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要提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桂荣 《上海商业》2003,(11):71-73
历史上,上海的金融业是由钱庄发展而来的。后来由于许多外国银行的大举进入,推动了上海金融业的大发展。1936年时,上海有外国银行27家,超过同期东京的11家,孟买的13家,香港的17家。上海的金融市场规模位居远东地区之首,金融市场的功能较完备,金融工具较丰富,成为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2.
陈宗彦 《国际市场》2012,(3):16-19,10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吹响了冲锋号新春伊始,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下称《规划》),这是继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实体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与新问题。2011年下半年,温州集中出现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的现象,不仅是金融危机的余震,更是转型期所面临的阵痛。在此背景下开展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具备了新的时代内涵。尤其是对如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将有利于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促进国内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及  填补国内金融业务空白。但大量外资金融业的进入也给我国金融管制带来了压力。同时在业务方面,中  资机构将失去一部分业务市场,而开放的金融业更容易受到外资投机资本的打击。因而完善现有法律体系,  提高金融监管力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探索金融业务创新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保证金融业健  身发展之良策。  相似文献   

5.
一、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利益及其潜在风险(一)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带来了大量的国外金融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资金的不足,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为本国的金融部门带来动态经济效益,有利于消除垄断,加强市场机制对货币资本流向...  相似文献   

6.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引进的外资金融机构已初具规模。这对我国金融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即管理体制的挑战、服务手段的挑战、监管体系的挑战等。但同时也给我国金融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着挑战和机遇,本文提出了3条对策。  相似文献   

7.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向外国金融机构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促进和推动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外国金融机构的介入,为我国引进了资金、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有利于改善我国银行的管理体制,改善经营作风和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学习国际上的先进融资技术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8.
张晓兰 《市场研究》2003,(12):14-16
<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金融服务业将逐步实现我国政府向国际承诺:在加入WTO后,取消外资银行开设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外资银行可经营外国客户的外汇业务,一年后可经营中国客户的外汇业务,外资银行三年内将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五年内可获准经营金融零售业务,人寿保险公司和在保险合资中持股比例可达50%,一年后可提高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创新是促进金融体系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强大的动力,是突破计划金融体制、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的有力手段;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是支持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迎接WTO挑战、实现金融业务国际化的迫切需要。我国的金融创新起步较晚,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但是我国金融创新的速度很快,发展迅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要具有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量能、产业结构高度服务化等条件基础。上海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积淀和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突出上海经济和城市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介绍了支持混业体制的各种理由及其特有的价值,鲜明指出:混业体制并不适用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同时指出混业体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实施混业体制的几个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的协同性表现十分明显。文章通过对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比较,发现它们都各拥有大城市群,同时伦敦、纽约和东京又分别是这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由此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协同共进的观点,并在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佐证。在现阶段,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支撑和促进,而后者也将最先受益于前者带来的金融资本等优势,大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一体化来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完善和成熟,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后,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转入新态势:在外资和本土金融机构双方既对立又互融的竞争中,外资金融机构面临把国际品牌中国本土化的问题,2005中国金融品牌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金融界高层和相关领域专家就外资金融企业如何在中国发展品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由来已久.随着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在慢慢崛起,同时国家也提出到2020年基本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面临挑战.内地与香港越来越紧密的合作也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上海作为发展中的金融中心,离国际化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作为已经发展起来的香港在发展方式方面有很多可借鉴之处.本文通过讨论分析香港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结合香港的发展经验,探究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方式方法,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杨子健 《国际贸易》1998,(10):33-35
金融业对外开放,包括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机构进入国外金融市场两个方面。在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金融格局发生变化的新条件下,我国作出继续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的决策,表明我国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的决心。但为了实现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与国内金融改革相互支持、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仍需要妥善处理好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洗钱特征呈现三个趋势:一是洗钱模式多样化,洗钱呈现集团犯罪,涉及的犯罪形式既包括上游也包括下游;二是参与洗钱人员智能化,犯罪分子聘请专业领域人员,例如律师、会计师、分析师等,利用监管空白点进行洗钱活动;三是金融领域的洗钱活动越来越多,并且,由于发达国家打击洗钱犯罪的制度较完善,为了逃避监管,洗钱活动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两年多以来,金融领域正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定的框架向外资开放,众多外资金融机构已通过适当的程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还是保险业,中国金融市场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外资金融机构,同时,中国作  相似文献   

19.
韩国文 《商业时代》2003,(252):36-37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在借鉴国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框架,包括完善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专门化的中小金融机构、多样化的直接融资市场、规范发展的非正规金融和发达的融资租赁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上海正处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十字路口,应该选择哪种路径继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金融中心的相关评估模型可以较为客观地度量和评估现有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运作方向和发展模式。对现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各方面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总结,有益于上海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