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我国财政预算的应急储备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许多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俄罗斯通过设立预算稳定基金为政府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保证了国家经济社会形势的稳定.设立财政稳定基金,将政府在资源丰沛期获得的一部分超额收入存储起来,以备资源枯竭和爆发突发性事件时使用,以保证国家财政和经济社会的平衡运行.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预算稳定基金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中所发挥作用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完善预算稳定基金管理,建立财政应急储备机制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4.
《经济师》2015,(12)
逆周期超额资本释放机制的良好与否与这一宏观审慎工具的作用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建立良好的逆周期超额资本释放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一种基于KLR危机预警模型筛选理想预警指标并评估危机发生概率的方法,进而以理想预警指标为核心建立逆周期资本释放机制。同时,运用我国1980~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我国2~5年后发生银行危机的概率约为46.97%,没有必要进行逆周期超额资本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如何通过资本充足率监管缓释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增强银行业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稳健性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议题。本文对宏观经济波动下银行资本缓冲的调整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1998~2011年全球100个国家170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不具备逆周期调节资本缓冲的行为特征.其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波动呈现负向变动关系;第二,银行资产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下行)周期的提高(降低),是造成资本缓冲呈现亲周期特征的主要原因;第三,商业银行所处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自身的微观特征会显著影响资本缓冲的周期性调整行为:第四,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施行,强化了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的负向变动关系,从而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得出了监管当局科学运用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德国财政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庄君 《经济导刊》1994,(1):66-72,59
德国财政制度及其借鉴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胡庄君本报道详细介绍德国财政制度的若干重要内容:财政管理机构的设置,财政任务及收支范围的划分,财政平衡;同时,结合中国情况作出比较和评价,并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问题的提出德国财政制度是德国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8.
9.
《经济研究》2016,(3):66-80
本文综合考虑李嘉图和非李嘉图两类居民个体行为,构建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结构性财政工具经济效应研究框架。研究发现,不同财政工具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在进行财政宏观调控时应区别对待、审慎选取。模拟冲击结果表明减税效应相对优于支出扩张效应。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支出为主的刺激政策渐显乏力之际,政府应转变以往财政政策调控思路,逐步由大规模政府支出刺激政策向结构性减税政策调整。本文认为,应深入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出重点向社保、医疗、养老及公共服务倾斜,促进政府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过渡;税收政策应主要以对消费结构性减税为主,以有效促进需求结构向消费驱动转型。  相似文献   

10.
邹旭 《当代经济》2010,(15):18-19
财政专户的设置、使用与管理是否规范,不仅关系到各类专户财政资金能否安全、高效运行,而且深刻影响到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多年来,财政专户开设过多、过滥以及大量预算资金滞留财政专户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和政府预算顺利执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shows that, despite the existing diversity of models of fiscal equalisation, there is a common underlying structure that links all of them. To this end, a framework of analysis sufficiently general so as to encompass the main schemes present in the literature is developed. This allows to uncover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se schemes and to identify more readily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their differences. The formal approach is complemented with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odels considered. The paper also shows the usefulness of the approach for reform policy and suggests two new models.JEL Classification: H2, H7I would like to thank three anonymous referees for their helpful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o a previous draft of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role of fiscal equalization in maintaining fiscal balance. It employs a large panel of German municipaliti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fiscal policy adjustment using a vector-error–correction model that explicitly takes account of the 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a substantial part of fiscal adjustment to revenue shocks takes place by offsetting changes in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in present-value terms about 34 cents of a permanent 1 € decrease in own revenues are compensated by subsequent changes in fiscal-equalization transfers. Hence,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in maintaining fiscal balance is found to be two to three times larger than in the case of US municipalities investigated by Buettner and Wildasin [Buettner, T., Wildasin, D.E., 2006. The dynamics of municipal fiscal adjustment.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0, 1115–1132]. Despite fiscal equalization, however, expenditures are not found to display smaller fluctuations in the German case.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by analyzing the comovements between the Fed funds rate and the primary deficit/output ratio. Simple economic thinking establishes tha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ed rate and deficit arises whenever the two policy authorities share a common stabilization objective. However, when budget balancing concerns lead to a drastic deficit reduction the Fed may reduce the Fed rate in order to smooth the impact of fiscal policy, which results in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policy instrumen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i)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movement between Fed rate and deficit and (ii) that deficit and output gap Granger-cause the Fed funds rate during the post-Volcker era, but the opposite is not true.  相似文献   

14.
2009财年,美国政府农业部预算为970亿美元,比2008财年增长了5.1%。营养援助和农作物保险部分的增长幅度最大,自主支配部分为2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6%;自然资源保护、研究以及农村发展预算有所减少;畜牧业、植物保护和食品安全计划预算南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影响、管控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梳理,总结了较为成熟的财政联邦经济体在地方债务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正处于分权化改革当中的转型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最终落脚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分税制度不完善、地方官员激励扭曲、地方融资平台不规范、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需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制度特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际收支货币分析理论的资产组合方法是研究全球失衡问题的一个新视角.这一方法关注一国净外部资产头寸的累积及其可持续性,理解和评估外部失衡的关键是净外部资产变动过程中的价值效应.用该方法对美国外部失衡所做的研究能够得到较为乐观的结论.我国持续贸易顺差并没有带来相应程度的财富累积,我国外部头寸的价值效应为负.我国对贸易顺差进行调整时必须考虑外部头寸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平衡效应.同时,我国应适当调整外部头寸结构以降低外部财富损失的风险并积极参与东亚金融合作以抵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科研经费同其他类别的联邦经费一样,由经法律授权的机构按照统一的原则规定、审核标准和操作程序进行监督和评估。如何保证联邦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保护纳税人的利益,是美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美政府实施经费监督和对联邦机构及联邦计划进行绩效评价的机制和方法,并以美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监管实践为例做具体分析,旨在为我国经费监管和机构及项目绩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与法国财政联邦主义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道庆 《经济经纬》2005,(3):146-149
财政联邦主义是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一种制度设计。美国和法国分别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和单一制国家,其政府间的职权、支出责任、税收与税权的划分以及转移支付关系等,均表现出极强的财政联邦主义特征,通过比较,既可以为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提供实证,也能够为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总统于 2012 年初向国会提交了总额为 3.8 万亿美元的 2013 财年预算案,其中,科学技术和研究开发的预算建议为 1 422 亿美元,比 2012 财年预算拨款增加 16.59 亿美元,增幅为 1.2%。研究并分析了该预算申请按研发类型、机构和跨部门计划的预算变化,以及美国众议院法案在近期和远期的影响。此预算要点显示了奥巴马政府鼓励研发和创新,不折不扣地体现了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所表达的思想,即振兴美国制造业,为美国赢得未来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发展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20.
物流业对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的制约作用。但是由于设施落后、人才紧缺等原因,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而财政所发挥的支持作用也十分有限,无论是在投入规模、投入结构还是支持方式、缩小城乡差异等方面,都无法满足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财政支持角度考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丰富财政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手段、加大对农村物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等是当前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