族牧区。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绝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生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民族关系、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等多个方面。因此,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应当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破解发展瓶颈,选择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2002年,我国县级区划数2860个,其中县级市381个,市辖区830个;乡镇级区划44850个,其中街道办事处5576个,镇20601个。在东部发达地区,县级市有165个,镇7470个。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大都市经济圈。其中的小城镇受都市经济圈特大城市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影响,一些小城镇异军突起,不论是人口规模、国内生产总值,还是财政收入都远远超过建制镇的标准,已具备了城市的基本经济形态。然而,这些带着“小城镇”外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普惠金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出发,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对居民收入、居民储蓄、GDP水平的分析,阐述了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水平,为建立适合我国民族地区普惠金融体系下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保险是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在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保障水平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也必将成为未来中国保险业转型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0.
《商》2016,(9)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群体性事件频发。因此,对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群体性事件演变规律和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解决该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避免不必要的人员、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加快与完善城镇化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因此"十八大"以来城镇化又被提到了国家重点发展工作议程上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之一,该地区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与高水平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紧密相连的,研究对外开放对珠三角城镇化的影响将会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找到一个新的立足点,也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城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燕艳 《商业时代》2012,(22):136-137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都市圈作为一种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提升、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平衡与协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前,推动都市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多数学者和政府部门管理者关注的对象。本文从分析影响多中心网络化都市圈形成的关键在于现代服务业在新的城市中心集聚入手,以广东佛山沥桂新城的开发为例,探讨在都市圈发育过程中新的都市中心形成所应具备的条件。以期对珠三角、甚至全国新时期的都市圈培育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商》2004,(3):43-45
在CEPA实施的推动下,粤港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呈现出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调配套的发展格局,珠三角经济现代化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利用外资会有较好表现。  相似文献   

14.
新珠三角的先进制造业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平 《大经贸》2009,(2):3-3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2020年珠三角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规划期间,珠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粤港澳三地将从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加强产业合作、共建优质生活圈、创新合作方式等四个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从全球范围看,特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及其辐射形成的区域带在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领军作用。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规模初显,形成明显经济"增长极",在区域发展和整体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国际经验表明,作为高收入大国多功能中心的首都与其周围地区组成的首都圈通常具有全球一流影响和水平。北京是比较典型的多功能中心型首都,加之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目标,面向未来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首都圈,无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使命和责任。然而,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以京津冀为例,人口过度聚集带来的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建设中要做好五个结合,一是信息化与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二是信息化与企业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三是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四是信息化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相结合,五是信息化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信息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建立岭南-北部湾地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测度岭南-北部湾地区内粤桂琼三省区新型城镇化的多项指标,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岭南-北部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总体增长的同时,地区差异在进一步加大,其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分化尤其明显。在未来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实行岭南-北部湾一体化战略,提高区域新型城镇化整体水平;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提高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集聚规模和空间效率的步伐;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岭南-北部湾新兴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学术)》2006,(7):48-51
黄骅港及沧州临海区域将成为国际性现代化综合枢纽港,京津冀都市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和能源基地,河北乃至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正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乃至价值观念.信息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经历了数字制图与科学计算、数据库与单一系统建设阶段等发展阶段,现已进入数据中心与电子政务阶段.  相似文献   

20.
侯雪艳 《中国市场》2012,(5):39-40,4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我国西部地区有着巨大的旅游资源,充分的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极大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西部人民收入,改善地区的经济。本文详细探讨了西部地区发展旅游经济过程中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