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考察了我国货币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表明:正向货币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均无效;负向货币供给冲击可以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有效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我国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包含预期到的与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贝叶斯技术估计模型,并基于估计后的模型考察了预期到的与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结论表明:预期到的与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波动有显著影响,二者均可以解释28%以上的通货膨胀波动,但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偏小。因此,央行政策选择上可以积极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通胀,同时应注重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电子货币发展现状的总结,分析电子货币对银行货币供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电子货币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货币供给对我国目前股市影响的分析吕瑞华,欧阳植我国股市发展的历史不长,股价变动具有周期短、震幅大的特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股价指数一跌再跌,至今仍不见谷底。何时能扭转劣势还很难预测。股市的变化引起了政府、股民以及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股票市场能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货币供给属于什么性质的变量,是货币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它关系到货币供给调控各个方面——货币供给调控的基本思路、手段与方法等。因此,在我国产品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转变过程中,分析货币供给变量性质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货币供给调控提出新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后金融危机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征,使用阈值协整方法扩展现有的货币需求模型,度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并进而设定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揭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主要结论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货币供给过剩且过剩幅度快速增加,其中名义M1过剩12.56%,名义M2过剩11.31%。2009Q3—2010Q3我国处于货币供给过剩机制下,在该机制下,央行谨慎地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2年为正值,在随后近3年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须谨慎,退出速度不宜过快。 相似文献
8.
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的增长,增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因此,对我国2000-2009年相关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协整方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证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显著影响,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通常被认为是通货膨胀的推动因素。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我国1984—2007年的货币供给与农产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相对价格上涨的原因都是由于货币供给的过度扩张。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一定的超调,但并没有引起工业品价格上涨有超调的成份。在预测未来通胀膨胀的走势时,更应当关注货币总量的变动而不应过分关注农产品价格的涨跌。 相似文献
11.
货币供给对股市估值水平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应对股市估值水平的提升是全球投资领域关注的永恒话题。研究急剧增长的货币供给是否给股市指数带来结构性推动。分析表明股指推动存在两个机制:一是货币环境下的经济现象,二是经济环境的货币现象。没有涉及到货币冲击的股指设定在经济冲击和货币冲击下变得不稳定,而加入货币冲击和经济冲击的股指方程能够很好说明近期股市估值水平的变化。货币政策取向应尊重股市透露出来的经济扩张或收缩的信号,合理引导经济预期。 相似文献
12.
一、设置货币供求均衡监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货币供求失衡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可以说一切宏观经济问题都直接间接地、或多或少地与货币供求失衡有关。通货膨胀无疑是货币供给失控的直接后果;消费膨胀、投资膨胀,经济波动以及经济运行秩序的混乱均与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宏观经济管理应把货币供求的均衡作为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的实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比较实际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关系,分析了我国前一阶段的流动性过剩现象,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实际货币总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实际货币供给、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领域中的货币缺口仅在个别时期接近零,大部分时期是实际货币供给超过均衡货币供给.流动性过剩不是经济政策失误的结果,它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与资本积累形成的必然现象.目前,过剩流动性正以各种方式进行释放并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将货币缺口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度量指标.符合我国中央银行以货币数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投资渠道与发展资本市场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增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挑战。该文在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货币供给过程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先考察了1994年至2005年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然后实证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供给过程两个环节即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结论是: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基础货币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中央银行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进行冲销,起到了重要的缓解作用;货币乘数仍然具有稳定性特征。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卫民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22):50-50
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从内生性货币供给的角度看国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大量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 ,虽然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也增加了经济运行中隐藏的危险。本文认为 ,目前我国大量增发国债时并不考虑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而这涉及到公债性质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货币供给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内生性 ,因而研究和分析发行国债对内生性货币供给、从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19.
货币供给、虚拟经济与通货膨胀——对通胀决定因素中货币供给与虚拟经济影响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流经济学关于货币增长和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观点受到了来自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挑战,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和泛化引发人们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一关系.文章认为CPI是衡量价格水平的有效指标,在已有的关于虚拟经济本质和"虚实背离"的研究基础上,对传统货币供给与通胀一一对应关系进行重新分析,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虚拟经济通胀水平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国CPI、M2和虚拟经济之间1997年前后的长期关系以及2006-2007年的短期关系,文章的理论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浅议财政政策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议财政政策与货币供给的关系孙华妤自从“凯恩斯革命”以来,财政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总产出,实现政府宏观经济目标的方针措施之首选。由于财政政策是直接作用于社会总需求,再由总需求的变动引致总供给即国民收入的变动,但国民收入的变动必须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