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廉租房解决低收入人群基本住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是政府的职责.多年来,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等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但是,经济适用房政策中存在明显的政府失灵.一方面,地方政府对提供经济适用房越来越不积极,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政策存在诸多弊端,有的地方经济适用房无人问津导致空置,有的地方排队抢购落入"富人"腰包.我们将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在调控房价和对居住者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效果是一样的,但在节约土地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和确保低收入人群受益等方面,廉租房明显优越于经济适用房.因此,我们主张用廉租房取代经济适用房.在廉租房制度建设中,应建立严格、规范的准入和退出制度,确保真正的低收入阶层住进廉租房.现廉租房准入制度中存在二元结构思维,廉租房退出制度中存在规定不全面、处罚不力等情况.在廉租房的发展中要注意明确地方政府建设廉租房的责任,不能随意扩大廉租房的适用范围,必须是小户型,而且要适当地分散建造等.目前我国廉租房供给缺口较大,需大力发展,但是目前的融资渠道单一,很难满足需要,建议创设廉租房投资信托基金,开辟融资新途径,加快廉租房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君昭 《时代经贸》2007,5(5X):17-18,20
到目前为止,我国城镇的廉租房建设并不令人满意,这与政府职能的缺位有很大的关系。政府是廉租房建设责任主体。在廉租房建设中需要对政府的角色进行定位,政府角色是廉租房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供给者,是廉租住房的供给者而不是直接建设者,是协调者和裁判者。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具体落实保障房供给政策,其行为取向是保障房有效供给的决定性因素。构建改进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激励约束机制与地方政府付出的努力,以及与保障房供给行为取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地方政府的合作性努力水平与激励强度正相关。其二,约束机制缺失时,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水平不随外部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存在有效约束机制时,自私性努力水平与惩罚强度负相关。因而,增加保障房有效供给,既要激励地方政府的合作性努力,也要约束地方政府的自私性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把分析对象定位在地方政府与地方经济组织之间的制度供给——需求关系框架内,从当地企业对制度的需求入手,描述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方面的行为变迁,以解释地方经济发展动力的来源。并以台州市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为分析对象,阐述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在地方经济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飞涨,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成为政府民生政策的重要一环,尤其是2009年住建部《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出台后,廉租房重新受到“热捧”,各地纷纷出台廉租房建设规划方案。学术界的讨论也愈加热烈,针对廉租房制度的缺陷、如何完善以及政府责任的探讨也屡见不鲜。但具体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如何在廉租房建设中承担各自责任,以及如何保证廉租房制度的各级财政支持的研究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试图运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权责统一和外部性效应等方法,解释目前廉租房建设中财政资金不足的原因,理清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廉租房制度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在财政资金上保证廉租房制度的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将导致城市土地过度供给,城市土地产出弹性越大且政府在城市土地出让金中的收益比例越高,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程度就越深,并且随着城市土地供给的增加,地方经济中内生含有降低居民收益分享比例、提高政府和企业分享比例的趋势,这构成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城市土地供给的重要诱因。解决我国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根源在于改变地方政府以增长为导向的适应性调整策略,优化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微观主体之间的城市土地权属关系,调整我国现有城市土地收益的分配格局,将城市土地供给置于长期化的视野以及制度化的平台上进行,使地方政府的城市土地供给行为与资源的高效化、集约化利用目标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的视角尝试性地分析了经济增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地方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地方政府行为"经济人"理性的假设前提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政府有扩大公共产品供给的行为倾向,从纯"经济"层面分析,这种公共投资的行为符合经济理性,而贫困地区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更高的回报率,即具备所谓的"后发优势",最后进行了简要的评论,并探讨了发展水平差异的不同地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谢冬水 《财经研究》2016,(4):102-111
文章基于地方政府竞争和土地垄断供给的双重视角,利用中国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发展失衡现象及其内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理论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间以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为导向的竞争机制,为地方政府偏重推进空间城市化、忽视推进人口城市化提供了内在激励,而土地的政府垄断供给则为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来实施这种偏重空间城市化的行为提供了手段。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发展失衡。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土地供给数量越多,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发展失衡的程度就越严重。这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和土地垄断供给对城市化发展失衡确实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推进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和土地供给制度改革,是实现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由于地方政府的GDP增长率偏好和对地方政府用手和用脚投票机制的缺失,导致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教育支出行为存在较大差异,且省级和县级政府的教育支出行为具有很强的同质性。财政分权导致地方政府减少教育支出比例,但伴随财权的下放,中央政府会增加教育支出比例。县级政府基本履行了对小学教育的供给责任,中央政府基本履行了对高等教育的供给责任。中学教育是中央、省级和县级政府一致重视的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0.
廉租房融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廉租房作为一项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福利性、公益性的特性决定了其与一般商品房的开发、运作方式的显著不同。在开发融资渠道上,政府主导财政资金供给模式使得融资渠道单一,引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将有助于解决廉租房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廉租房保障制度的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菁  崔野  赵岩 《当代经济》2010,(9):36-37
本文在分析我国廉租房保障制度的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府的态度与行为、管理方式体制、资金来源等方面阐述了目前廉租房政策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从社会公平与效率角度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廉租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2017,(1):119-133
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转移支付不仅可以弥补地方财政缺口,而且也是中央激励地方政府履职尽责的重要机制。面对中国社会性公共品相对短缺的现实,转移支付制度能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行为产生有效激励?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纵向的转移支付制度,无论是筹资机制还是分配机制,不仅未能激励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性公共品供给,强化地区间竞争对地方政府支出的约束力,而且超过门槛值的支出补助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水平,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但又背离分权改革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应实现纵向转移支付向横向转移支付转变,减少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的不利影响,同时避免转移支付筹资和分配分离造成地方政府错误评估支出决策的成本与收益。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私营资本介入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与经济活动的联系非常密切 ,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地方政府职能的科学界定尤显重要。地方政府职能具体体现在各类地方公共产品的供应方面 (有形和无形产品 ) ,实践证明政府包办代替的供给模式是不正确的。本文从理论上提出地方公共产品适当引入私人资本这一命题 ,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同时 ,提高地方公共产品的运行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丁辉侠 《当代经济科学》2012,(5):105-111,128
本文利用省级样本地区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分别为倒U型和正U型;地方官员的晋升环境越好,并不必然带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分税制改革、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而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这表明,中闼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不仅取决于公众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设计和支出偏好。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是促使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制度安排,实证发现,不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区域上,我国财政保障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但无法判定这种能力的增强是来源于内在机制还是外在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行政管理体制也直接影响了社会性公共服务的供给。我们应降低财政分权度、建立一套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通过提高人口密度来提升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改善其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地方政府主导"产生的动因、两种不同类型"主导"及其相应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动因的行为选择机制及相关环境影响条件。指出几乎普遍存在的地方政府主导对辖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应是改进相关环境影响条件,诱导地方政府供给更多的"综合型主导,"减少"片面型主导"的供给。  相似文献   

17.
由于相对制度供给不足,地方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行为的异化最终导致了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未能正常发挥。本文以地方政府面临的约束机制为突破口,从成本——效用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不规范作为的内驱力,并从强化成本约束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在宏观经济恢复增长,房价出现新一轮过快上涨,国家初步调控未见成效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国十条"调控政策。由于"新国十条"调控目标不够明确,在打击投机性需求的同时也打击了改善性需求和刚性需求,并且拿不出有效的手段扩大土地供给,因此使得房地产市场量跌价不跌。建议调控政策应着力于改革土地供给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利益链条,加快廉租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商品房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非竞争性(Noncompetitive)和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uy)决定了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竞争与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众多。基于公共物品供给的视角,综述地方政府竞争理论,对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研究提出三点期望:期以深化地方政府竞争关于公共物品供给和融资的研究,期以加大地方政府竞争规范研究的比重,期以地方政府竞争研究解决当前中国的热、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个人私有、自愿合作和政府供给是资源配置制度的基本形式。地方公共物品的共有产权特征使自愿合作存在诸多阻碍因素而不能成为地方公共物品有效配置的制度选择。政府供给制度的选择取决于政府供给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的政府供给才能实现地方公共物品高效率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