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和任务姜作培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指的是经济发展的方式或经济发展的模式。粗放型增长是以资源投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主要依靠生产设备的增加,场地的扩大,占用劳动力和资源消耗来求得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集约型增长是以提高资源效率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2.
吉淑英 《经济师》1997,(2):21-21,37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但总的来说,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的,靠增加投入上新项目,走的是外延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道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不  相似文献   

3.
巫彬 《商周刊》2012,(12):51-51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长期以粗放扩张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掩盖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实现经济转型,即要从数量规模的扩张转变为对质量和效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郭西建  潘静 《经济师》2001,(5):167-168
一、正确理解经济集约增长的内涵经济集约增长 ,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 ,即由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出、铺摊子、追求数量、不讲效益的增长方式转到降低消耗、节约资源、讲求质量、提高效益的增长方式上来 ,走速度与效益同步 ,数量与质量统一的发展路子。这里还要指出的是 ,粗放型与集约型都是经济发展处于一定水平上呈现的一种发展状态。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级阶段呈现的状态和相应的经济发展思想。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发展中科技水平含量低 ,企业管理比较粗糙 ,高…  相似文献   

5.
五中全会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的两个关键之一而突出强调,这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诸多矛盾的现实出发,又充分考虑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和国际竞争新形势的要求,是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与弊病按照经济增长理论,产出的规模取决于投入经济流程中资本、劳动等要素的数量与效率。单纯依靠投入要素数量增加实现的扩大再生产,被视为外延粗放型;在投入要素数量不变或增加的同时,依靠要素效率提…  相似文献   

6.
推进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和原则盖兰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和粗放型相比较,集约型重视速度效益统一,重视经济数量和质量统一,走的是一条投入少、产出多、质量好、消耗低、效益高的新路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涉及到的问题很多...  相似文献   

7.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极其艰难的工程众所周知,发展经济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外延的(又称粗放式),二是内涵的(又称集约式)。所谓外延、粗放的方式是指重视投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实现经济发展;所谓内涵、集约的方式是指重视投入与产出  相似文献   

8.
走资源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与环境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基础上的,许多企业采用的是“三高”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带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增长方式,因而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枯竭与环境的巨大破坏。一方面是能源短缺,一方面是高能耗行业的飞速扩张。目前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而钢铁、有色金属、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史的内涵和意义(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这一转变,根源于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因为经济增长是以资源要素的投入为前提的。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单纯的资源投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利用方式。可称之为资源的粗放式利用,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在这种增长方式中,资源投入后,其利用效率是否提高并不重要,而重要的在于如何能通过高积累或其他手段,把资源更多地投入生产过程,尽可能地扩大生产的外延,即依靠高投入实现扩规模、高产出;二是…  相似文献   

10.
一、大力发展环保事业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之中。2005年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十一五”规划安排2010年GDP要比2000年翻一番,GDP年均增速保持在7%左右。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式主要停留在外延扩张上,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与低产出、低效益、低效率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在国际竞争中,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机制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粗放式增长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环保事业,使经济发展的模式尽快转变为节约型发展、环保型发展,使之步入良性…  相似文献   

11.
改革以来,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变化特征说明了我国经济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增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经济运行就表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市场条件与生产条件相背离是生产与消费矛盾激化的市场表现;生产条件短期是难以改变的,而市场条件的改变又是相对迅速的,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就是要适时地调整并改变市场条件,使之与生产条件相适应;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调整应该适时适度,否则,反而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较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严重.21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就必须走一条新的绿色发展道路.本文在分析中国实现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迈向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型,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选择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30年的经济发展实践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成功的二元经济转换;经济增长表现出中国式综合效率提高驱动型的特征;经济增长正在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未来我国应当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继续推动结构转换,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Over the past 20 years, China has made spectacular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in the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being updated, and technology is playing a more andmore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nergy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in many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are reducing. However, we should realiz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chang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such as high input, high consumption, high discharge, inharmony, recycling difficulty, and low efficiency, which havegreatly impaired and restrict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economic growthpattern is inevitab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ploit of resourc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transformation from unsustainable to sustainable growth is the only choice in chang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addition, the transformation should not completely rely on the fundamental effects of market mechanism. We should makefull use of the power of governments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ystem.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数次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正确认识与把握中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对于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考察了1978-2007年间中国历次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与波动特征,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所有制结构、社会总供求关系、经济结构、价格体制、调控手段和对外开放度等方面分析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波动形成机制产生的影响;接着从国际经济周期的角度考察了中国、美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特征,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15个不同市场类型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周期存在的特征事实;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有经济不是中国特有的,但其特点及发挥的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国有经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发展,其规模与绩效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然而,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的结构性问题,国有经济发展如何做出调整?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国有经济又应该做出那些改变?作为国有经济最大载体的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的方式实现上述两大目标?这些问题需要对国有经济的功能、社会责任问题有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认识,需要更为详细、系统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hina’s opening-up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 has gone through three waves: the extensive margin of opening-up (1978–2001), the intensive margin of opening-up (2001–2017), and all-around opening-up (since 2017). This paper explores these three stages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reform. China’s gains from trade have been inspired by different economic factors. Before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large trade volume was due to the realiza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based on the country’s factor endowment. However, after it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s gains from trade have been due, in large part, to the realization of economic scal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larger market.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地区产业结构、地方政府行为及企业家创新意愿三个变量刻画了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了发展战略作用于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传导渠道.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国家动用东部市场化(新增部门)创造的财富持续补贴西部现行体制(存量部门)的方式取得的,最终引发了地区发展中的"体制补贴"矛盾.其政策含义是:新的发展战略应避免以牺牲(抑制)地区市场制度的演进为代价来换取西部快速发展,应在满足国家战略性需求与增强西部可持续发展潜力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0.
总需求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参照1970-2008年国际需求结构演变的一般形式,剖析了中国转型发展中的总需求结构特征,分析了总需求结构失衡且调整缓慢的内在机理。研究结论表明,总需求结构调整必须跳出需求结构本身,从经济发展战略和收入分配制度两个方面着手,确立以扩大内需为支撑的内生发展战略和构建"劳动偏向型"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