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政治主体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与政治主体意识密切有关。正确的政治主体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观念力量。政治文明呼唤着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政治认同意识和政治责任意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养、弘扬公民的政治主体性,是培育和优化政治主体意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所内含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等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观念基础。目前我国公民意识淡薄也是不可回避的。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应高屋建瓴,站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高度,将创设公民意识教育的制度和文化基础、充实教育内容和积极引导民众政治参与的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社会民众的参与,并需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包括政府官员的责权意识。只有在权 利文化中,政治文明建设才能拓展。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促进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促进政治价值认同,推动政治社会化,促进公民意识的确立,正确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实践。培育公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使公民内化一些观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是政治体制有效运作的条件,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伴随人的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培育公民文化需要铸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公民政治文化心理,促进现代社会转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5.
培育公民文明意识要从三方面入手: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文明意识;从点滴做起,从小节改起,在践行文明规范中强化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对政治稳定有重要作用:公民意识是政治稳定的内在支撑,公民意识支配下的民主参与是政治稳定的有力保障,公民意识支配下的理性、规范的参与方式是政治稳定的必要前提。只有加强公民意识培育,法治国家的普遍规则秩序方能有效建立,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家庭现代化最终必然表现为人的现代化。目前中国人仍然只有老百姓意识、臣民意识, 而缺乏公民意识,这是制约现代化大业的深层次障碍。“公民”不仅仅是个法律上的抽象概念,更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公民文化和合格公民是社会和家庭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把公民意识教育落实到家庭和社会中去,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奉公守法的公民。  相似文献   

8.
慈善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慈善意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慈善的认识、判断、了解和感知能力。当前,我国公民慈善意识发展水平总体良好,并呈逐渐增强趋势,但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吻合,亟待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受外在因素影响,也受公民自身素质的制约。培育公民慈善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在校学生的公民意识普遍得到增强,然而相关问题依然存在,在校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在校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校园环境、教师引导、家庭教育五个环节着手,提出在校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公民意识     
只有培育出公民意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本文通过对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公民意识与市民意识及公民意识与主人意识等关系的论述,阐明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指出培育公民意识的出发点是市民意识的生发,其落脚点是主人意识的养成,以期求得培育公民意识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公民现象这种社会存在派生出来的,具有历史性、具体性和社会性特征。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水平、社会交往方式以及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变化,公民意识的价值和内涵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公民意识动态变化的历史图景,直接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的不同发展形态和发展特质并最终揭示着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教育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社会渠道与手段相结合而完成的,是一种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其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群体仍存在各种公民主体意识淡漠、缺失等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诉求凸显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公民的政治人格正在处于由传统的依附伦理型的子民人格向现代的独立自主型的公民人格的转变过程中,这是一个复杂和艰难的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主导政治文化的教育是塑造现代政治人格的核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塑造现代政治人格的基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是培育现代政治人格的制度前提,市民社会是孕生现代政治人格的摇篮,批判地继承中外政治人格的发展成果可以充实现代政治人格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我国虽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并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法治意识。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探讨,一方面分析了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呈现出来的特点,另一方面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探讨了其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强调整体精神、强调责任和义务、强调和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在个体与社会、出世与入世、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既有积极价值,也有不利因素。我们要吸收、创新、构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培育现代社会要求的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缺乏社会公德、公民责任感和参政议政的监督意识是公民意识缺失的表现;历史上缺乏与公民伴生的民主条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不良因素的渗透和思想教育没有及时转变到公民教育上来是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加强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的公民教育,是确立公民意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增强现代化意识做好学校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档案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尤其是学校评估中举足轻重。学校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档案荼者都必须从“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增强现代化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论文简述了我国环境污染现状以及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建议通过校园环保教育、环保NGO在社区宣传以及传媒的作用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重要的一点是人的现代化,现代民主政治需要较发达的政治意识与之相适应。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政治意识的嬗变中存在着某些消极现象,我们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改革入手。逐步消解制约农村政治现代化的落后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公民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目前大学生群体公民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主要表现为成员资格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普遍不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性别、家庭背景、生源地、专业类型和政治面貌对其公民意识的培养都有显著相关性.但是,不同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各个方面的程度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