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采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探索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特别是实质型绿色创新,并最终提高公司价值,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开放的重新限制而消失;绿色创新在同行业“陆港通”标的企业间表现为资源竞争的虹吸效应,而在地区内部则表现为溢出效应;企业ESG表现起到门槛作用,随着评级升高资本市场开放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关系从抑制变为促进;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绿色引导效应和资源支持效应两条路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均能与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形成合力,在促进绿色创新中起到补充作用;而保障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非国有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关系和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基础上的。研究结论为“陆港通”等制度的推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杨晓霞  陈晓东 《改革》2022,(11):54-69
数字经济驱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将对产业链创新产生深刻的影响。构建一个包含数字经济与产业链创新的决策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数字经济与产业链创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基于OECD投入产出表测度产业链创新指数,从创新投入和创新利润两个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产业链创新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产业链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链创新的促进效应在金融危机之后、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以及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的产业链中尤为显著;门槛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对产业链创新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跨越门槛值,数字经济促进产业链创新的边际效应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
描述性创新信息披露是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投资者认同的重要途径。文章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描述性创新信息披露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描述性创新信息披露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通过工具变量法、熵平衡法等方法弱化内生性问题及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机制检验得出,描述性创新信息披露能缓解融资约束与第一类、第二类代理成本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样本中描述性创新信息披露的激励效应更强;市场竞争程度和股权激励能够正向调节描述性创新信息披露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但薪酬激励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与外部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股票市场逐步开放,国内股票市场对国际市场的敏感性引起学者和业界的关注。本文综合考虑股票市场开放进程、股权分置改革和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对我国股票市场对国际市场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未来股票市场国际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手工收集的2009-2013年在创业板市场申请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样本以及企业创新专利变量,经过对成功上市企业与终止上市企业的样本匹配,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上市是否促进我国创业板制造业企业创新,研究结果表明,上市显著促进了企业专利创新。进一步地,我们探讨了上市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结果发现,上市通过改善融资约束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而上市没能通过影响代理问题作用于企业创新。该结果意味着直接金融发展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担及融资机制能够降低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创新。这不仅为直接金融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我国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资本市场,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7.
8.
手工整理国家审计署层面的政府环境审计数据,以 2007—2019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了政府环境审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且这一促进作用在媒体监督较强时更显著。分析影响机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主要通过环境规制机制和环保补贴机制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其中环境规制机制表现为环境处罚力度提高和环境税收水平提升,环保补贴机制表现为环保补贴力度提高。检验经济后果发现,政府环境审计视角下的企业绿色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其环境绩效,表现出环境有效性,更能够提高其经济绩效和经济效率,表现出经济有效性。研究结论丰富了政府环境审计的有效性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的制度因素研究,为审计部门完善政府环境审计制度以推进绿色创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桂军 《南方经济》2019,38(11):1-15
关于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学界开始从企业创新视角探讨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但研究多集中在"激励型"产业政策的创新效应上,关于"抑制型"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以中国政府于2013年颁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为切入点,基于2011-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这项以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盲目生产扩张为目的的"抑制型"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显示,相较于不受政策影响的控制组,去产能行业的企业创新水平在《指导意见》实施之后得到了显著提升。进一步地,文章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双视角考察了《指导意见》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一方面,《指导意见》在提高去产能企业研发资金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另一方面,同期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去杠杆政策也均对《指导意见》促进企业创新产生了正向的调节效应,其中,"一带一路"倡议的调节效应尤为突出。本研究不仅辅证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可观的理论价值,而且诠释了诸如去产能等"抑制型"产业政策的真正内涵:抑制扩张是手段,强化产业是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上海证券市场的月度面板数据,文章通过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不同期间、不同市场开放程度入手,研究沪港通对股票价格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标的股票的整体波动性,波动性在短期的增加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现象,沪港通的实施通过扩大股票投资者基础、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从而对股价稳定性带来积极影响。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增加,沪港通也会对股票的极端波动产生影响,降低公司股价跳升风险,有利于缓解A股市场的投机氛围,但同时也增加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带来市场不稳定因素。沪港通实施后公司股票的崩盘风险与中国证券市场薄弱的信息披露环境有关,那些信息披露环境差的公司股票的崩盘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投入,而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根据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划分,即分别为货币资本层、人力资本层、社会资本层,系统地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所涵盖的三个层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分层影响着企业创新投入。其中,货币资本层社会责任和人力资本层社会责任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效应,而社会资本层社会责任则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负效应。总体而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仍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提升。进一步对变量进行相对重要性分析发现,对于中小规模企业,人力资本层社会责任的履行是最为重要的,企业员工因素是企业创新投入提升的核心推动力。另外两个层面的社会责任履行,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要弱于人力资本层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岳媛媛 《科技和产业》2020,20(10):111-115
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社会资本能否抑制僵尸企业对健康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结果显示:僵尸企业每增加1%,健康企业的发明专利数降低0.41%。僵尸企业的创新挤出效应大部分由非国有企业承担,国有企业的创新并未受到影响。健康企业通过积累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来抑制僵尸企业对其创新造成的挤出效应。非国有健康企业的连结型社会资本对创新挤出效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结合型社会资本的作用次之,桥接型社会资本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服务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利用2004-2013年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理论推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金融服务开放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金融服务引进来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略大于金融服务走出去所产生的作用;从不同贸易方式、不同衡量指标、不同企业所有制等方面对此进行检验均证实了金融服务开放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正向作用;影响机制检验和扩展分析显示,创新效应、金融服务"引进来"对"走出去"的推动、垂直专业化效应和本地吸收效应影响着金融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文章的研究发现有助于为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开放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该研究基于2007-2022 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规模数据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等统计方法,探讨了企业数字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应用与管理创新提升创新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运营创新绩效和市场创新绩效,其中不仅直接影响显著,还通过管理赋能、投资赋能、营运赋能和劳动赋能等多重内在机制间接促进了创新绩效的提升。该研究发现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实践中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开放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内在要求,通过开放度、资源获取和吸收能力的提升影响区域创新绩效。欧洲EURIS开放创新实践,在官产学民四螺旋模式下,通过提高区域创新潜在交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交互能力,有效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国际创新竞争加剧要求中国引入四螺旋创新思维,政府、企业各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区域创新向开放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6.
贾秀彦  吴君凤 《世界经济研究》2022,(12):73-87+133-134
文章采用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能否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降低了标的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改善企业信息环境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债务违约风险的缓解作用在债务违约风险较高企业和十大活跃成交股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文章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有效治理债务违约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7.
股票市场再融资的理性思考——基于科大创新的两次融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票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融资,企业所筹集的资金应该实现保值和增值。如果企业没有合适的项目运用这些资金,会导致现金流过剩,而现金过剩的危害通常会甚于现金不足。文章以案例的形式,对科大创新2002年的上市融资和2008年实施的定向增发股票再次融资进行了对比介绍.通过融资理念和效果上的比较,揭示了该公司在现金观念上产生的理性变化,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思考。在当前我国股市融资功能不佳的形势下,这个案例的警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沪深港通的经验证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但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相比于民营企业,这种提升作用只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中;通过检验沪深港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发现沪深港通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加股价信息含量两种路径促进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20.
黄一义 《新财经》2004,(3):48-51
一个充分发育的股票市场究竟具有哪些功能,它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会产生何种影响?其利弊何在?本文透过对美国股市与高科技企业的互动关系的阐述和解析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启发性的事实和观点,并引述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拉让尼克(william Lazonick)等人的最新研究,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股市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极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