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外部性理论下汽车消费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年1月,在国家汽车产业扶植政策的刺激下,国内汽车消费量激增。面对这种情形,汽车消费所引起的外部性问题成了不容回避的话题。其中汽车消费对环境的影响更多是一种负的外部性,而且由于环境资源这类公共产品并不具备排他性,市场并不能使它们达到最佳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因此,政府应该从技术措施、道德措施、法律措施三方面入手,规范汽车生产、流通和消费市场行为,内化其所引致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2.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典型的负外部行为,但非点源污染的发生与点源污染有着显著不同的特征,这就决定了非点源污染外部性内部化方法的独特性。相比之下,采用政府直接管制和庇古手段的效果更加明显,关键是如何提高政府管制的效率并不断完善税费系统,而科斯手段在这方面难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准则约束的方法在控制非点源污染方面也有独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的消费活动——网络消费。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网络消费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然而,就像大多数消费活动都具有外部性一样,网络消费也有着自己的外部性,并且由于网络消费的消费对象——网络及其产品或服务的特殊性,网络消费的外部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消费外部性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消费行为影响他人或社会,但个人或家庭并未因此而给予相应补偿或取得相应报酬。无论是正消费外部性还是负消费外部性,其结果都使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为此,政府必须通过直接管制、经济手段等措施来治理消费外部性。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界外部性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外部环境,自然界的负外部性严重制约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应充分利用市场与政府的双向施力,力促自然界负外部性内部化。  相似文献   

6.
消费外部性现象比较普遍。从法学视角看,消费外部性体现为消费者基于消费而给消费者本人以外的对象造成的权利的侵害、利益的减损现象,主要表现为消费的环境外部性。从国外来看,环境权立法与司法的实践可以解决消费的部分外部性。我国消费外部性经济法解决具有其理论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法律赋予公民环境权利以及施加公民环境义务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文献并没有将外部性与集群的生命周期联系在一起。而集群同产业一样需要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或蜕变期)的生命历程,文章在对集群负外部性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在集群生命周期中外部性的具体构成,认为集群的发展过程和阶段性特色体现的是负外部性与正外部性相对力量博弈的结果。文章分析了负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并对负外部性治理中政府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一背景下,如何增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两部门理论框架,从理论上说明了人力资本消费外部性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机制,接下来利用省-行业数据以及CHIP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提升通过消费外部性这一渠道促进了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在就业替代效应的作用下倒逼制造业升级,该结论在利用经济普查数据检验后依旧成立。具体而言,在专业化分工的驱动下,高技能劳动力占比的提升引致了对生活性服务的需求,促进了低技能劳动力工资上涨,从而迫使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升级或者退出。上述的结论表明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中之所以会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是由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只考虑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转嫁给全社会一同分担,由此造成了环境保护的外部性。而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治理政策工具,其根本立足点是通过市场手段将外部的不经济性内部化,即让其进入市场使产权明晰化以达到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石美玲 《当代经济》2016,(36):61-63
农村环境污染的外部影响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995-2014年的种植业面源污染指标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均纯收入和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增加会增加单位耕地化肥、农药和农膜投入数量,其中化肥投入增加量最为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大种植业面源污染的干预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的产生量,进而减少对于环境的外部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污染产业转移视角下FDI环境外部性的跨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FDI方式的污染产业转移会产生环境负外部性,在空间上存在跨界效应.这体现在承接污染产业会直接带来环境污染,从而引起居民福利的大量损失,而且还会因为自然因素导致跨界污染.目前,FDI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许多地方政府为吸引FDI而进行的环境竞争,对这种跨界效应会起到相当的放大作用.因而需要采取调整政府人员业绩考核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增加环境投资、中西部地区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制定分类的FDI环境管理政策、实行跨区域联合治理等措施,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FDI环境外部性的跨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引入的FDI中,有相当部分是随着污染密集产业转移而进入的,这产生了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从代际关系入手可知,引入污染密集产业会使后代人在环境资源产权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生产的效率,但这是以损害代际公平为代价的;从代际福利的角度来看,若综合考虑环境质量与经济效益,则这种生产的效率实际上是"无效"的,因而需要将对FDI的利用纳入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负外部性的全球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加速环境污染的扩散 ,在WTO框架下的治理主要体现在绿色贸易壁垒 ,而在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交织 ,依靠这种易演化为贸易保护的经济手段治理负外部性的方式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外部性理论的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歇尔、庇古、杨格、鲍莫尔和二战后的经济学家对外部性问题的研究构成外部性理论演进的五个阶段。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综合再到分散、由静态到动态再到动静混合的过程。对传统的外部性问题处理原则的置疑可能改变外部性理论演进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外部性理论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部性理论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仍处于模糊和混乱状态。影响外部性理论发展有三大困境:外部性概念界定不清;外部性理论的工具性价值定位不准;外部性理论的视角、立场、价值观念、范式不统一。外部性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发展出路:矫正外部性理论的立场;挖掘新的理论源泉;找准外部性概念的突破口;重新定位外部性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其虚拟化易导致泡沫化。本文对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价上升的财富效应提出质疑,认为当前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高房价的获益小于其带来的社会成本,即房地产市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对社会造成福利损失,其经济绩效是局部、片面的,而社会成本是全局性的,此即房地产业金融负外部性效应。房地产业金融负外部性表现在全局性的社会成本,这主要有拉动通货膨胀、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银行危机的外部成本、侵占耕地的代际成本、伦理代价、社会不稳定等,这些都是房地产业的成本外溢或成本社会化,是社会福利的纯损失。政府应当在降低房地产金融负外部性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控制房价与合理调控缓解负外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外部性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伟杰 《经济师》2011,(12):23-24
尽管对于外部性问题的研究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是学者们至今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外部性理论,对于外部性问题的研究无论从概念到逻辑分析框架都处于模糊、混乱的状态中,这极大的限制了外部性理论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于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于外部性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即什么是外部性;其次探讨了所有存在的外部性是否都需要矫正;再次如果外部性问题需要矫正的话,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的特点对污染治理的影响与解决途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瑛  何爱英 《经济师》2007,(1):205-206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污染排放量大,较大型企业更难监管。中小企业会对环境造成更大危害,因此已成为我国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的特点对治污成本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中小企业治污困难的原因,并对解决中小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生态外部性求解的产权制度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卫东 《当代财经》2004,(12):71-74
依据帕累托边际最优条件,生态外部性行为的最优求解必须使这一行为发生的边际成本与包括发出方及承受方在内的所有成员因这一行为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相等,据此,本文提出了生态正外部性激励和生态负外部性抑制的制度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外部性理论分析我国面临的社会深层次问题发现,负外部性在微观层面未能得到充分抑制,导致社会性规制的广泛缺位与失灵,在公共卫生、安全、环境保护和基本社会福利提供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进程滞后现象,妨碍了社会福利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