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加快形成能源资源集约利用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我省今后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范宏 《中国经贸》2011,(10):208-208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速度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的转变。要顺利地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政府从国际竞争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适时地制定有关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在政府所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与税收政策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提高和扩大,并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召开的山东省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三个转变”,即推动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抓好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突出任务,是提高我省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农业科技稳定发展申茂向随着改革的深化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农业面临的新形势是:在侧重数量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田产业结构单一向农村经济主面发展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科学技术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些转变,而要实现这些转变...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面临全面衰退的危险,我国经济也正处于一个历史性重要关口,短期面临着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长期则面临着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巨大压力。为了防止经济持续恶化,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最近政府各部门高强度、高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6.
宋玉浩 《魅力中国》2010,(34):86-87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体系中最深层的东西,它和政治现代化密切关联。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人们观念形态中的反映,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必然面临着传统政治文化革的。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现代化,必须在正确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对传统政治文化加以改造,按照一定的路径和原则实现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杨晓辉 《魅力中国》2009,(24):44-4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实现着从传统农业向以特色经济为主的质量效益型农业的转变,由一般粮食品种向优质、专用品种转变,由单一粮食种植向多种经营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提高效益转变。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以及在边境地区发展起来的外向型农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探讨●李兴江(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兰州,730070一、甘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增长向集约化转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但仍未摆脱粗放经营为主的格局,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主要...  相似文献   

9.
杨晓辉 《魅力中国》2009,(27):126-12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实现着从传统农业向以特色经济为主的质量效益型农业的转变,由一般粮食品种向优质、专用品种转变,由单一粮食种植向多种经营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提高效益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重要关口,短期看面临着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长期看面临着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巨大压力。为了防范经济景气持续恶化,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最近一段时期政府各部门高强度、高密集地出台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十个方面对宏观政策进行了粗线条梳理。  相似文献   

11.
林茹  李森 《山东经济》2003,(5):21-22
转变政府职能,关键要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而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必须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加入WTO之后,面临着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即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由欠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的飞跃。对此国情中国政府应在制度转型与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的经济职能应从一些领域中逐步退出来,而集中履行其核心职能。  相似文献   

12.
杨晓辉 《魅力中国》2009,(18):182-18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实现着从传统农业向以特色经济为主的质量效益型农业的转变,由一般粮食品种向优质、专用品种转变,由单一粮食种植向多种经营转变,由注重数量向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中华民族正以雄壮的步伐迈向新世纪。告别了贫困的黑河人民正以崭新的姿态投身于二次创业的伟大实践。黑河也和其他地区一样,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作为黑河的主导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也面临着由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由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型农业向市场经济型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党中央提出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基本任务,市二次党代会从黑河市情出发,审时度势,果断地作出了发展高纬度寒地高效农业的战略决策,为黑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发展理念的偏差曾经使中国经济转型长期停滞不前,给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隐患。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推动型转变,由技术引进依赖型向自主创新支撑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向“共同富裕”转变。加快经济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推动这种转变政府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制度转轨和对外开放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一直面临着经济、金融和社会的诸多挑战和考验。在资本约束条件下,如何加快经营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尽快由传统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向内涵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走一条低资本消耗、高经营效益的发展新路.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前的最大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是由传统农业阶段向现代工业阶段转变的历史过程,也是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省会长沙,如何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化,是我们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欧美的发展经历到沿海地区的先期示范,任何一个地方要实现这一历史跨越都必须从生产要素集中、生产成本低的地方先发展起来。而充分发挥已建的工业园区的核心作用,利用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以区带园,推动整个长沙乃至全省的工业化进程,有着事半功倍的巨大作用。工业园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起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显紧迫。而当前我国又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扩大就业又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处理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关系到我国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就业的影响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要素投入增长率+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主要以要素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称之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8.
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人们的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其中有些提法似是而非,现提出来和经济学界同仁一起研讨。一、能否说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人把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简单理解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认为数量型增长方式是片面追求数量、卢伍和速度,结果是经济增长质量低,效益差,结构失衡;而质量型增长方式则注重经济增长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协调,因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是由数量扩张带动增长转向质量提高带动增长。这种观点有一定的正确性。因为粗放型往往是…  相似文献   

19.
试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张东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根本举措。我们应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抓住根本,突破重点,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  相似文献   

20.
尚小平 《天津经济》2004,(11):18-21
城市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所谓城市现代化就是指城市经济、社会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经济结构由以制造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城市功能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