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村金融支持路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支持的作用愈发明显,同时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完善农村金融机构设置、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健全农村金融活动监管制度等是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2.
河南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需要破解难题,而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由于担负了为发展三农提供资金、配置资源的重大使命,使得其成为众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河南这样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大省,农村金融供给更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供给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剖析河南农村经济的金融供给现状,寻找当前河南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府进一步改善河南农业金融的供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有什么样的农村金融就注定了有什么样的农村经济。而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环境存在着整体服务功能不强、供求严重失衡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积极措施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平衡供求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主体进行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建立农村资金的回流机制、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发展农村农业保险市场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供给视角的农村金融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村存在的金融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供给的不足,如农村金融制度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村金融创新供给不足,农村金融人才供给不足,农村金融生态畸形等等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金融供给不足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和需要把握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金融服务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创新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金融体系下,金融资源逃离农村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历次自上而下的农村金融改革既忽略了农村真实金融需求,也忽略了金融机构的供给意愿,因而效果不佳。试图在分析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制度供给及其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作为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业,其基本职能在于为农业的产业成长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本融通及相关服务,农村金融供给制度如何及其效率的高低成为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和产出增长的关键因素。文章在论述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供给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不同制度供给的效率适应性,并为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资源供给状况,提高供给效率提出了策略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以来,农村经济转型加速升级,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需求发生了巨大转变,因此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本文从现代农村金融的需求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供给”以及对现代农村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等3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服务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当前农村金融的供需现状看,中国的“三农”资金需求依然无法得到满足,农村金融供求严重失衡。而这种失衡在中国农村更多地表现为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错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农村金融发展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机理是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推动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通过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通过提高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无效的,也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不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作用渠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深化具有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农村金融深化可以通过这三大效应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主要是通过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来提高储蓄和投资水平,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效率和投资效率不高,是阻碍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性探讨。结果表明: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拉动效用,其中,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消费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未发现农业科研和农村救济费对消费有影响。笔者结合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结构变动趋势,认为建立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长效投资机制,倾向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支出结构,是刺激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金融网点信息进行"县级-乡镇级"识别,并匹配2005-2012年的县域社会经济面板数据,以研究农村金融市场化对县域资金外流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村金融机构大量扩张对县域地方资金外流存在当期和延期影响,每新增一家金融网点将增加6元的当地人均外流资金;(2)金融机构导致地方资金外流存在规模效应,新增机构使当地资金显著外流2-3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3)金融机构导致资金外流在东西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资金外流既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主成分分析、VAR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农村传统正式金融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农村正式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仅有农村非正式金融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退休职工的不断增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支出的压力。根据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办法,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模型,并利用安徽省的有关统计资料,对未来20年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从2026年起,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开始出现缺口,以后缺口逐年扩大。因此,应采取措施弥补基金收支的缺口。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系统的金融支持和健全的内在"造血"功能,而巨额的资 金投入是振兴东北的基本条件,可见,能否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将关系到东北振兴的成败。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当 然也不例外。振兴吉林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金融机构、某一个市场、某一种金融资源,而是要充分发挥不同金融机构和金融工 具的独特作用,形成一个强大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是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通过建立分析农村金融作用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农村金融作用质量的得分,分析各因素对农村金融作用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农村经济货币化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对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增收的作用,要扩大农村金融规模,强化支农效率:改革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引导资金回流;加大城乡金融调控力度以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9.
缪匡华  李辉文 《技术经济》2008,27(6):98-102
本文针对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实证探讨了自改革开放以来至2004年期间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存在“库兹涅茨效应”;金融发展并没有显著地影响福建省的城乡收入差距;“非农化”能有效地减少城乡收入差距;而经济开放政策、通货膨胀和财政支出水平则加大了福建省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 in the last 50 years in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a steady and long-term 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and that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termediary system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fluctu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mediary's efficiency can repress the economic fluctuation , but the increas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can intensify the fluctuation. On that basi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termediary are proposed in this ess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