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化经济学的本体论假设及其实践指导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不仅限定了更为具体的经济理论的构造,而且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了使演化经济学动态的、有机的、系统的和开放的世界观具体化,借助正面启示法进一步推动经济演化理论的发展,并在哲学与经济学之间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演化经济学的六大本体论假设,并说明了这种本体论假设对宏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建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脉络主义经济政策均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经济评论》2007,(4):86-91
作为主流经济学的挑战者,演化经济学代表了回归真实世界和倡导连接性分析的思潮,但迄今为止,它尚未形成一个可替代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当前,演化经济学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明显的困境,如缺乏价格理论、分析框架不统一等,演化经济学将从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寻找合适的工具,完成自己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心理学、文学等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人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行为主体,经济学与管理学都要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必然也要研究人性。然而,作为独立学科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并不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据各自的学科目的和研究对象,基于人们一般的普遍的行为特点,对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于分析。这样得出的对人的认识就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定,即人性假设。人性假设是经济学和管理学进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也是这两门不同学科的根本区别。经济学和管理学内部对人性假设的认识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对这两门…  相似文献   

4.
累积因果是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了演化经济学不止步于不变秩序而极力探寻因果机制的原则。而作为演化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批判实在论直接将演化经济学的主题定位于能动性与结构之上,并在表象、实质和机制之间建立了层级关系。  相似文献   

5.
赵璐  侯建明 《当代经济》2006,(16):12-13
科学总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前提假设.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最能体现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人性的假设是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理论体系赖以建立和展开逻辑分析的基石.自从"经济人"假设提出以来,关于"经济人"争论之波此起彼伏.限于篇幅,在本文中,笔者只讨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对于"人性假设"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总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前提假设。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最能体现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人性的假设是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理论体系赖以建立和展开逻辑分析的基石。自从“经济人”假设提出以来,关于“经济人”争论之波此起彼伏。限于篇幅,在本文中,笔者只讨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对于“人性假设”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是构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一假设前提存在与经济现实的强烈冲突,自它产生之日起就遭到来自各方的批判。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  相似文献   

8.
论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与现实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是构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一假设前提存在与经济现实的强烈冲突。必须超越经济人假设寻找新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析企业可持续增长财务问题的经济学基础,可以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与企业可持续增长财务问题相对应的经济学基础是宏观的经济增长理论。从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外延理论中,可以梳理出企业可持续增长思想的渊源,进而可以针对3个主要研究命题及其疑点,提出几个主要的研究假设,是企业可持续增长率以及增长效率实现与否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构成、演化与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论文首先分析了系统的构成,提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组织制度和创新环境是其四要素;然后探索了系统的演化特征、动力及其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网络优化框架,主要包括创新战略的制定,系统内部整合,系统与非技术创新系统、企业系统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网络整合;最后是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系统,首先分析了系统构成,提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组织制度和创新环境是其四要素。然后,探索了系统的演化特征、动力及其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网络优化框架,主要包括创新战略的制定,系统内部整合,系统与非技术创新系统、企业系统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网络整合。最后,给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中的人是什么”是自公共行政创立以来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在事实层面,行政人员有着个人的利益诉求,以“经济人”的方式生活,但在价值层面,公共行政组织的规范目的应当是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行政人员必须坚持以“公共人”为价值取向,这也是现代社会公共行政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欲使行政人员成为真正的“公共人”,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都很重要,只有双管齐下,行政人员才有可能自觉接受公共精神准则的制约,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回顾经济学史上各种划时代的人性假设 ,构建出符合当前社会实践需要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对于提高人类经济行为的自觉性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后斯密时代的“管理人”以及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自由人”假设 ,是划分经济学研究范式历史变迁的标志 ,贯穿这三大人性假设的主线是“自由”原则 ,而经济学研究范式变迁的实质则是对不同“主体自由”的扬弃过程。我们应当以“知识人”假设 ,作为构建当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管理模式的生成与演化是一个历史的演化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经济全球化、经济体制市场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重大因素的影响,各国企业为了能够在全球竞争中获胜,竞相采用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绩效。这也促使了世界各国管理模式向效率较高的模式借鉴与移植,呈现出一定的趋同倾向。一个典型的管理模式趋同现象是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高闯,2009)。  相似文献   

15.
由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引发的争论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方法论之争。这场争论可以视为对既有的方法论问题的批判和因此而引发的二次批判。我们尝试以自身的批判性视角重新审视这场争论,以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预测主义及其论敌的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2)从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和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看应该如何批判和超越这场争论;(3)如何理解经济学人文传统的回归和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技术经济》2015,(9):32-37
通过对技术赶超理论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了演化经济学中技术赶超理论的逻辑、经济史和创新政策等,总结了演化经济学中技术赶超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启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赶超并不是一个单调线性过程,成熟的技术轨道上并不存在赶超机会,只有在"机会窗口"时期率先进入新兴技术轨道才有赶超的可能性;第二,成功的赶超依赖于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的"创造性破坏";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政策不仅要能应对市场、公共机构和商业环境改变的挑战,而且要能改善国家创新系统的机能并增强赶超机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数字化转型彻底颠覆了制造企业传统的价值创造逻辑,但其价值创造的实现和演化机制仍然不甚清晰。本文以酷特智能2003—2022年的连续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例,探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编排行为促进价值创造的实现及其演化。研究发现:企业在单点突破-多业务整合打通-生态互联的连续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效率驱动-用户需求驱动-利益相关者需求驱动下,采取适配的资源编排行为实现价值创造。在连续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企业的资源编排呈现出外部获取加内部积累资源到资源协同共享的结构化方式构建数字资源池,进一步整合资源生成信息化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数字生态合作能力,最终利用能力实现产品价值创造到数字价值创造的跃迁。据此,本文提出资源编排视角下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价值创造演化机制模型,一定程度上打开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如何通过有效地管理和配置数字资源实现价值创造的“黑箱”,贡献于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的资源编排和价值创造理论,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