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4年,9亿农民兄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的直接受益者:粮食生产超过预期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农”亮点会不会延续?今年粮食会不会继续增产?农民增收趋势会不会改变?农业综合效益会不会继续提高?这些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议题。中央一号文件让眉头初展的农民兄弟欢欣鼓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是国家商品粮主产区,粮食作物以玉米、大豆和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瓜菜、油料、糖类。2007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7575.95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70.5亿元。多年来,由于不断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增加科技的投入,促进了全省农业的发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4年先后实施"一免三补"政策,农民因此人均增收220元,但由于国家对吉林省粮食生产政策是一次性倾斜到位,今后吉林省要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依靠政策的空间有限,根本的出路还在于科技进步和科技投入。只有如此,才能够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价格月刊》2009,(4):32-35
解决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应围绕"效益"和"公平"问题,利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功能之间的互补性,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抓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04,(23):20-21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坚持把“三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针对前几年粮食连续减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突出问题,时隔18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再次下发了专门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的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党对农村工作的根本要求。农民增收,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且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已成为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笔者根据对随州市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情况作以分析。 一、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农民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收入的持续下降。农产品产量的增减是影响农民收入的直接因素,1990至1997年间,基本风调雨顺,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同时国家又上调了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民收入逐年增长。1997年之…  相似文献   

13.
粮食价格上升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敏 《中国物价》2012,(12):3-6,10
本文探讨了粮食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粮食价格上升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收入结构变化来看,在现阶段,粮食价格上升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是有限的,仅仅靠粮食价格上升难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综合采取引导粮食等农产品价格逐步上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经营规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财政补贴等多种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4.
会议着重研究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04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多年来连续保持良好发展局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因而今年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的难度.为了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和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促进农民增收,这就需要加强和改善农业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作为物价部门,应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密切关注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认真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主要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加强涉农价格收费监管,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以来,新一轮中低产田地改造在云岭大地持续展开。截至2012年5月底,云南省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973万亩,  相似文献   

17.
去年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大好形势。粮食喜获丰收,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今年粮食要继续增产,农民要继续增收,在客观条件和市场环境上都存在很多困难因素稳定农资价格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的需要。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当前首先要抓的就是正确分析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的变化趋势,制定出合理的农资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8.
本刊推出的《中国农业最新发展报告》,用大量的事实说明,去年我国尽管遭受了这样那样的自然灾害,但仍然夺得了粮食生产连续四年稳定增产,农民收入连续四年较快增长的好成绩。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称道的,我国农村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亿万农民由衷地感到高兴。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农业经济好的发展形式,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任务要求,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总之,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的发展,为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绍水镇是一个有五万多人口农业大镇,土地面积250平方公里,地势平缓,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自然条件。近几年来,绍水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农业全面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团结全镇人民求真务实,艰苦拼搏,坚持“钱粮并举,效益为主”的指导方针,在稳定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农业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实施了人均“一亩果、二头猪、增收300元”的富民强镇工程,并取得了显成效。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1.28亿元,粮食总产值达1.28亿元,粮食总产量达3.0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6%和3.2%,农民人增多纯收入2560元,比上年增305元,全镇财政收入达到715元,其中农业为镇财政直接创收210万元, 占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人均农业生产纯收入1250元,占全年纯收入的一半,可以说,农业产业已经成为绍水镇财政创收和 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民家庭主业扩大经营比较困难,生产性投入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中间消耗增加、生产成本上升严重影响农民增收。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结构仍没有摆脱把视野局限于有限的土地和粮食种植业的基本现状,农业发展方式变迁速度慢,难以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对西部地区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非正相关变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