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末至今,随着对"人口红利"消失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大讨论越来越深入,"人口红利"一说的科学性也逐渐受到质疑,围绕着有没有人口红利、提出人口红利的理论依据、人口机会窗口关闭后带来的影响和后果,针对人口红利命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从人口红利的概念界定谈起,运用人口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人口红利受关注的原因,针对这一价值命题进行分析与思考,阐述"人口红利"的研究仅仅是存在于学者主观研究中的价值命题,还未得到明确检验,决策者企业家们不应盲目跟风利用这一理论危言耸听,应该辩证的看待当前人口结构类型的转变对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影响,适时应对好所谓红利到负债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2.
人口红利     
小志 《中国就业》2012,(5):12-12
什么是人口红利一个国家人口结构在一段时期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占较大比重,从而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抚养负担轻的局面,由于劳动力的更多投入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劳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可以有更多储蓄并转化为资本,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又将这样的黄金时期称为"人口红利期"。  相似文献   

3.
"单独二胎"在千呼万唤之后,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终于松闸。但这个"闸"松得可能有点晚。201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跌至1978年以来最低值4.79%,劳动适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74.4%,首次出现下降。这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创造的30年人口红利开始走向终结,老龄化浪潮汹涌来袭。当然,即使政策放开,也并不意味着每个符合政策的家庭都想生二胎。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此前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单独二胎政策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人,这些一方为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中,只有50%-60%愿意生二胎。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人口红利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口红利这一现象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随着人口转变阶段的变化,人口红利趋于减弱,建立在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本文采用计量模型、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了延缓人口红利消失时间,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时代结束了吗?流行的观点是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提高,用户数量增速减缓,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走到"后人口红利"时代的门口,但基于整体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很难全面反映中国互联网产业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民数量爆炸性增长已不复存在是不争的事实,但"人口红利"的比喻不恰当。 人口红利的解释的关键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抚养负担轻",也就是说,在一定人口基数内,能创造价值的劳动力与不能创造价值的人比值大。  相似文献   

7.
赵军  张华峰 《财会月刊》2022,(6):133-137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学者们对人口机会窗口及人口红利的概念已逐渐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人口红利的测算及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人口红利的实现条件,并对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影响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人口红利泛指在人口转变过程中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但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并不一定就有所谓人口红利。实现人口红利,一个简单条件就是这些新增劳动力必须能够就业、创造财富,否则,无所谓红利可谈。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人口红利:概念、产生机制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现有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和整理,在对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概念内涵、产生机制进行明晰的基础上,对以其他国家和以中国为样本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最后对促进第二次人口红利实现的条件以及政策手段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反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研究全貌,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0.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此,世界很多国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把这个现象叫做“中国奇迹”,并且认为我国人口转变出现的“人口红利”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人口红利的概念进行解释,接着主要是从劳动力、储蓄和公共投资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口红利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处理两者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源源不断的劳动适龄人口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尤其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人口红利)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等,传统的人口红利优势正逐步减退,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应把握时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一、人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客观讲,把人口抚养比不再下降视为人口红利期结束的标准有失偏颇,因为当前恰恰是我国人口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人口红利的最佳时点。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的最紧迫问题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与教育培训错配造成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过去30多年,我国16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快于15岁以下及65岁以上人口的增速,人口抚养比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劳动力供给条件,被称作人口红利。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言论越来越激烈,其实不然,中国的人口红利远未消失;产能过剩论对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是非常有害的,文章对此作出反驳,以呈现客观的经济原理及事实。  相似文献   

14.
人口红利曾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转折期,人口红利的消失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且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将给未来经济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在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做文章,发挥好第二人口红利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言论越来越激烈,其实不然,中国的人口红利远未消失;产能过剩论对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是非常有害的,文章对此作出反驳,以呈现客观的经济原理及事实。  相似文献   

16.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  相似文献   

17.
民主程度通过国家制度影响“人”在一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从而释放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针对1960—2015年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主程度在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人口红利能够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民主程度难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直接作用,但能释放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体现出放大器机制。这一研究结论在不同时间区间和极端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中稳健成立,也不受人口变量和民主程度变量选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继续推行政府放权让利、促进公平竞争,从而最大化挖掘人口红利末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提供经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强化对中国人口红利的分析与思考,充分发挥人口红利在中国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2012,(8)
近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35亿人的工作、薪资和技能》显示,中国在未来10至20年将面临着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困境,结构人口红利将取代总体的数量人口红利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面临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开始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城乡劳动力转移步伐放缓、人均受教育年限偏低的挑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每年的11月1日为预测时间节点,对2013年~2030年人口总量和结构的预测,人口总量在2022年达到最高值13.7亿人,人口数量红利期将持续到大约2037年,适龄劳动人口总数将在2013年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