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红 《会计之友》2012,(15):110-11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变被动为主动,是高职毕业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一种积极思路。依托会计咨询公司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体现会计专业特色的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宜春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创新服务工作模式,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六进高校”活动,有效帮扶了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仅2009年,促进高校毕业生成功对接就业创业4684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见习519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134人,为宜春建设“亚洲锂都、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李雅琳  杨震声  马小惠 《价值工程》2010,29(19):200-200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专科院校在就业竞争中应当完善自身办学模式,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合理的就业,并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不断实现毕业生多层次、灵活性的就业,实现我国专科院校的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4.
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央为高职高专教育确立的办学指导方针,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此,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就业推动发展,以发展带动就业”的良好态势,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配置了适量的人才资源,维护了社会稳定。2011年至今,全区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5516人,实现就业5338人,就业率达93.23%,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和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人数达779名,辐射带动就业3000多人。张掖市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予政策倾斜扶持,从事微利项目的,  相似文献   

7.
吴京津 《活力》2023,(3):132-134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1000万人,高校不断扩招也预示大学生迎来越发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环境。当前,就业市场进一步萎缩,高校线下招聘会、宣讲会难以正常开展,在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各类线下招聘渠道也受到严重影响,这对于实现高校大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地就业,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将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就业新形势下,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号召各大高校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此背景之下,笔者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目标出发,分析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中存在的挑战,为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连云港市人社局积极落实国家、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做到早规划,多创新,求实效,通过制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失业援助计划"、"能力提升计划"和"就业储备计划"五个计划,力促实现连云港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高职教育改革和就业创业教育发展及京津冀地方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实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发展多元办学之路,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结合,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为高职教育“1+X”多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职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技能型、创业型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与呼唤,更是高职院校实施好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履行好办学的三大职能的必由之路。为此,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要加深对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理解,明白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现实意义,掌握好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举措,从而引导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其敢做敢为的创业激情,为毕业后自主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本地就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大举措之一。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是践行初心使命、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行动,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浙江省东阳市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切实发挥好就业创业政策的“磁吸力”。  相似文献   

12.
要闻月览     
《中国就业》2015,(4):13
2015 2 FEBRUARY 2月9日人社部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月10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人社部联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启动  相似文献   

13.
李玲  江维 《中国就业》2013,(10):11-11
9月24日,泸州市人社局在江阳区白塔广场举办"泸州市创业服务暨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为高校毕业生专场组织开展就业创业网络服务、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各级人社部门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各项服务,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帮助那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该市各类高校积极响应参加,活动现场为进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提供了就业招聘、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和就业创业专项服务。力求做到基础管理到位、跟踪服务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使每一名  相似文献   

14.
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建设,既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全民创业就业的有效载体。2009年以来,松原市就业服务局紧紧围绕“稳定就业年”这个中心,以长城高校毕业生创业园为载体,打造大学生就业难题之破冰船,用创业带动就业,有效地推进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7,(20):165-166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留沈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研究,就目前制约高校毕业生留沈就业的教育体制改革、地区发展差异、毕业生创业类型划分、毕业生创业风险承担能力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目前高校毕业生留沈就业现状,从高校毕业生留沈就业基本政策和监督体系建设、为高校毕业生留沈就业提供创业绿色通道、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类型划分等多个角度,提出改善高校毕业生留沈就业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走以创业拓展就业途径的新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总数和增量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在现有的就业环境下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就业新途径,寻求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良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以创业实现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理念能够有效地拓展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帮助他们从就业走向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14,(2):7-9
着力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积极创新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大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重点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扶持积极创造有利于全民创业创新的环境不断加强职业培训推进素质就业注重提升就业服务精细化和实现市场信息有效对接务实推进城乡就业创业一体化健全完善就业工作和失业监测的信息化建设重视发挥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带头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如今高校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高校毕业生数量基数越来越大,加上当前社会人才济济,工作岗位竞争非常激烈,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较为显著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创业是就业之源,促进高校毕业生群体创业就是变相地促进其就业,与此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因此,"促进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创业措施研究"的课题研究价值不容小觑。文章深入分析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促进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创业的措施,并给出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而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创新动力的推动,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以就业的视角,从创业教育的意义、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入手,并结合西北师范大学目前的创业教育实际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我国师范院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及户籍居民就业压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自2012年起,深圳市龙岗区坚持创新思路、优化服务,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龙翔"工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试行)》(深龙府[2012]54号),第一次在全国区(县)层级推出了以创新创业引领更高质量就业的系列举措,使龙岗区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据统计,自2012年"龙翔"工程实施以来,全区共扶持965名户籍失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