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天顶 《南方经济》2014,32(9):27-44
本文在Philips曲线设定下,通过扩展该模型实证考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作用。本文在线性模型设定以及Markov机制转换设定下考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动态变化不仅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地影响着中国通货膨胀动态,而且个别类别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的传递效应相对明显。最后,结合经验研究结果,本文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1998年1季度至2015年4季度数据,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驱动作用仅次于技术冲击,明显强于货币政策冲击和财政政策冲击;与国际金融危机前相比,危机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力明显增强,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驱动作用的重要推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价格水平层面,也反映在波动率层面,而在后危机时代,后者的影响更甚。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TVP-VAR-DY模型考察了国际大宗商品与我国金融市场间的时变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静态溢出效应分析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商品市场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最大,其次为股票市场。(2)方向性溢出效应分析表明,与极端风险事件关联性更高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我国商品和股票市场呈现更加显著的时变特征。(3)净溢出和净配对溢出效应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我国商品和股票市场属于风险的净传递者,且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商品、外汇、股票市场的净配对溢出指数更高。  相似文献   

4.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加之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规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风险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多的是在接受中加以适应;此外,随着全球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对初级产品的依赖日益增强,其价格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作用,文章首先在货币主义理论框架下建立了结构性理论模型,借此考察了货币政策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动态变化的机制。随后,基于199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统计数据,采用量化手段测量了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立场,分离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动态变化的共同成分,通过机制转换协整以及门限协整等非线性协整检验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共同成分与全球流动性过剩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以及非对称调整关系。  相似文献   

6.
白明 《西部论丛》2008,(1):31-32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市场上许多大宗商品的价格虽然总体上都在上涨,但也有冷热之分。相对来说,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猛烈了一些,而中国出口的商品价格上涨却比较温和。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中国缺失了国际定价权?  相似文献   

7.
白明 《中国经贸》2006,(9):50-51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市场上许多大宗商品的价格虽然总体上都在上涨,但也有冷热之分。相对来说,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猛烈一些,而中国出口的商品价格上涨却比较温和。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中国缺失了国际定价权?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金融加速器效应的视角,检验在长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是否加剧了经济的波动。从理论上看,大宗商品价格变动通过现金流机制、净财富机制和预期机制等多种途径,嵌入到金融加速器效应中并对经济的波动产生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大宗商品价格变动较大时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要大于大宗商品价格变动较小时的效应,这说明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加剧了经济的波动。不仅如此,大宗商品价格变动还对一些宏观经济变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上。文章的政策涵义包括:在经济下行时要适度采取刺激性货币政策,防止大宗商品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螺旋式下降,从而抑制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加剧经济波动的影响;货币政策要防止通过套利活动加剧大宗商品在短期内出现的价格超调现象,从而避免诱发更多的经济波动;要引导和管理好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预期,平滑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密切关注美元汇率和美国货币政策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首先建立开放经济下大宗商品价格和利率政策的理论模型,进而推导出央行利率政策最优反应函数,随后编制了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并使用VAR方法分析了利率和资产价格、通胀、产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最后运用状态空间模型方法计算出了央行应对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时变反应系数。研究表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显著的影响产出,从而对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挑战;在应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方面,央行可以根据最优利率政策反应方程中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反应系数,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中国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FAVAR)模型,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考虑在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能够对产出和通胀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控;相较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作用同样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对物价水平的调控效果在危机之后逐渐改善;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银行信贷等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存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以及股票市场等的调控效果更好。文章研究结果也表明,"价格之谜"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甚至根本消除。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中国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FAVAR)模型,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考虑在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能够对产出和通胀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控;相较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作用同样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对物价水平的调控效果在危机之后逐渐改善;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银行信贷等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存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以及股票市场等的调控效果更好。文章研究结果也表明,"价格之谜"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甚至根本消除。  相似文献   

12.
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第五十次会议,研究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微观治理和金融监管等工作。会议在重申保持宏观金融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同时,还专门提到“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金融委会议为何提出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源于输入性通胀吗?输入性通胀会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进口需求对稳定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因素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所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出手有关.毫不夸张地说,对大宗商品购买力的提升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包含联邦基金利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PPI、CPI和Shibor这6个变量在内的VAR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后,美元加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降反升,是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渠道;人民币短期内贬值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不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外贸易是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影响我国物价水平与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方式,其中,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反应并不显著。大宗商品价格是美元加息对我国溢出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对强弱才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考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成本传导能力模型和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析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研究发现:上中游行业成本传导能力较强,下游制造业成本传导能力较弱.同时,农产品、煤炭、原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价格上涨10%,推动CPI上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美国、中国、日本、欧元区及英国等G20五个系统重要性经济体宏观政策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影响美元指数的美国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将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基础货币总和与资本跨境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美联储、欧洲央行等量化宽松政策对资本跨境流动尤其是流入新兴经济体的资本产生较强溢出效应。同时,发达经济体占据产业链高端而通过产业链条对国际贸易形成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通过总量扩张、外汇储备资产积累及生产链条等渠道对大宗商品价格、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贸易产生溢出效应。为此,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协调,降低系统重要性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和风险传染日益增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愈发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更加显著。文章选取四种代表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通过计算已实现半方差将其波动率分解为好波动和坏波动以区分由资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带来的波动,进而采用基于条件分位数的溢出指数方法,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且在不同冲击方向和冲击规模下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主要由坏波动驱动,而极端状态下主要由好波动驱动;第二,极端状态与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走势存在较大的差异,极端状态下风险溢出水平远高于正常状态;第三,方向性溢出在总波动、好坏波动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且与国际金融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极端经济金融事件密切相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工业金属市场的好坏波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显著增强,外汇市场接收的溢出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防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风险溢出,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3年1月~2009年9月的月度数据,本文采用Granger方法检验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影响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然后分析和定量研究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承前启后,是整个传导链的核心因素;(2)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中国贸易条件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都非常显著,并且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中国经济的蔓延和渗透,这种负向影响的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货币超发、工业品价格上涨、美元走弱带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等因素引发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对通胀的影响程度后认为,在总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通胀虽有上行压力但整体温和可控.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已经对汇率变化、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进行了提前考虑和准备。但因为美元发行不受控制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在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冲击,当前这一问题引发的不确定性给企业造成的困难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