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围绕“潜产权”这一核心概念,在《从潜产权到产权——一种产权起源假说》一文的作者对潜产权作了细致阐述的基础上,将潜产权的定性修正为产权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继而,关于潜产权的成因作了几点解释,并得出了潜产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合力的结果这一结论。另外,考察了潜产权到产权转化的前提假设、路径、影响因素等问题。最后,阐述了关注潜产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且着重刻画了其对于有效防止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弗里德曼说过,经济问题总是与选择联系在一起的.可是,当我开始对经济问题发生兴趣的时候,惟一可观察的经济制度似乎没有任何选择性可言.  相似文献   

4.
刘雯  徐嘉祺 《魅力中国》2010,(26):19-19
本文在介绍制度均衡和制度非均衡的含义、成因及其类型的基础上之针对衔接均衡与非均衡状态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探讨,指出其在制度均衡与否的交替转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阐述了理解制度变迁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产权是影响农民生产行为的重要制度因素。文章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建国后所历经的一系列变革,在论述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家庭经营的制度缺陷。在农业产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近年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出现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文章介绍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制度设置,并分析了这一制度安排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制度经济学派产权理论两大产权理论派系的比较。提出产权闭合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定义,从产权闭合与要素交换解释、产权闭合与公共物品、产权闭合与自愿重复交易、产权闭合与效率和公平标准等四个方面阐述其内涵,结论是产权非闭合是制度变迁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7.
杜卫亮 《山东经济》2005,21(6):19-21
在既有的潜产权和产权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产权基本属性的阐述,分析了潜产权的基本属性,得出潜产权虽然某些方面具有类似产权的属性,但是并不严格;甚至不具有这些属性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是由于其未上升至正式制度和潜产权的内容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制度变迁理论结合我国汇率制度产权现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此次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要盟 《特区经济》2011,(1):89-90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应对这个问题,民间金融在中国一些地区出现,并繁荣和发展了起来。本文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应该如何作为,在制度供给方面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顺利实现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
滕晓东 《山东经济》2006,22(1):108-113
许多因素表明,会计与产权之间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在具有天然“血缘”关系的会计与产权纷繁复杂的结合点上,笔者择取的论题是从产权经济学角度论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属于一种制度,一种产权制度。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会计准则与产权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依据和意义,会计准则制定的产权动因,《企业会计准则》内容中所体现的产权思想,并对会计准则的一些具体问题从产权经济学角度展开应用分析,最后对会计改革与产权改革的相关性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12.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如果产权交易市场不能与其他市场一样具有可依之法,要求它规范就只能是缘木求鱼。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对产权交易市场制度的变迁有决定性的影响,其过程可以简单划分成自发性倡导、自发和政府主导性结合、强制性政府主导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陈亦勤 《特区经济》2014,(4):228-229
我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多样,包括世袭制、军功制、察举制、科举制等。本文拟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变迁的动因、方式等。阐述了官员选拔制度变迁的必然性,表明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对现行的公务员制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制度的诞生都与博弈论的出现息息相关。主观博弈论是制度赖以生存的规则,其将制度与参与者之间的默契配合联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共同遵守规则。制度变迁过程中产生的激励约束与共同塑造两种功能时刻调整与完善参与者自身的主观博弈论。通过学习与反学习两种驱动力共同作用下,使得参与者自身主观博弈论的均衡,最终达到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15.
16.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改革过程中土地制度的一项创新,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对其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利用路径依赖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原理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及必然性、并针对土地流转中的制度制约因素提出了制度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改革开放前由于产权模糊、"搭便车"行为和经济体制的低效率导致了抚州经济增长缓慢。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劳分配制度和相对自由的就业制度推动了抚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后文章对近年来抚州经济制度变迁中由于路径依赖所导致的障碍因素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进行了30年,文章在陈述了制度变迁理论和回顾了我国改革的历程之后,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中国的改革,以期在对过去的总结中得到对未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胜 《北方经济》2006,(18):20-21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改革过程中土地制度的一项创新,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对其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利用路径依赖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原理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及必然性,并针对土地流转中的制度制约因素提出了制度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经典农户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产权制度变量,对我国林业制度变迁的最优路径及其中短期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最优的林权制度变迁过程是强制性还是诱致性取决于林业自身的生产要素积累程度。长期来看,林业制度更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与家庭经营。可以证明,理论结论与我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并得出了林业制度变迁理论结论对于我国的意义及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