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堃 《西南金融》2007,(2):30-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加快,储蓄和投资以及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常项目收支、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储蓄与投资关系的不平衡状况加剧,形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从而也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成因;并建议在面对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蕴藏的风险时,中国应坚定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以雏护世界经济的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基于坚持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本文研究全球金融周期进入衰退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韧性和宏观审慎政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首先,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全球银行、国内银行及国内企业的理论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以全球不确定性为代表的全球金融周期衰退(即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宏观经济将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经济韧性提升能够缓解该负向影响,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进一步缓解该负向影响。其次,基于微观数据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不确定性对企业产出有显著负面影响,中国经济韧性提升能够缓解该影响,包括贷款价值比、贷款损失准备要求、针对特定交易的税收要求、区分不同货币的储备要求等宏观审慎政策更严格能够进一步缓解该影响。基于宏观数据的分位数向量自回归(QVAR)模型结果表明:全球不确定性冲击会给中国经济周期带来负面影响,当中国经济韧性处于较低分位数时影响更大,而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缓解上述负向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应更加关注通过提升经济韧性来应对全球金融周期的不利冲击;短期应侧重宏观审慎政策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宗禾 《金融博览》2006,(5):24-24
美国和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正在威胁着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4.
失衡与调整是新世纪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认为,失衡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全球经济调整将是一条缓慢、长期和艰辛之路;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是对储蓄投资失衡关系的调整;为避免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发生,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应主动承担起调整的责任;中国应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依靠内需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WIOD),实证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提升国家或产业的全球价值链长度、前向参与度和后向参与度,但是会降低其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并经异质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创新能力作为中介渠道显著增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门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一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刘蕾 《中国金融家》2010,(1):138-139
借用渣打银行2010年全球经济预测报告中的一句话:“感谢全球2009年同步实施,大规模和成功的政策刺激,2010年将很有可能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年。”在辞旧迎新之际,全球各大金融机构对于2010年世界经济金融局势普遍做出了乐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各国央行规模庞大的货币刺激政策推动下,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已经与世界经济异常糟糕的现实脱节,尤其是股市。金融家们假设,股市的强劲上涨预示着经济的强有力复苏。然而一些基本理由可以说明世界可能正进入一段低速或零增长时期。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那么当前对金融市场的种种乐观情绪可能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资》2007,(9):18-19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和全球公司影响越来越大的时代,改革开放新时期应更具备全球视野与全球思维,纯粹民族企业很难参与竞争。我国企业应该从民族国家的视野扩大到全球视野,从民族工业思维上升到全球工业思维。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处在深刻变革与转型中,全球经济秩序也面临重组。目前,美国经济强劲复苏,日本经济温和增长,欧元区经济萎靡不振,新兴经济体增长日趋分化。整体而言,增长疲软态势仍在持续的同时,也面临诸如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分化、地缘政治等带来的金融市场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将于第一季度走出低谷,随着政策组合愈加支持增长,全球经济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改善,经济增长将在随后几个月内开始逐步回升。通货膨胀率将在年中下降至大约3%。预计全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再下降3次-4次。财政政策方面,将扩大补贴力度以促进家庭消费,继续实施税收减免,加大在经济适用房方面的开支。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约3%。经济前景的主要风险在于欧债、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环境不确定性。疲软的外部需求已造成了出口的下滑,金融危机对风险偏好和投资都可能产生激冷效应。国内金融风险仍然是一个挑战,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缓解这些风险,这些风险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融资》2011,(3):22
当金融危机向全球袭来时,"环球同此凉热",于是全球有了少有的合作和政策协调。但是,当全球经济在走向复苏的时候,却表现出不同的政策走势,美国政府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并称美国无通胀压力,请参看本栏目文章《美国宽松政策短期难改变》),而欧元区国家目前却面临通胀压力和经济复苏步伐各异的异常考验,请  相似文献   

12.
越石  和平  郝仁 《国际融资》2001,(6):32-35
世界银行发布最新报告:发展中国家中期增长前景看好 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2001年全球发展金融>认为,尽管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但今年下半年仍有望出现反弹,今年世界GDP增长率预期会跌到2.2%的谷底,然后在2002年回升到3.3%.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保险》2011,(4):6-6
2011年二十国集团(G20)第二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4月14~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会议发言中指出,当前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均衡。各国应密切关注世界经济新的风险因素,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继续将促进复苏、保持增长作为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出现了高增长。据世界银行于.2004年11月16日的一份报告预测,2004年全球GDP比上年增幅达4%,比上年高1.3个百分点。美国、日本增幅分别达4.3%,比上年高1.3和1.8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预计增幅为1.8%,比上年高1.3个百分点。与美国、日本经济相比较,欧洲经济增势相形见绌,除了传统的高福利政策带来的财政支出过大、高失业率等问题外,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步入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均呈现负增长态势,新兴国家也将深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比2008年进一步放缓,但政府已经发出积极政策信号有助于重振市场信心,而注重促进居民消费与重点设施建设的经济方案较之单纯地增加制造业产能,更有利于中国达成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和深入,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经济运行下行风险加大,急需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第二十四届部长级会议中提出了迫切需要加强全球合作的意愿,并要求主要发达国家应尽快出台明晰可信的中期调整战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2015年全球经济低增长态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积极完善对外开放新体制和稳定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以来,全球经济失衡日益加剧,全球经济失衡在我国的表现为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加。同时,国内经济方面出现了投资偏热问题,导致了我国经济出现了内外"双失衡"。该文通过国际收支顺差、外商投资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我国投资偏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依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证券导刊》2012,(15):9-9
国际投行对全球经济形势更加乐观,整体仍认为今年将较2011年放缓,但全球经济形势已经较为稳固,美国经济增长势头较强,欧元区衰退幅度缩小,中国经济放缓但可被政策放松拉升。 本月,多数投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进行了上调,高盛、德银、  相似文献   

20.
贺斌 《金融博览》2009,(1):34-34
世界银行在2008年12月9日发布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中再次下调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从11月11日预测的1%降至0.9%,并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