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潇 《浙江经济》2011,(15):8-8
年初,中央要求2011年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开启了我国保障房建设的新时代。近日,浙江公布了《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至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廉租住房应保尽保;人均可支配收入80%以下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基本满足购租经济适用住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1995—2010年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是指居民在家庭生活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根据生活碳排放研究方法,计算了1995—2010年中国31个省区人均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量,并从时间、空间角度对我国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1995—2010年,人均家庭生活消费、人均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碳排放强度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各项人均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主要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和居住消费碳排放上升趋势最显著。(2)在空间上,中国人均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性,由东南沿海各省向西北内陆各省递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居民家庭生活消费节能减排提出相应对策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但不同地域不同收入家庭问住房状况贫富悬殊。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仍然居住于危房、陋房中,甚至根本没有住房。据相关资料,目前尚有1.5亿平方米的危旧房屋需要改造,156万个家庭缺房,35万个家庭人均建筑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但同时,中国的空置房面积却占很大比例,其中主要是高档的豪宅、别墅、公寓和写字间。住宅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形成了住房供应的绝对短缺和因住房价格极大高于中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而引起的住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归纳起来,城市贫困家庭住房困境主要表现有五:一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小,住房拥挤;二是住房条件差,房屋简陋且成套率低;三是住房自有率低,多数家庭是租房居住:四是居住位置偏僻或房屋不合法;五是住房与收入往往恶性循环。居住的不稳定或住房距离城市中心较远限制了工作机会,使贫困家庭的收入更加不稳定,这又导致改善住房条件愈加困难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以金融资产为重点,选择东、中、西部三个典型城市随机抽取1 935户样本,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和财产分配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金融资产是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财产构成。在各种财产类型中,金融资产占17%左右,金融资产是城镇居民财富差距的重要来源。金融资产对城镇居民财富差距贡献率达到14%。金融资产不平等水平很高,城镇地区高于农村地区,其中,储蓄存款是家庭金融资产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图话     
中国住房空置率高达22.4%我我国住房空置率高达国际水平按照国际惯例,商品住房空置率合理范围在5%到10%之间。"空置住房"包含哪两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税:1.仅拥有一套住房家庭因外出务工等原因而空置的自有住房(简称为“人房分离”)2.家庭持有的多套房,既未自己居住,也未出租。城镇家庭购房需求下降高企的住房空置率让业内人士担忧,中国楼市的冬天或许已经不远了。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京市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全市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20平方米以上。但仍有一部分经济和住房"双闲"的家庭,他们或是人均月收入在460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8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或是货币拆迁补偿款在10万元以下,且他处无住房的拆迁困难户。南京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住房困难的家庭,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立了四个层次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在通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宁夏西海固八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72个村720个农户的贫困监测数据,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内部不平等状况变化、来源以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西海固地区不平等程度属于较为合理的区间范围,明显低于全国贫困地区的总体水平;(2)人力资本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在人力资本变量中,外出务工对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3)在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各变量中,家庭规模的贡献率最大,但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地成为影响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作用在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论     
农民住房建设存在巨大浪费现在农村兴建住宅小楼房已蔚然成风。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资料估计,今后20年,全国每年约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按照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用地153平方米计算,每年将新增闲置农村宅基地276万亩。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轮调查数据测度我国机会不平等程度,研究机会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会不平等程度的上升将显著抑制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机制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主要通过社会资本、流动性约束和经济地位渴求影响居民消费。扩展研究发现,机会不平等主要挤出了居民普通消费支出,且这一抑制作用对农村户籍、受教育程度低和体制外的家庭更强;而民生性财政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消减机会不平等对居民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从机会不平等视角为全面促进居民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家庭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住房价值、预期房价对居民日常各类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从代表性家庭全样本数据来看,住房价值对家庭日常消费影响为正值。在考虑家庭异质性问题后,对于租户群体来说,虽然部分消费支出呈现负的相关性,表现出微弱挤出效应,但是最终效应仍然以财富效应为主。这与房价高居不下,家庭购房意愿降低有联系。从预期视角来看,预期房价对于家庭日常消费支出影响呈现微弱负效应,所以影响居民日常消费支出的是住房价值,而不是房价预期。  相似文献   

11.
住房保障对象覆盖范围的界定及类别划分直接影响到住房保障的公平与效率。该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对象覆盖范围及类别划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住房保障的本质属性与现实需求,对我国住房保障对象的覆盖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基于住房保障的角度,对城镇和农村常住人口进行了类别划分,认为城镇区域的农村户籍常住人口与农村区域的本地农村户籍常住人口是当前住房保障应重视的类别,同时分析了上述住房保障对象类别的住房保障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镇住房供需失衡是导致近几年住房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我国城镇住房市场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提出了调整城镇住房市场供需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我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在居住方面的支付能力严重不足,仅靠其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基本居住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城镇商品房价格上涨导致住房价格远远超出中低收入家庭的正常经济承受能力。因此,国家和各地方纷纷出台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但是我国保障住房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完善保障住房制度关系到民生大计。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备受关注,而政策的优化与配套支持措施都需要充分考虑居民主体的生育意愿。为探究家庭生活一般性特征与生孩意愿的关系,本文从探讨住房状况和消费结构影响居民三孩生育意愿原因与机制,并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8)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住房状况提升对居民三孩生育意愿存在挤入效应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家庭消费结构的挤入效应大于住房状况;住房状况方面,产权归属对居民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大于现住房面积。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宋国学 《特区经济》2007,(7):133-134
城镇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的增加。本文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影响住房需求的因素,计算出人均最佳居住面积,提出了按家庭结构比例提供住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皖省例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背景,对安徽省水库移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从长期看,农民纯收入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水利建设投资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预测显示,未来五年随着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总支出等投入的较大幅度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呈现规模报酬递减趋势,但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到达万元以上。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仍然不足,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应通过建立稳定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的长效机制,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在地区间和项目间优先序等措施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人口不断增长,居民住房的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实践证明,市场机制虽然可以较好地适应住房需求结构,满足多样化的居民家庭住房需求,并在满足居民住房需求过程中得到发展;但市场机制无法解决中低收入居民家庭因支付能力较低而无法自行解决住房的问题,政府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已成为政府在住房领域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分析,对构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提出优化设计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及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燕  周勇  刘传哲 《特区经济》2010,(8):142-144
住房公积金是在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实践中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主要从支持住房建设和支持住房需求两个角度发挥作用,同时通过为廉租房提供资金支持起到了一定的特殊住房保障作用。但是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不全,资金总体使用效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不同收入群体使用上的不公平性等问题影响了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作用的发挥,应该进行相应的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9.
陈珊 《北方经济》2006,(6):24-25
一、城市化进程中我国住宅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中国住房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旧的住房分配体制基本打破,新的住房体制初步形成。在住房货币分配政策、住房税收政策、住房金融政策等相关政策的综合作用下,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城镇住宅年均建成6.2亿平方米,农村住宅年均建成6.7亿平方米。城镇人均建筑面积由1995年的16.2平方米提高到2000年的20平方米。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240美元,正处在城市化发展和住房消费的上升阶段。我国城市化也将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发展。考虑到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旧城改造、无房户解困、住宅更新换代等因素,住宅的需求将是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大规模的住宅建设给住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也给滞后的产业现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90年中期开始,我国政府陆续推出国家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等政策,尝试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向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迈进,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