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双边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日益加强,双边教育交流和合作也进入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具有地域优势的贵州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探索贵州商专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才能实现为贵州经济、区域经济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双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部分,农产品贸易、农业产业合作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互惠互利的重要合作方向。广西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方面存在产品同一性、主导产品品种少、结构不合理、加工业薄弱、品牌意识差等问题,对此,应该实现农产品出口多元化;调整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合作达到了一个全新水平。两国是战略协作伙伴,双边油气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在这个最重要的能源合作领域,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签署了大量重要的协议与合约。然而,随着合作的深入展开,哈、中两国的油气合作也出现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循环经济类系列研究与规划项目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趋势及面临的基本问题,认为“循环经济项目的融资路径是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面临的基本困难之一”。文章还分析了我国在CDM领域面临的机遇,探讨了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循环经济项目融资途径的可行性和基本效益,认为通过开展CDM项目合作,可以为“能效提高”等典型循环经济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以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特征是:贸易方式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贸易结构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广西对越南贸易依存度很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使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而且还促进了广西GDP的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双边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发展服务贸易、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与各成员国全方位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亚太地区双边贸易协定的兴起与演进形成当代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阶段,其意义和影响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以政治经济学方法为分析工具,对亚太地区双边主义兴起的动因进行剖析和评价.指出亚太地区双边主义的形成是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约束下,选择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贸易政策的必然结果。中国应积极参与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发挥先发优势,谋求以我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协调国家战略与地区战略,平衡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7.
从2006年起,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广西南宁已经成功开展6届。在此基础上,在广西南宁构想建立"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园"可以实现中国—东盟双边或多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提高双边或多边政治互信、促进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和保护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8.
双边市场理论自21世纪初出现以来,已经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鉴于双边市场涵盖了电信、银行卡等一些对经济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的行业,及时和准确把握国外双边市场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对我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含义。本文在梳理双边市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近几年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价格歧视、动态定价与博弈论方法、实证研究等进行综述,其中新研究方法的引入和研究领域的拓展丰富提升了双边市场理论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合作的国际背景下,东亚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探索进程加快。本文对东亚现有的合作特点进行剖析,指出带动东亚区域发展的合作模式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中心带动力量,其它双边区域合作为外围发展,最终实现东亚整体合作,并从根本上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担当东亚领头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之一,循环经济理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循环经济研究现状、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以后的发展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启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联系。自贸区产生贸易创造、规模经济等正的经济效应,也存在贸易转移等负的经济效益。广西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沟通的桥梁,应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合作,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给广西北部湾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广西应及时调整自己适应外在变化,认真分析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的竞争性和经济互补性,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发挥自身竞争优势或通过分工获得相对优势,突出合作性,最终达成双赢或多赢。  相似文献   

13.
今年10月底,中国和东盟将在广西南宁举行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自1967年东盟成立,到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双方关系经历了从对立、猜疑到以平等、睦邻和互信为基础的对话合作,而从1991年至今,中国与东盟仅仅用15年的时间,就达到了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也就是说,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也呈越来越好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的经济贸易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依然处在较低水平。广西与东盟各国发展经贸往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应加强与东盟各国在纺织业、农业机械、电力、医药、矿产业、建材业、清真市场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西与东盟交往日益频繁,贸易额逐年扩大且增速较快,但贸易总额过小,市场集中且产品单一,又面临国内外积极采取措施占领东盟市场的新形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广西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广西必须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政策优势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扩大区域外生需求,扩大经贸、产业、金融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城市的沟通与互动,完善重点企业联系机制,才能进一步深化与东盟经济的全面开放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东盟在“10+1”框架下,政治、经济、社会、地区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已全面展开,贸易往来取得不凡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为地区经济服务的中国一东盟大物流环境,区位优越的广西正处在物流区域的枢纽地位。广西必须重新设计和实施物流战略,建设适应东盟新兴经济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广西打造成涵盖大西南、面向大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以及大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具有沿海、沿边、沿江三位一体的特殊优势,是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创建,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给广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此,广西应全力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充分借助这两个庞大的经济体,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广西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大物流环境下广西物流发展战略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与东盟在"10+1"框架下,政治、经济、社会、地区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已全面展开,贸易往来取得不凡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为地区经济服务的中国一东盟大物流环境,区位优越的广西正处在物流区域的枢纽地位.广西必须重新设计和实施物流战略,建设适应东盟新兴经济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广西打造成涵盖大西南、面向大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