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约束矛盾日渐突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指出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当资源短缺时,负面的制约作用便逐渐显现出来。目前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文章提出要从认识、法律法规、经济发展的推进途径、技术创新等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苏振华 《董事会》2005,(12):98-99
政府应该对经济增长负责,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看法。这一看法大体上没错,但在表面化的理解中,这种看法往往会被误读为,政府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如果经济不振,即是政府的失职,则政府动员资源以创造“增长”被视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当下这种看法似乎是一种“社会共识”,在我国的政治生态里,拉动经济增长一直就被视为是各级政府当然的工作目标,在相应的激励机制设计里,经济增长率便成了评定地方政府官员工作绩效最重要的考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忽视了投资过度膨胀的不利影响。本文利用2000~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财政支出、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以财政支出、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性分析。研究表明:政府支出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支出的产出弹性大于房地产投资产出弹性;财政支出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在各个省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和房地产投资的激增导致了经济体中流动性的增加和通胀危险的加剧,而硬化财政预算约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信贷成本、缩小信贷规模是防范这一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5.
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加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非和谐的社会经济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研究政府应当采取何种区域干预政策,以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并提出有关建议:强化增长极与周边环境关联度的政策意识;制定新增长中心建设与原增长极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实施政策性诱导为主的政府干预政策;构建“特色增长极”的区域经济策略;制定激励性的区域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6.
张望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2):63-66
针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与资源耗竭的现状,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部门模型,讨论了政府政策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有效利用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动态最优化的方法,得到一个三维系统,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导出了政府政策、资源存量、资本存量及消费的影响机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资源税与收入税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但资源管制政策对于经济发展作用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选取1978年~2009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对中国以及中国分地区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并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从各个地区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结果却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两个方面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汪碧瀛  周源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138-141
经济理论表明,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关系,政府投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1)政府投资直接作为总需求的一部分来影响经济增长,(2)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在间接增加私人产出的作用,作为其他(私人)经济投入的一部分.本文的实证研究了我国省级政府投资的这两种经济效应,研究的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不强,但通过对私人产出的促进作用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较强,因此,政府的大量投资更应集中于能够促进私人产出效率提高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在险水平、条件波动性与经济增长态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在险水平(GaR)和条件标准差(CSD)能够有效地度量国家经济风险波动的单向性和双向性。利用动态时窗和条件异方差模型,我们发现我国国家经济风险与经济周期波动密切相关,目前的国家风险状态已经体现出明显的稳定性。利用协整关系检验,我们发现我国国家经济风险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因此采取积极经济政策的“反周期”干预,所诱发的适度经济波动将有且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对自然资源重视和分析不够深入,时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的研究忽视了自然资源的贡献。文章认为,探讨经济有效增长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在于重新认识自然资源,必须重视自然资源这一经济增长的基础变量,考虑自然资源约束。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或者催化剂,也可能给区域发展带来经济增长波动、反工业化、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等资源诅咒现象。本文从省域、地级市、县域三个层面,通过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与山西经济增长、结构演进、区域差异等方面的关系研究,论证了煤炭资源开发给山西经济发展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加剧了经济增长的波动;推动了经济与就业的非农化,也是资源产业向制造业、第三产业进一步演进的制约因素;加快了人口城镇化进程,却造成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严重的偏差现象;区域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同时,区域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相似文献   

12.
再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着重研究以强烈扩张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笔者将企业经营者个人控制权理论运用于地方官员,认为官员个人控制权扩张有三条途径,而中国目前地方官员主要运用横向扩张途径以获得自我晋升。中国地方政府强烈的扩张冲动,不同于西方的地方自治和中外历史上的封建诸侯,而是产生于以下全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在中国初期市场经济②的特定条件下,必要条件是地方官员横向扩张个人控制权特别强劲的动力,充分条件是地方资源完全的“内公外私”产权③与公共选择制度两者约束的显著失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并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四条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0~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样本,构建城镇化及其与就业、收入差距、投资、贸易等因素的交互项共同影响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据此实证分析了中国及各地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从作用机理看,城镇化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从东部到西部依次提高的梯度分布,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为例,选取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政府人力规模等指标建立时间序列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省级政府人力规模的相关关系,并揭示了经济发展对湖南省政府人力规模增长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政府人力规模增长势头,使政府公务人员的总量增长维持在比较合理的增长幅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选择了我国 51个矿业城市 ,以现有统计资料为依据 ,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与外向度、经济发展效率、技术进步、财政状况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矿业城市的动态特性、演变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 ,矿业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不同类型矿业城市之间 ,其经济发展的效益与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在当下推动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运用基准回归、异质性检验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对西部影响最大,中部影响最小,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受到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不同地区差异分别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持续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环境,以期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苏南经济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约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土地资源的日渐减少,土地资源先天条件不优越加上粗放浪费的使用模式使苏南较早地面临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土地资源趋紧带来了区域粮食安全的问题;导致了苏南商务成本的加大,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土地资源约束直接威胁到了全区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文章通过比照国际上两种不同发展模式,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今后苏南应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注重开发、培植新技术,走出低端竞争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