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突破期,各行各业都积极倡导“共建创业创造、共谋创新创意”精神,深入剖析社会资本与创新驱动力的影响因素和抑扬效应,是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与提升组织绩效的关键。以中国文化情境下科技孵化器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的新创在孵企业项目团队为研究对象,基于关系承诺与网络惯例视角,构建“社会资本—网络惯例/关系承诺—创新驱动力”结构概念模型,借助多层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创新驱动力呈现先扬后抑的倒U型影响;网络惯例和关系承诺在正向显著影响创新驱动力的同时,分别在社会资本对创新驱动力的逻辑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回避西方近代开创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中不同流派在理论基础、逻辑进展和价值选择等方面的差异,从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这一共同理论分析框架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渊源、以及相应解决思路中的逻辑起点和切入处。  相似文献   

3.
周雪光 《开放时代》2014,(4):108-132
本文在中国大历史视野下认识国家治理逻辑。在前半部分,以近年来学术界、政策研究界关注的"黄宗羲定律"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历史上税收财政领域中"杂税丛生—并税式改革—杂税丛生"的周期性现象,解读其中折射出的中华帝国的治理困难和由此衍生的制度安排。在后半部分,则着眼于中国大历史脉络,提出三对(概念)关系——"委托与代理"、"正式与非正式"、"名与实"——来概括中华帝国的治理逻辑,特别强调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并存转化的核心地位,阐述这些关系以及相应的分析概念和研究问题。笔者认为,当代国家与中华帝国面临着类似的治理困难,而且这一治理逻辑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深刻的适应危机。  相似文献   

4.
“不列颠哥伦比亚研究”(B∶C RESEARCH——BC研究)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科研委员会下的一个专为社会上小型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机构。它是一个非赢利的、非政府性的独立机构。它以合同的形式为工业界、政府部门进行研究开发以及其他技术服务。为了完成这些合同和服务,“BC研究”内  相似文献   

5.
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系统已开始逐步与行政系统分离,市民社会雏形依稀可见.但在那些行政权力尚未完全淡出的社会文化领域,如今又不得不从属于另一种更有威力的商业霸权.这意味着,中国的市民社会不仅面临着与行政系统的分化,还存在着与经济系统分离的问题.只有具备了独立意义和自治逻辑的社会文化系统,才能提供一个足以与权力与金钱相制衡的市民社会.而“公共领域”的存在,乃是市民社会重建的中心一环.  相似文献   

6.
刘凝霜 《财经研究》2021,47(12):4-18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顺政企关系.那么,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政企关系的建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相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政府"守夜人"的角色界定,我国在认识和处理政企关系上是否积累了独特经验?文章基于对国企与民企的综合考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了党领导政企关系建构的百年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而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研究表明:(1)党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是推动政企关系演进的主要依据,并使之呈现出革命战争局势下(1921-1949年)以保障生产为主导、工业化战略下(1949-1978年)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市场化改革目标下(1978-2012年)以激发企业活力为主导、高质量发展主题下(2012年以来)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主导的特征趋势;(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建立健全政企关系的根本政治保障,党在政企关系问题上遵循"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的基本路径,发挥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党—政府与市场—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建构逻辑,有利于推动政企关系健康发展;(4)坚持国企与民企共进发展,充分发挥党在企业内部的利益引导和平衡作用,不断探索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企关系.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生产效率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生产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制造业生产效率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主要有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两个渠道,且对多数省份来说,能源消费结构渠道在中介效应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因此,国家应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提高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8.
汤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8):154-160
由于集体创新的巨大资源意义,使理论界深入探讨从社会网络视角去理解这一特殊的创业现象,但当前研究较少关注两类理论结合的实现基础和实现途径。通过对社会网络的理论溯源,认为社会网络理论存在形式—内容—方法体系的演进逻辑,该演进逻辑推动了社会网络视角下集体创新研究经历了形式、内容与方法体系的技术路径。就研究方法实现而言,社会网络视角为创业研究提供了关系-结构分析、制度分析和动态分析3类方法,这些方法实现的共同基础是集体创新中各节点的“关系”变量。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企业采用何种战略行为响应制度复杂性?通过对江浙沪地区304家产能转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制度复杂性宏观视角与身份认同微观视角,揭示制度复杂性下组织场域内多重制度逻辑对耦合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企业解耦行为动因。结果发现:(1)在制度复杂性场域内,企业采取“言行不一”的战略行为能够缓解多重制度压力,即多重制度逻辑对企业解耦行为具有正向影响;(2)组织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在多重制度逻辑与企业解耦行为间发挥中介效应;(3)高管社会资本作为调节变量,其中,高管政治关系资本对多重制度逻辑和企业解耦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商业关系资本的调节作用尚未得到验证。结论可为企业塑造应对制度复杂性的战略行为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联盟组合的开放式创新绩效受到企业层面、联盟层面和组合层面等多维度因素的影响。基于联盟组合“点—边—网”的新视角,识别出资源丰度、关系广度、关系密度、结构强度4个层面的结构因素,分析该因素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悖论”关系,并阐述“悖论”关系的理论基础及依据。研究表明,资源丰度、关系广度、关系密度、结构强度等相关因素与创新绩效并非简单地呈现直线性正相关。该观点有助于重新认识开放式创新的关系治理和价值创新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东欧地区是世界主要大国(中、美、俄)势力的交汇处,研究中、美、俄三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对理解地区及全球的地缘经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引力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了中、美、俄三国与中东欧地缘经济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地缘经济关系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国别对比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变化、稳步增长的特征;美国与中东欧国家地缘经济关系整体保持稳定,无显著的改善或恶化趋势,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且具有显著差异性。(2)空间格局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缘经济关系呈现出均匀分布的格局,美俄两国与中东欧国家地缘经济关系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中心—外围”格局。(3)主体间相互影响上,中—中东欧与美—中东欧相互之间呈现出负相关,中美两国在中东欧地区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竞争态势,中—中东欧与俄—中东欧、美—中东欧与俄—中东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义整体劳动价值论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劳动价值论”研究采用的是“劳动人力耗费”单要素即含逻辑缺失的“劳动”概念 ,以耗费生活资料价值量 =耗费生活资料量 =劳动人力耗费量 =劳动创造价值量的效用与价值的等量观为逻辑起点进行自相矛盾的理论推演。而社会价值实则由人—物、智—体、供—需、生产—社会的本义全要素社会整体劳动创造的 ,是生产劳动人耗量 <劳动人力创造量 <劳动价值创造量的预期价值生产和需求现实价值认证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作为各具特色的两种公司治理模式,在企业成长中相互补充、相互转换。但与理论框架较为清晰的契约治理相比,关系治理的内容体系与运行逻辑仍有待探索。在现实实践中,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阶段时常发生激进的治理模式调整,凸显了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的共性与差异。为此,本文收集了61家上市家族企业相关的质性素材,比较了代际传承前后的治理模式。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契约治理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关系治理的内容体系包括关系衔结和关系准则两部分,前者由亲信安置与格局部署构成,后者依靠心智结构准则、权威准则与信任准则运行;第二,基于质性资料归纳了“个体行为动机—关系互动秩序—组织结构属性”的治理模式运行逻辑,在比较中挖掘出关系治理的个体非经济理性人动机、共同体关系的嵌入式互动状态及以“礼”为核心的自然系统特征。本研究为企业识别与运用关系治理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绍东  刘冰 《财经研究》2015,41(3):4-16
国家价值空间具有引领性、务实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国家价值空间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产业升级的过程.文章以中国电力行业为例,构建技术创新与需求扩张的内生互动机制,提出本土产业升级的“第三条路径”.研究表明: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两大动力,技术创新和需求扩张并非独立发挥作用,分工深化和分工广化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形成合力,推动产业沿着“价值节点—产品价值片段—行业价值链条—产业价值网络—国家价值空间”的路径进行升级.其政策含义在于:必须突破向跨国公司“看齐靠拢”、与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的思维藩篱,通过推进分工深化和分工广化,加强技术创新和内需扩张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由此产生的内生互动和循环增强机制作为自主建构国家价值空间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先富”与“共富”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状况提出来的一脉相承的统一关系。这种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先富”与“共富”可统一于“生产力的发展”之中,也可统一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中,还可统一于“科学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社会”所构建的乃是知识分子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自由空间。它的知识背景表现为社会构成形态从纵向二分模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到横向三元模式(政治—经济—文化)的转换。前提则是市民社会的形成。并以此为过渡,完成自身对政治社会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依据虚拟经济理论,构建产业资本与虚拟资本运动逻辑为支撑的“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分析框架,考察当代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研究发现:虚拟资本参与产业资本循环与自我循环均创造GDP,前者是真实经济价值,后者是借贷性、投机性收益,会引致经济增长与社会财富创造的背离;虚拟经济就业吸纳能力弱于实体经济,经济虚拟化导致物质生产、价值增殖与就业创造相对独立,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呈现非同步性;虚拟经济发展使通货膨胀分化为商品型与资产型,经济价格体系由物价系统与资产价格系统构成;虚拟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经济关系由商品贸易主导的物质关系转向虚拟资产交易主导的价值关系,国际收支状态取决于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南岭 《经济论坛》1995,(17):10-11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行程中,先后提出和实践着两种“两权分离”。它们分别是“国家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相分离”。这两种分离,出现在同一体制下,仅仅是一种提法上的差别还是有着不同的规定性?如果有所不同,那么各自是否存在着独立的意义?探讨这一问题,显然是有必要的。 一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要解开利益之谜,就要对市民社会进行解剖,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当诉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方法是在历史性和历史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强调结构在先的原则。运用抽象力从现实中的“个人”出发,以此指导利益问题的研究是理清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揭示了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认为市民社会决定着国家和法的关系。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推动法学研究和中国法治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