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专业化分工理论与黑龙江省农产品内生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重大决策,而黑龙江省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对实现这一战略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专业化分工理论,对黑龙江省两大优势产业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确定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绿色产业”应作为发展黑龙江省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根据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结合加入WTO后黑龙江省农业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合理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安排,形成分工网络,降低内生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培育和改善农产品的内生比较优势,带动黑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全省小康社会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新形势下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道路。特色优势产业凭借其地域性、优势性、市场适应性及规模性的特点,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到特色优势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政府应从针对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在产业集群中的不同地位,采取不同的措施促进特色优势企业的发展,增强特色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稻谷、玉米生产具有效率优势,但不具有规模优势,相对于豆类生产而言,二者具有综合优势。畜牧业生产不具有效率优势,但具有规模优势,贵州具有发展畜牧业的比较优势。烤烟生产具有效率优势和有规模优势,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当前,贵州省应建设一批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促进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同时,应以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为目标,把生态畜牧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来培育。此外,要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4.
SWOT分析表明河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体现在:河南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并连年高速增长。一些行业产品居国内领先地位,河南区位优势明显,一些优势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同时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河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不利的因素表现在:产业集中度低,经济总量不大,研发投入较少,内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再加上发达省份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以及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等。因此,振兴河南装备制造业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优势行业培育优势企业,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大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内部管理,全面提升供应链等。  相似文献   

5.
几十年来,河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老工业基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家应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并结合河南实际给予支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重点支持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和优势地区,促进河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6.
如何结合我国国情正确地理解比较优势论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竞争优势论,这是贸易理论和产业理论所要澄清的理论问题。竞争优势论并不能替代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论仍然在我国经济中起作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仅现阶段有实际意义,而且可能是我国长期的比较优势产业。我们不能简单化地加以排斥,而要通过长期努力,在培育竞争优势的同时实现比较优势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主流学说和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总结了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从静态比较优势到动态比较优势的基本转向,最后讨论了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思路、措施和切入点的讨论也日益深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和新优势,这就要求我们从构筑区域竞争优势的角度,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以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竞争优势的发挥。加强三省的分工协作,广泛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发展混合经济,要在市场国际化背景下,考虑和规划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要根据产业发展历史和比较优势原则,搞好“三省”的分工与协作,要广泛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要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契机,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是西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导方向.甘肃省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大力推进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小,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区域布局不合理,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要培育和壮大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必须明确区域定位,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扩大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0.
区域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育海西区地方区域品牌的关键在于培育海西区区域产业优势。因此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建立海西区地方区域品牌推广部门,依托区域特质推广海西区资源技术依赖型区域品牌,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型区域品牌,不断提升海西区地方区域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南省承接外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处于产业高梯度的中国东部地区向产业低梯度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河南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大省,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文章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河南省工业产业的集聚趋势和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结合目前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河南省有效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但旅游业在全国及国际上的竞争力却不高。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还不太成熟。各区域之间存在无序竞争、合作力度不强、旅游相关产业不能协调发展等问题;资源开发上还存在综合开发力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河南省要想实现由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深挖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结构、打造区域知名品牌、加强旅游企业与相关产业的有效合作,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提升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理论对中部经济崛起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企业追逐利润目标的产物,也是企业实现其规模扩张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深入研究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及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河南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根据经济梯度转移的客观规律,科学构建接受产业转移通道,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体系,努力营造产业转移环境,积极促进区域内产业集聚。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上,重新定位区域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立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区域特色产业体系。进而河南省才能够高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相继出台了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及政策措施.而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政策在利用“倒逼机制”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必将对我国城市发展与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有助于拉动内需,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拉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促使城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通过产业重组与结构调整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加快新一轮全球产业向国内城市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城市产业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联合建立产业转移园区;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通过鼓励大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提升城市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进一步加大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力度,推动城市节能减排,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同时,重点产业振兴政策要求在城市规划中,要关注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把编制城市产业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要配合城市住房制度改革进行总量和结构控制,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市交通规划,更多地致力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大力推进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地方产业群的集聚扩散能力是决定该地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安徽作为农业大省、资源大省 ,应发挥地方特色 ,向先进省份学习 ,建立地方产业群 ,以特有的块状模式 ,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走出一条符合本省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盐文化产业完善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有着辩证的关系,相互之间都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并且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盐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家及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现有助于盐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开展.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发挥盐文化产业的多样价值,不仅有利于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及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加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西部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却受到信息、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推动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需要构建起一套有效的保障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这个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信息服务体系、人力资本开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指出果品产业的比较优势,总结河北省果品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规模经营、推广“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品附加值、实施名牌战略、开发绿色果品等措施,以推动河北省果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迎接入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业的区域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拉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但全国各个地区房地产发展却极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发展会使房地产市场出现无序性与不公平竞争,同时也会使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各种问题。从全国房地产业的区域角度,把我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从房地产投资差异、房地产供给地区差异、房地产需求地区差异、房地产就业地区差异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不同区域房地产业的成因及对策建议,其目的在于为我国政府制定不同区域的房地产政策以及平衡发展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符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潜力和优势。两大产业部门应当从区位、经济、社会、行政和人力等影响因素着手,遵循市场主导、互动性、优势主导、创新性、效益统一、纵横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通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产业集群、构建新型产业链、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品牌化和人才培养战略等对策来推动两大产业的互动合作,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