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著名学者王泽鉴先生所说:“无权处分行为是法学上的精灵。”一直以来我国都有众多学者在探讨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学者们见仁见智。《合同法》颁布后学者们围绕第51条的理解,就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未形成统一的见解。有无效说,效力待定说,以及现在似乎呼声最高的有效说。笔者欲从无权处分行为的内涵出发,参照各国的立法模式并结合国内各种学说,试图找到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的最好归宿。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于无权处分的效力有不同的界定。从有效合同的要件来看,我国应采用效力待定说,但必须对效力待定的范围做出限缩,根据相对人是否善意判断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在出卖人没有处分权的买卖行为中,合同的效力与所有权转移之间的关系,是民法学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焦点根据法律行为划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观点,运用法律事实分析权利变动的方法,综合考虑原权利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保护,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无权处分中买卖合同效力与所有权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己为大多数国家民法所确认,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善意取得制度创设的目的是保护交易安全。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转让人必须为无权处分财产的人;受让人须通过交易性质的法律行为有偿取得财产;善意取得的财产主要是动产。目前,我国正在构建新物权法,作为现代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适当扩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是符合法律价值趋向的。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善意取得制度作为新颁布的《物权法》上一项重要的物权变动原则,明确了该制度的适用从动产领域扩展到不动产领域。本文以传统民法法理为索引,从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及物权行为等角度分析,针对不动产登记生效原则的特殊性,确立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相对人相比选择善意取得制度更具操作性,能够使物权的权属关系更加透明,进一步完善不动产交易安全体系,保障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动产担保物权竞合的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动产担保物权竞合时确定其位序效力规则的两个基本原则──公示公信在先原则和动产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原则。  相似文献   

7.
民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动产的观点在学界历来没有争议,但是随着不动产物权交易日渐繁盛,对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产生的影响日渐扩大,并鉴于当前维护不动产物权交易安全的迫切需求,我国于2007年的《物权法》明确肯定了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文章从构成要件的角度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不仅有悖于合同自由的原则,而且也有悖于善意取得制度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构,如能将合同法第51条修改为:“无权处分的人处分他人的财产所订立的合同有效。但相对人恶意的除外”有其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是否应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引起了学界广泛争议.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所指涉的独立于债权合意的物权合意根本不存在,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不利于保护出卖人利益、增大了法律适用难度且其功能可被善意取得制度和公示公信制度替代,物权立法不宜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许冉 《大众商务》2010,(14):248-248
物权行为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目前,我国并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更不承认其无因性,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亟需构建一种完整的物权行为理论框架,并在这一基础上,配合善意取得制度来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具备本质的统一性与互补性,二都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京爱立信“倒戈”在我国银行业引发了一场“震级”不小的“地震”,使商业银行发展国内保理业务,开办“应收账款买断”即无追索权保理业务成为必要。但开办无追索权保理业务对银行来说又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为了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本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无追索权保理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的分析,提出了应如何建立和完善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议,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两点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12.
银行信用证议付及其追索权的法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学视角下,信用证议付实质上是议付银行向信用证受益人(出口商)给付价值后买入信用证项下的汇票和整套单据的法律行为。议付不同于出口押汇。议付是一种买卖汇票和单据的行为,而出口押汇是一种以单据为质押的融资行为。议付单据遭到开证银行拒付,议付银行有权对信用证受益人(出口商)行使追索权。议付银行的这种追索权既可以来自于合同条款的约定,也可以来自于票据法所赋予的请求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现代公司制度关于产权分离的原理出发,结合现代信托和代理制度,提出了建立国有产权管理模式的可能性,并就当前国情,给出了一个分级分类的产权管理模式,阐述了实现这一模式所需要的保障条件。随着国有产权管理工作的深化,建立并完善国有产权管理模式必将得到更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制度理论研究中 ,权力与利益关系在各国、各个时期的企业制度发展中表现得非常重要 ,透过权利关系可真实反映企业制度的内涵。本文通过对权利关系在制度理论模式与企业制度实践中的分析 ,提出了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是产权制度的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5.
学界中对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的研究存在重大分歧,多元化改革的路径取向逐渐被较广泛接受。另一方面,仍存在着反对国有产权私有化、多元化的观点,产权改革和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受到质疑。现有研究的理论视野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国有企业的多样性、复杂性,需要研究思路的多样性、灵活性。需要加入更多的研究视角,应将社会为企业改制承担的经济和社会负效应纳入研究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集团企业由于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与一般的独立企业相比,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大大提高。集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多种,对于我国的集团企业来讲,由于存在人员的“三多一少”现象,因此实行人力资源的“自来水管理模式”,以实现人才“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是符合我国集团企业实际情况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权一主":现代产权明晰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明晰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一物一主"与"一权一主"两种产权原则的分歧。在产权社会化发展中,产权关系与产权观念的深刻变化为"一权一主"现代产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现实基础,马克思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为"一权一主"现代产权原则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现代财产立法体现着"一权一主"的精神和原则。"一权一主"现代产权原则的确立,对产权明晰、资源配置及产权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权的归责原则,是指确定行为人对其侵权行为承担侵权责任的一般准则。我国理论界对于知识产权侵权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存在较大的分歧。知识产权侵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在其归责原则方面,应分别不同情况,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一般情况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在法律规定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的情况下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享有生存权、产权、发展权和竞争权,四项权利构成民营企业权利体系的核心权利,承认并保护民营企业的核心权利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档案管理活动中存着不同主体之间的权益冲突,需要法律对此进行调整。对国家档案而言。在保障国家档案管理权的同时应当肯定公民也有对档案的合法利用权;对私人档案,法律应保护其所有权,但国家要进行必要的监控;人事档案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并注意与职工知情权的平衡;医疗档案的所有权应归医疗机构,但不能侵害患者知情权与隐私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