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俊超 《魅力中国》2010,(31):268-269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有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因为这一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呈现出特有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进程中所具备的时代环境与历史条件、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以及马克思主义本身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要的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化、大众化。应当在历史与现实的纵向联系和比较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特质和科学魅力;在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土特色;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涵;在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演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创新;在真理与价值的内在统一中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宗旨和价值目标,以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实践与理论视阈下的当代中国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在发展的实践动因、发展的实践地位和发展的实践方式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不竭动力。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精辟论述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理论抽象,并进一步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南。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作者提出3个观点:第一,中国学派的产生是可能的,因为社会科学理论不同于自然科学理论,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第二,中国学派有着可以汲取营养的三大思想渊源:天下观念和朝贡体系的实践;近现代革命思想和实践;改革开放思想和实践。第三,中国学派产生不仅可能,而且必然。150多年来,中国相对于国际体系的最大问题是认同困境。现在,中国的迅速发展、重大的社会转型、深刻的观念变化使我们第一次开始比较成功地解决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问题。围绕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根本性辩论和实践必然会导致中国学派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者提出3个观点:第一,中国学派的产生是可能的,因为社会科学理论不同于自然科学理论,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第二,中国学派有着可以汲取营养的三大思想渊源:天下观念和朝贡体系的实践;近现代革命思想和实践;改革开放思想和实践。第三,中国学派产生不仅可能,而且必然。150多年来,中国相对于国际体系的最大问题是认同困境。现在,中国的迅速发展、重大的社会转型、深刻的观念变化使我们第一次开始比较成功地解决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问题。围绕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根本性辩论和实践必然会导致中国学派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最新修订和内容的变动必然会对教学提出新要求,任课教师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阐释、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政治状态的把握、提高教学实效上等方面多下功夫,才能适应教学的新要求,顺利有效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理论经济学滞后于实践的状况日益突出,理论建设赶不上实践的需要,致从事 多改革举措难以推行。因此,有责任感的经济学工作者疾呼:得建中国经济学,近年来活跃在中国经济学论坛,以“海派经济学”著称的程恩富教授为此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当代中国经济理论探索》(程恩富主编、何玉长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以下简单称《探索》)就是新近同的积极探索中国经济学的本力作。  相似文献   

8.
侯永亮 《魅力中国》2011,(21):15-15
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之必然。因为当历史呼唤着新的阶级的时候,中国工人阶级产生、发展、壮大起来;当工人阶级呼唤着新的理论的时候,马列主义通过十月革命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当工人阶级需要一个统一的司令部来指挥的时候,就必然会产生建党的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9.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核心。当代中国唯物史观的重构,应体现既能坚持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又能解释当代社会发展诸现象的原则。为此,笔者就“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哲学层面上向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复归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说明将人的发展和生产力发展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核心,不仅是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更是唯物史观自身理论调整和创新的需要。从而突破传统唯物史观的“物本”倾向,彰显具有人本倾向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0.
西方公共治理理论具有普适性的成分。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整合的必要来源于公民社会的渐次成长,整合的途径是组织重建与信仰重塑,政府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促成整合根本上需要利益共享。利益共享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基本指向。权力共享是利益共享的前提。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失败是改革机制扭曲,特别是改革共识缺失的表现。社会转型的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与政治发展密切勾连于现代国家建设。对治理失败的应对须从信任构建着手,这必然与治理规则设定及其施行及治理精英成长紧密相连。整合与共享是从应然层面上对公共治理理论当代中国有效适用的描述,失败及其应对则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实然展示。当代中国,整合、共享、失败、定位及失败应对形塑了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张晓庆 《改革与开放》2012,(22):108-109
唯物史观是否具有当代价值,在于它是否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代人类实践和理论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域",唯物史观仍具有价值。本文主要从唯物史观的五个主要内容来分别阐述唯物史观在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21世纪学科发展丛书》中的畜牧学的书名是:《世纪之交话畜牧》,组织者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在前言中介绍,畜牧,或称动物科技,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又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门学科,畜牧学是研究动物产品生产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畜牧学的研究目经的在于充分挖掘动物的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生产性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党宁 《当代陕西》2004,(8):24-24
邓小平理论凝结着他毕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悟出的深刻道理一其魅力不仅在于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研究和解决了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在于鲜明的理论个性。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把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简练与深刻融为一体的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和叶剑英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是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而叶剑英则是这个核心的重要成员。他们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亲密关系和深厚情谊。摆在我面前的这本《邓小平叶剑英经济思想研究》正是作者在这个意义上将两者的经济思想集中在一起论述的。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者。这一伟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指导中国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 ,只有邓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理论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关于创新的相关论述中,之后经历了以熊彼特为代表的异化发展,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得到很大发展。基于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理论仍需在转化、吸引与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祯 《山东经济》2012,(5):52-56
管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研究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必须强调应用与实践的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去年首次明确提出实践导向,管理研究必须融入中国国情,要进行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因此,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研究是当前中国管理研究的需要。对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可以有以下四点认识:管理首先是一种实践;管理实践研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应实现与中国管理实践的互动;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研究,难度在于"直面",效果在于行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王俊文博士的《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一书从四个方面,即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纵向与横向同时并进、继承与创新更迭展现、人文关怀与发展视野相互纽结,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充分肯定了该专著所具有的实践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对推动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大意义,其形成与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之间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极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文明交往理论的内容,为中国特色对外文明交往明确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交往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界定了交往范畴,论述了交往与生产、生产力、实践之间的关系。认为交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交往的普通发展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新的改革课题,需要加强理论的超前研究,上诲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经济探索”丛书就是一套分析、研究我国当前现实经济中一系列重大的、深层次热点理论问题的学术性丛书。去年底推出的两本新著是:《中国: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和《中国:企业兼并的理论与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