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冬梅 《英才》2007,(12):32-32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在一个月内作了两次错误的猜测。 在美林证券前CEO奥尼尔因次债危机而“提前退休”的消息传出后,华尔街的分析师就预测,接替奥尼尔任CEO的人,很可能是黑石(Blackrock)主席芬克,美林拥有黑石49%的股份,而芬克也对美林CEO一职兴趣浓厚。  相似文献   

2.
左岸风 《英才》2005,(9):32-32
这是最近一系列公司丑闻中最严厉的判决。 2002年震惊华尔街的“有史以来最大的证券欺诈案”,现以美国世通 (WorldCom)前CEO贝纳德·埃伯斯 (Bernard Ebbers)25年的刑期做了一个了断。  相似文献   

3.
月度公司     
《中国新时代》2007,(12):14-14
招商银行叩开华尔街之门经过十几年的等待,身为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的招商银行终于在11月8日等到美联储的一纸批文:同意其在纽约开设分行。这是自美国《外资银行强化监管法案》实施以来,中资银行首次获准在美开设分行。  相似文献   

4.
夏菡 《英才》2008,(1):24-24
约翰·赛恩替代了传奇黑人CEO奥尼尔,执掌了华尔街巨头美林公司。而股东们首先关心的是赛恩的年薪。原因很简单,他的前任拿了太多美元(480万)却不干事,因此被股东轰下了台!  相似文献   

5.
刘玮 《数据》2008,(10):56-57
刚刚过去的9月,美林证券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一股黑色的“华尔街风暴”正向全球袭来。究竟谁才是这场危机的祸首?如何应对这场二战后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已不仅仅是美国政府面临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国金 《企业文化》2008,(3):29-31
如果要评选2007年度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中“最受伤的人”,一定非花旗银行前任董事长兼CEO普林斯莫属。这位昔日执掌全球最大银行的华尔街光鲜人物,因为花旗在此番次贷危机中曝出的巨额损失黯然下台,随之登上这个金融巨头权力巅峰的,则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小人物”——维克拉姆·潘迪特。  相似文献   

7.
成功转变需要克服的困难一些公司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往往会想到更换CEO,他们会选择那些有成功处理类似事件经历的CEO来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被聘的CEO们在开始工作的几个月里经常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国总会计师》2008,(10):103-103
在美国.投资银行往往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商业银行分解而来,如摩根士丹利;二是由证券经纪人发展而来.如美林证券。  相似文献   

9.
何春梅 《英才》2009,(7):90-91,93
“IBG,YBG”,意思就是“我会离开,你也会离开”,潜台词则是,何必当真,把交易做成就行了,赚一单是一单,别看那么远。  相似文献   

10.
悦读     
《新前程》2009,(1):93-93
《意料之外的CEO》 作者:大卫·诺瓦克 约翰·博斯韦尔 机械工业出版社 当我告诉妻子温迪我准备写一本书时,她戏谑地说:“为什么人们想要阅读一本他们可能闻所未闻的CEO的书?”  相似文献   

11.
曾经,他是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职业经理人。从高盛到纽交所,他被称为“危机处理先生”。在被聘为纽交所CEO时,他被形容拥有“广为人知的许多杰出品质,比如正直、才智和广泛的金融市场知识”  相似文献   

12.
炒作不是一个好听的词。“德先科技起诉索尼.有人认为是一场炒作,你同意吗?”本刊记者在采访德先科技董事长赵武时间到。令人意外的是.赵武很率直地承认了这一点:“德先起诉索尼.是一个好的炒作。”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05,(8)
<正>2005年6月27日对于美国零售业大鳄沃尔玛公司来说可谓灾难日。公司董事会成员之一约翰·沃尔顿当天在怀俄明州坠机事故中丧生。身为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次子,约翰在2005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名列第11位,身价高达182亿美元。约翰是沃尔玛的主要股东,持有1200万股沃尔玛股票,他还与家族成员联合拥有沃尔玛公司17亿股股票。1992年  相似文献   

14.
张浩 《中国新时代》2004,(11):96-97
一个能把“女子十二乐坊”的唱片在日本卖到100万张的经纪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valuable work of Louis D. Taylor, an early mayor of Vancouver, with the aim of sorting out the sources of the cloud over his reputation. Taylor was mayor of Vancouver more times than anyone, intermittently, and over a long period—1910 to 1934. In spite of his solid on‐the‐ground accomplishments and proven electoral popularity, journalists today tend to ignore or dismiss him; historians keep alive doubts about his integrity; and,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 his name is almost unknown. The author attempts to revive interest in and clarify misconceptions about Taylor by examining his long public career as the multi‐sided reform mayor of Vancouver.  相似文献   

16.
个色于凌罡     
2005年1月,据于凌罡本人称,合作盖楼计划的参加人数已达到500人。  相似文献   

17.
年轻时候的雷鸣就像是个“愤青”,这可在今天已是58岁的雷鸣身上看不出来。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圣经有云:“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灵魂,有什么益处呢?”信奉基督的雷鸣多次在采访中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硬、诚、善、慎2001年,雷鸣离开了著名的高通公司,“高通公司是一个家族企业,很多公司决策实质上是一种家族决策,它是从家族、公司的观念出发,考虑的问题是今天或者明天赚不赚钱。”这是雷鸣向《中国新时代》阐述的他离开的理由。既然存在处理中国战略方面与高通不同的想法和在诚信问题上的分歧,需要离开的时候,雷鸣就会离开…  相似文献   

18.
他在文革中度过了自己的清华人生。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意味,在巅峰时期,他曾掌控三大上市公司,创造过产业辉煌;但他也无数次陷入败局,每次都是竭尽全力,才勉强得以脱身。他是中关村最知名的老企业家,骨子里却像一个有几分赌徒气质的投机商人;他对朋友很讲义气,但也善玩权术。有人尊称他“中关村村长”,也有人戏称他为“赌徒”。  相似文献   

19.
John A. Hobson: Economic Heret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 John A. Hobson was a self-styled economic heretic who developed and original and remarkably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hought.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certain distinctively Hobsonian concepts and theories. Hobson's economic heresies were based on his theory of distribution in which he rejected orthodox marginal productivity theory and developed a theory of economic surplus the distribution of which is determined by economic power. This underlay his theory of under-consumption which in turn was used to explain and analyze 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 such as unemployment, the business cycle, the labor movement, imperialism and taxation. Hobson was also critical of the whole methodology of economic science on the grounds that it abstracted from human welfare in its widest sense. He argued that proper values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study of economic activity so that it could assist in the attainment of the best conditions of human life, both social and individual.  相似文献   

20.
李源 《中国新时代》2004,(12):92-94
李春晖是个非常“华远”的人,律己、有责任心、计划性强……这些华远集团员工手册中的词语,完全可以用来形容工作中的李春晖。也许是工作性质使然,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在华远工作了10年的李春晖,不论是做事风格,还是待人接物都或多或少贴上了“华远”的标签。而同时,作为华远集团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一位身处高层的职业女性,李春晖又有着她非常个性的职业特点:她活跃、敏锐、要求完美,对工作尽心尽责。李春晖始终相信,她的成长之路是典型“华远”式的成长之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到今天的人力资源总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