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赵思思  徐珂 《现代商业》2011,(24):176-177
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我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内在矛盾激化。当前,在通货膨胀背景下,进一步巩固扩大内需,对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十二五"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本文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现状,得出当前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并分析制约需求的因素,并对扩大内需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市场偏淡,物价低迷,通货紧缩。它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鼓励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近几年来一直坚持的一项重要方针。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较大成就。权威机构统计,1999年GDP增长7.1%,其中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7.4%。但就当前整个经济形势来看,扩大内需的政策效能作用仍不甚理想。表现在: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低位徘徊,通货紧缩压力问题仍未得以真正缓解…  相似文献   

3.
扩大内需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文双  王向 《中国市场》2012,(27):16-17
我国作为内部市场巨大的发展中大国,为了提高抵御外部不利因素的能力,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扩大内需可以缓解潜在风险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因此,研究与借鉴国际上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对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保增长的同时,宜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实践表明,在外需萎缩的冲击下,我国更应该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文章以扩大内需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了如何通过扩大内需使我国经济更快、持续的增长。主要提出了开发农村内需、完善消费环境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燕 《北方经贸》2009,(10):38-39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政策措施。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未来的经济增长,不能过分依赖出口,应更大程度地转移到内需上来。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扩大内需同时应正确处理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正确处理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正确认识国内需求存在的不足;明确扩大内需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严峻考验。在持续增长的固定产资投资中,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显现弊端。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出口低迷,投资不可持续情况下,后危机时代我国必然选择扩大内需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出口导向型及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当前困境的深入剖析下,认识扩大内需必然性,在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对策等提出几点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扩大内需消费时,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农村市场是不可忽视。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不均衡,消费观念保守,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消费与城镇消费增长差距不断扩大,成为扩大内需的短板,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因此,本文以湖南省衡阳市为调查对象,关注衡阳农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这对衡阳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面临着如何走出低谷的问题.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恢复景气的前景不明,从而对我国扩大外需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由此也就更加突显了扩大内需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项因素中,与投资、净出口相比,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着持续性的推动力.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财政支出政策对于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在理论阐释财政支出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机理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消费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指出消费的贡献要明显大于投资.由此,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作为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调控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在扩大内需消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向技术进步型转变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要在明确房地产调控方向的基础上,正确制定和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通过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升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的调查,2002年我国零售、餐饮业连锁企业销售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体育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当前,扩大内需,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以关心人们的健康、娱乐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和空间,它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将在今后7年内拉动我国经济每年增长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扩大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战略初见成效的重要表现。面对成绩,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进一步消除抑制消费增长的不利因素,使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内外部条件变化来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将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作为生产通往消费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在扩大内需中具有重要作用。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直接影响着消费的实现。我国流通业发展不畅,导致其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而要有效地发挥流通业的应有作用,可以通过流通结构的调整,构建现代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品流通体系,从而形成流通发展与消费增长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是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并稳中求进。扩大内需仍是宏观经济工作的重点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不低于7%的较快增长。基于此,本文从影响经济增长的三个主导因素对地区经济增长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尹朕 《北方经贸》2001,(9):50-51
自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以来,经过三年努力,我国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经济形势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但由于我国现有体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化解,经济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尚未形成,有效需求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要保持经济回升的好势头,实现经济增长的预定目标,我们仍应该锲而不舍的扩大内需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自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经济形势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但由于我国现有体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化解,经济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尚未形成,有效的需求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要解决当前的金融危机和保持经济回升的好势头,实现经济增长的预定目标,我们仍应该锲而不舍地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对促进体育消费,扩大内需十分重视。利用08北京奥运之机,大力开展经济活动,刺激居民消费。深入研究奥运经济与体育消费的关系和体育消费与刺激经济增长。为我国政府制定扩大内需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1997年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继续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并提出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为此,认真分析一年来扩大内需的宏...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公共服务角度看内需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06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八大任务中,扩大国内需求依然被放在重要位置。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它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为了有效实施这个战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增长,对于内需问题必须深入、全面、科学地进行研究。我们应从更广泛意义上来理解国内需求。一、扩大内需: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消费需求来看,国内需求实际上是包含国内居民基本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在内的所有需求。而且,为了扩大内…  相似文献   

20.
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改革的引导力量。然而我国近年来出现持续的消费不足,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中国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对于我国当前应对金融风暴,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