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生态林业建设面临着资金问题,本文分析了对生态林业建设进行补偿的必要性,并提出理论依据和法律及政策依据,说明补偿的可能性,最后从补偿费的征收范围与对象、征收标准及征收办法、补偿费的使用与管理方面提出建立生态林业补偿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为有效实施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经济、法律和行政制度的总和,主要依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核心内容做出系统性安排。目前,我国正着力推进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格局的国土空间构建,这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新型空间布局框架。适应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明确界定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权责,科学测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标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域布局耦合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严重阻碍.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在生态补偿法律与政策的制度建设与实践的考察,对我国水土流失生态补偿法律与政策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建立健全水土流失生态补偿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强调政府责任、注重市场手段的运用、注重水土保持必要性和生态补偿意识的宣传和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2年1月25日康菲石油调解方案公布后,对于补偿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标准的如何认定在引起多方质疑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的“软肋”.反思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的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是前提:在环保基本法中明确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有章可循”是关键:制定、完备海洋生态补偿法配套的细则、条例和规章,明确界定补偿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标准.“执法必严”是保障:建立海洋生态补偿的监管机制,明确执法主体和严格问责制.  相似文献   

5.
一、生态补偿的法律内涵(一)生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概念作为法律的基本要素,它为法律制度的确立与适用限定范围和提供前提。因而,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研究有赖于对生态补偿法学含义的明确界定。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对于“生态补偿”Eco-environmental Benefits Compensation)词的理解各有其侧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规划入"限制开发区"极大地限制了功能区内农民原有的自由生活方式和经济开发行为,在法律上剥夺了其对土地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与发展权。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机制是一种矫正环境不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制度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应当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征收生态税和拓宽生态补偿的融资渠道;在微观层面,从健全生态地役权制度、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和自愿生态保护项目制度三个维度建立起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王芳 《经济师》2014,(10):77-78
文章简述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和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分析了我国在生态补偿机制下相关林业财政策与实践,提出建立林业财政政策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正义、创新与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就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原则性规定,特别是山东、陕西、湖北等地方性法规更是对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探索性规范,为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提供了有益经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尚存在缺乏专门法律支撑、生态补偿主体过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完善等问题。为促进生态文明战略与强化大气污染生态补偿的法律保障,我国应以科学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9.
国外生态补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清  龚高健 《发展研究》2013,(12):107-111
一些国家在生态补偿政策制定和实践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对我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主要表现在:政府是生态补偿建设的主导力量;市场作用的发挥是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转的关键;完善的法律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是实现生态补偿的重要方式;社区参与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 补充;严格有效的生态补偿约束机制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也会给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经济发展带来难题。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政府开始通过构建新型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域等方式来变革传统的法律制度,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问题。就珠江流域而言,构建合理的水源林区划管理和利益分享机制有利于解决世居民族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原有的生态区划和生态补偿等相关环境法律制度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1.
吕程  张道宏 《经贸实践》2016,(16):240-241
草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通过法律构建的,受益主体对因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对象进行必要补偿的调整机制.其中的"代价"不仅指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成本,亦包括为养护草原而放弃的机会成本.本文从辽宁省草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其法律层面及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健全辽宁省草原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构建多样化草原生态补偿模式、提升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完善草原承包经营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通过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来调整森林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设计,美国、德国、日本、哥斯达黎加和巴西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的筹集等方面都有许多先进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构建森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扩大补偿对象的范围,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拓展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引进激励机制,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受制于生态补偿体系不够健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补偿的范围偏小、标准偏低。从各国实践来看,生态补偿机制可分为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两种模式。文章选择水域治理和森林治理两个生态细分领域,对不同国家生态补偿基金的运作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模式下基金的运作机制及生态补偿效率。我国在构建生态补偿基金的运作机制中,应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参与各方的激励相容;应着力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为生态补偿基金的构建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应细化生态补偿类型,提高生态补偿效率。  相似文献   

14.
胡盾 《经济师》2010,(6):63-65
文章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问题的提出入手,对我国当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对由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生态补偿,即便是具有补偿性质的资源税费也不具有补偿环境生态功能减损的性质,充其量不过是对矿产资源的资源价值的经济补偿而已。因此得出结论:制度的缺失是造成当前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不能充分解决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上述分析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补偿进行了法律界定,同时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实质是在矿业企业、受益地区和受损的矿区环境及矿区居民不同主体的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和生存利益与发展利益之间进行的动态协调,并具有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引导矿业企业把环境损害纳入生产成本、约束矿业企业保护环境减少损害的功能。接下来文章从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入手,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矿产品定价不合理的问题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问题。并得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可持续性原则和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应该成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流域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给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流域生态补偿正是为了保障流域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文章解释了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阐述了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剖析了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从流域生态补偿的立法原则、法律体系和补偿机制三方面给出了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为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的总和,是对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监管评估等核心内容作出的规则性安排。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完善生态补偿等领域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系统分析横向生态补偿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公共物品理论、产权理论、生态产品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法治理论是确定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监管评估的重要理论基础。围绕"谁来补、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如何管"等核心内容设计了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框架,研究提出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通过合理确定生态受益区范围明晰补偿主体;按照"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通过完善"四权分置"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明晰补偿对象;以边际成本法和双方博弈法为依据,确定科学合理并且现实可行的补偿标准;综合运用公共政策手段和市场手段,探索灵活多样的补偿方式;以公平公正公开为主要原则,建立多元参与和双向对等的监管评估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本文还提出了实施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相应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制度研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介绍了美国生态补偿银行制度的发起、内容、选址因素、设计因素以及具体实施流程。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并阐述了我国现有的生态补偿制度及其存在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在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上开展生态补偿银行制度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经济的制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经济是制度约束的经济,其开发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它主要包括:法律约束机制,是整个制度机制的依据;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区域协调机制和市场价格机制,是整个制度机制形成和实现的手段;生态补偿机制是最终目标,生态经济开发就是要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相似文献   

19.
主体功能区构建与制度创新:国外典型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陆续出台,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依历史脉络,在总结和评述发达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构建主体功能区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兼顾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注重渐进性和层次性、提供法律保证、积极寻求有利于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制度安排,尤其是在主体功能区之间构建生态修复补偿和生态贡献补偿双重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有利于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度创新与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技术经济》2013,(7):F0004-F0004
<正>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毫不动摇地加快林业经济发展,走低碳经济之路。积极研究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生态补偿,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推行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工作,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调动林农爱绿护绿的积极性,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