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姚雷 《市场论坛》2002,(10):20-2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对全国经济发展,对整个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取得了高度发展,广大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东部地区农民率先进入小康,对整个现代化发展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是当今中国的重要问题,也是长期困绕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市场化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青 《商业研究》2004,(14):165-167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解决了中国温饱问题,然而在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中,农户的小生产如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一直是束缚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所在。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实践发展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继承与创新,是新的农村市场主体。它的出现与发展必将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十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的发展又将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农民发展的含义、制约农民发展的因素分析及乡镇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已经越来越被国家和社会各界所重视.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应是农民问题,而现在农民问题的核心已不是单纯的土地问题,还有个就业问题.可以说,农民就业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和重要.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大方向只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潜力很大,农村内部的就业潜力也很大,但是根本的出路是要转移到农业和农村以外去.宁夏南部山区各市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土地贫瘠,有限的土地资源不可能养活所有的人,进而也使宁夏南部山区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从农村转移出去、如何实现宁夏南部山区农民的真正致富?就成为解决宁夏“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金鑫 《市场研究》2002,(4):18-20
<正> 农民收入问题事关改革开放与发展全局。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并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解决了农产品短缺问题,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丰年有余,实现了我们长期追求的丰衣足食的历史性目标。在新的历史阶段,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使广大农民由温饱全面进入小康,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政治性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唐秀英 《市场论坛》2004,(9):31-32,37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农民增收成了三农问题的核心。必须狠抓这个核心问题,才能解决三农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唐秀英 《市场论坛》2004,(12):31-33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农民增收成了三农问题的核心.必须狠抓这个核心问题,才能解决三农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巴东县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贫困面貌逐步改变,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的阶段性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的”十五”计划目标,应从以下几个万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各项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以"三农"为主题阐述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未来的20年内,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素质成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迫切要求。而科教兴农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5%左右,解决好农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占中国大部分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以来农民收入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3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3.78%,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计会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客观描述1978~2004年农民收入增长及其变化状况,以期使人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机工业 农民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问题,因为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首要问题,因为农民在中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提出了要充分关注“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核心理论之一,谁忽视了这一问题,必然要走弯路,必然要栽跟斗。  相似文献   

14.
浅析农民收入构成探索农民增收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商业研究》2004,(19):131-134
农民收入近些年来增长缓慢,直接影响中国农村的发展进程。活劳动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低下,土地资源不足,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素质低下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农民负担过重等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积极引导农民掌握市场信息,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和非农业化,加强教育投资,积极有效的税费改革等农业内外调整相结合,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婷 《致富时代》2011,(4):61-6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处在试点阶段,在实践上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积极推进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调整城乡关系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条件下,就农业解决农业问题,就农村解决农村问题,就农民解决农民问题是不行的,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下,实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引导农业走上了一条发展商品生产的新路子。现在新的矛盾是:从农民方面来说,要求提供生产前、生产后的良好服务;从国家方面来说,农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有了产品处理自主权,需要通过商品流通,把农村千家万户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未来的20年内,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素质成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迫切要求。而科教兴农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农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甘肃省现有农村人口1900万,城镇化水平不足30%,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7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甘肃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中央的精神和甘肃的实际结合起来,坚决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苦干实干精神,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全省总体上已实现温饱的同时,河西和沿黄灌区有22个县(区)、420万农村人口基本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心问题。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因此,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中国的整体富裕。农民问题首要的是提高农民积极性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保障农民利益的问题。新时期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