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政府政策如何有效引导企业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理论层面上,基于对政府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详细梳理,探讨了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之间的差异,分析了试点政策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和产学研合作途径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实证层面上,将发明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接,构建更为全面的微观样本,系统检验了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微观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为促进专利数量的增长和推动企业技术领域的扩展。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的主要差别在于,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多样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2)创新试点政策特有的治理理念在政策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促进企业专利数量的增长,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从专利数量增长和技术领域扩展两个层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3)各地区政策执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力最强,提升了企业的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中部地区的政策只能提升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西部地区的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4)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收益不同,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其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均出...  相似文献   

2.
要在2020年初步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如果说创新型企业的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核心.那么创新型城市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成若干个区域性的创新型龙头城市,才可能形成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创新。可以说打造区域创新龙头是实现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环境破坏和资源损耗为代价的,已无法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工业生态效率同时考虑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政策执行与企业发展中的评价工具。本文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法原理,构建出我国工业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考察环境政策对我国工业生态效率的实际影响程度,提出由环境政策引导的工业生态效率的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城市创新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文化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驱动力。首先论述了创新型城市与创新文化的内涵以及创新文化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作用,然后分析了创新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建设创新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创新知识等创新资源的聚集地,其发展能否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基于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创新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方法分析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研究发现:(1)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对企业创新数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创新质量.(2)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改善创新环境、提高财政支持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3)从企业年龄和企业所有制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不同年龄阶段企业、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创新数量的提升效应并无显著差异,对成长期企业和成熟期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初创期企业,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大规模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提升效应均显著高于小规模企业.研究结论验证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激励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对于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2006-2017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能显著提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且这种效应具有持续性.具体地,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偏向效应、结构禀赋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四条途径提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目前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和路径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理清创新型城市相关理论并有效指导实践,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创新型城市的起源与特征、评价指标、实践样式做了理论上的梳理与分析,相关研究结论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2006年国家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后,试点企业创新活动、股权结构以及公司业绩间的关系。以37家试点上市公司为样本,以2001~2008年共8年为时间窗,并为每个样本公司按总资产差异小于30%与总资产收益率差异小于10%的标准,匹配相应的控制组进行比较研究和跟踪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入选试点企业后,企业的创新产出得到显著增加;股权集中度、控股股权性质以及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创新产出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另外,创新产出增加对公司业绩也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政府的行政干预不利于企业良性创新机制的构建以及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城市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高校来说,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关键要建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从苏州市的实践来看,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创业创新人才体系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本文先研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要性,然后论述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关系,分析苏州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合理建设创业创新人才体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通过政策引致创新要素投入增加的方式,提升了试点城市的要素资源禀赋水平,进而实现了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结合其对创新企业的培育以及对创新载体的完善,共同推动了试点城市的产业集聚发展.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分析方法,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这一外生冲击为准自然实验,对上述理论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具有"重服务,轻制造"的阶段性特征,由此对城市产业协同集聚表现为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显著.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较高的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表现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二者得兼的政策导向,这表明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试点政策最终对城市制造业集聚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城市建设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比较和分析国际各大城市财政政策支持城市创新的工具和路径,指出深圳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过程中需转变政府角色、明确财政政策目标并灵活选择财政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文章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效率的影响,认为FDI既对生态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也会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环境技术进步对生态效率产生间接影响,其影响的净效应取决于两种影响的方向与大小。随后,文章构建由经济增长方程、环境技术进步方程和生态效率方程共同组成的动态面板模型,采用2000~2012年我国省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不仅能够直接提高生态效率,还能够提高经济增长和环境技术进步间接提高生态效率,后者的效应大于前者,并且各区域的影响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这是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以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全社会创新.争当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7.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制度设计,能否对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重要影响?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有效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主要借助创新环境优化与创新资源集聚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大规模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营商环境较好、财政压力较小的城市,试点政策更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拓展分析表明:试点政策能通过空间溢出与生产网络溢出带动非试点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试点政策虽扩大了城市内数字鸿沟,但能有效缩小城市间数字鸿沟,促进区域数字转型协同发展。研究结论丰富并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微观经济效应,不仅为化解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路径,也为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FDI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理及影响程度。首先,研究了影响机理,分析表明FDI除直接影响中国城市效率外,还会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间接影响城市效率。其次,基于我国2005~2015年的28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FDI对中国城市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城市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为0.2357;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0652、-0.0234和0.0993;综合考虑,FDI对中国城市效率的影响效应为0.3768,直接效应占60%,间接效应占40%。最后,本文从优化FDI投向结构视角提出提升中国城市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效率造成了影响。文章采用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核算各地区生态效率值,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的生态效率值明显存在东高西低的现象;研发投入存在双重门槛且在跨越第一道门槛后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更加显著,跨越第二道门槛值后,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略有下降,但溢出水平远高于第一道门槛值前的水平;环境规制存在单一门槛,在门槛值左侧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为负,而在门槛值右侧开始呈现正向溢出。同时达到高研发投入、高环境规制水平的地区主要在我国东部。  相似文献   

20.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柱,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环节,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为加快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