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琰超  柳荻  杨龙见 《金融评论》2016,(4):31-46,125
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化导致地方官员面临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文章考察了有效竞争条件下的地方财政行为,着重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异质性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财政支出偏向:资源丰裕地区的生产性支出所带来的GDP增量相对更高,当地官员为了谋求政治晋升,倾向于扩大政府生产性支出;资源匮乏的地区则倾向于扩大政府行政开支和福利性支出,前者可以增加地方官员的腐败和公务性消费,并通过构筑本地政治网络资源的方式提高私人效用,后者可以使地方官员赢得更多本地居民的支持。本文基于中国县级数据为上述逻辑判断提供了佐证。文章结论丰富了地方政府支出偏向的研究,为进一步规范政府支出结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由分权形成的多级政府主导的转型经济中,财政收入和政绩考核成为政府公共投资的双重激励。地方政府官员必然会展开嵌入在经济中的政治晋升博弈。文章通过建立一个地方政府公共品投资的博弈模型,分析得出由于外部性和收益率的不同,地方政府对不同公共品的投资激励存在很大差异。地方官员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考虑,往往更注重直接的短期收益,导致公共品投资结构与社会福利最优时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使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经济系统稳定性下降,极大地损害了公共福利,这也就是我国区域公共品投资过剩与不足并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方政府官员在施政过程中不作为的现象,基于官员治理制度变革的视角,利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官员在多维政绩考核背景下“为官不为”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地方政府官员实施多维度政绩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由过去只追求GDP到要负责完成中央政府分配的多项任务.当前,地方政府官员既要完成实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任务,也要完成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民生任务和保证地方社会安定的政治任务,而这些任务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在多元化政绩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规避政治晋升风险,在改革中会表现为不作为.解决地方政府官员不作为的政策措施不能仅集中在强化政绩考核上,而应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在权责对等的体制下,任务的冲突程度下降,政绩考核将更公平也更准确,有利于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监督与激励.  相似文献   

4.
正一、利益分配在主体间的不均衡。各利益主体从平台投融资中得到的利益是不均衡的,政府得到了经济和政治利益,金融机构和平台获得了利润,民众获得了公共产品。但是比较各主体收获利益的种类和大小,政府不仅获得经济利益,还能获得政治利益,地方政府直接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是高于中央政府的,但是从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下属来说,地方政府所获得的一切利益都归属中央政府,所以中央政府是地方政府所获利益的最终获益者。  相似文献   

5.
孙超  刘金东 《经济管理》2023,(6):121-138
本文基于公共品可视性视角,考察了“官员晋升锦标赛”下晋升激励引发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异质性竞争关系及其行为逻辑,使用空间非对称反应模型验证了地方政府对可视型和非可视型公共投资的差异化供给策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之间对可视型公共投资存在“逐顶竞争”,对非可视型公共投资存在“逐底竞争”;地方政府对不同可视型公共投资的差异化竞争及其策略差异源于“可视性偏差”衍生的有偏晋升激励,年龄构成官员晋升激励的关键因素。稳健性检验结果佐证了以上发现的可靠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委书记的差异化公共投资供给与竞争策略通过创造“可视型政绩”提高了晋升概率,但此结论对于市长不完全成立,这部分佐证了“一把手”效应的存在;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弱化了地方官员的公共投资结构扭曲,这折射出官员投资偏好随公共品“可视性”变化而变化的趋利逻辑。本文的启示是,中央政府可优化地方政府治理机制,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供应结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玉红 《经济师》2014,(8):20-21
农村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导致政府成为其主要供给主体,但其供给效率和效能的实现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文章从决策成本、参与动机、约束地方官员行为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民参与机理。  相似文献   

7.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官员行为、公共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关联影响是重要的学术研究问题.本文在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研究,从经济、体制和政治三个层面分析总结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来源,提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的视角尝试性地分析了经济增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地方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地方政府行为"经济人"理性的假设前提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政府有扩大公共产品供给的行为倾向,从纯"经济"层面分析,这种公共投资的行为符合经济理性,而贫困地区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更高的回报率,即具备所谓的"后发优势",最后进行了简要的评论,并探讨了发展水平差异的不同地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在于理顺了中央政府、地方官员以及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稳定子博彝完美均衡的委托代理框架下,抓住政治集权、经济分权的特征,考察了中央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博彝行动,将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行为模型化.地方经济发展本身面临不确定性,其发展绩效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官员的努力程度,发展收益在政府和企业间的分配取决于地方官员的清廉程度,而地方官员的努力程度和清廉程度均取决于中央提供委托代理合约的具体特征.研究发现,中央能够对地方官员设置合理的政治激励与经济报酬激励,以获得高政治支持,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收益的合理分配,增进经济增长与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方公共产品理论,探讨了具有溢出效应的地区间地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效率,尝试性地测度了地方性公共产品不同的供给形态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经济权限和政治权限的耦和是实现地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重要途径,最后借助外部性内在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实现经济权限和政治权限耦合的相应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钱爱民  郁智 《技术经济》2017,36(12):11-22
利用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重污染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地方官员的晋升压力对这种影响的作用效应,并考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有或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在上述影响和效应上的差异,以及转变晋升考核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够促进污染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受到地方官员晋升压力的制约,即较高的晋升压力会削弱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上述影响在民营企业尤其是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最后指出,在官员考核指标中加入环境质量等要素、建立综合考核机制,能够有效抑制官员晋升压力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中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开始把提供公共产品作为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基本职能逐渐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神木医改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完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府的环境保护投资对环保的支持作用举足轻重.从时间维度而言,大陆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资近10余年来整体趋势是逐年提高的;从空间角度来看,投资力度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地方政府对环境投资不足的原因在于政府失灵、公共产品的利益外滋和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不规范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增强中央政府的总体协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与政治晋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市场分割问题比较突出,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以及增多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为什么有些省区选择市场分割,而有些却致力于区域一体化?地方政府在处理区际关系上的迥异行为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解释?我们从中央政府按照经济绩效晋升地方政府官员的假设出发,构造一个地方官员晋升博弈模型,证明了,为了政治晋升最大化,地方官员选择地方市场分割还是区域一体化因条件而异.实证分析支持模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权力存在的必要性在于提供适合地方需求的公共产品,但是地方政府权力存在膨胀而脱离中央政府管制的趋势.这种膨胀属性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外部因素所导致的客观压力,这种压力就是地方政府的支出增加而收入减少;其次是内部因素产生的举债动力,这种动力来自与政府内部的政治利益、官员的经济利益以及行政管理体制自身的问题;客观压力与内部动力的结合产生了巨大的举债需求,这种需求在银行诱使、监督缺乏、规范缺失这些驱动力的支持之下,最终导致巨额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出现.对地方政府举债权的规制应当首先从公法角度入手,研究如何从权力行使的程序、范围、监督等方面保证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合法行使.研究如何在私法领域内对地方政府举债权进行规制具有一定意义,但是私法视角所带来的规制手段依然是公法手段.  相似文献   

16.
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与政治晋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现祥李郇  王美今 《经济学》2007,6(4):1075-1096
我国市场分割问题比较突出,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以及增多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为什么有些省区选择市场分割,而有些却致力于区域一体化?地方政府在处理区际关系上的迥异行为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解释?我们从中央政府按照经济绩效晋升地方政府官员的假设出发,构造一个地方官员晋升博弈模型,证明了,为了政治晋升最大化,地方官员选择地方市场分割还是区域一体化因条件而异。实证分析支持模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资本性公共产品受益跨期性和公共产品供给超前性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基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对纯公共产品的供给,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为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券侧重于为资本性公共产品建设筹措资金,通过设立偿债基金落实公共产品供给成本的受益负担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现状的分析,对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共资本融资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当前因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激增导致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所反映的不只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不当的问题,还深刻地反映了现有的公共资本投融资体制存在的缺陷。为了加快推进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地方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可持续融资模式,现阶段需要一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一是彻底改变当前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体、以土地储备作为抵押支持、以银行信贷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构建以市政债券市场为基础的多元化的地方政府公共资本融资模式,促进地方债务的显性化和透明化;二是促进地方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围绕公共财政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体制改革目标,推进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透明化,从而强化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投资计划及其资本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缺乏是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农民的生活质量低下问题,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农村公共产品充足供给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地方政府有意愿,一是地方政府有能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北京为个案,从城乡社会保障、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教育等方面考察了其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原因。解决北京公共产品城乡供给差异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坚持政府有进有退原则,调动市场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积极性;加大财政对农村的倾斜力度,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策;完善供给决策机制,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