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各类商品都在找名人代言。这种不断膨胀的“名人广告”、“名人效应”现象,以及名人广告存在的各种问题,值得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名人广告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创意性原则、连贯性原则以及分清主次原则。  相似文献   

2.
纽约长岛是众所周知的富人区,不过据我所知,这里也只是富人较多而已,其实大多数还是中产阶级。富人起码又分两类:“老钱”和“新钱”。“老钱”指靠祖产为生的“贵族”富人;“新钱”指暴发户,靠股票、房地产或做生意发家的富人。  相似文献   

3.
盛立中 《环球财经》2011,(12):51-53
在老欧洲地区,对富人课税是有些传统的。有钱人多缴税被视为天经地义、税收正义的一部分。一个基本常识是,任何财富都来自社会,是社会合力的结果,有钱人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当然为了避税,这也导致了一些国家的富人“空心化”现象,但从骨子里,富人也到底不视为这是体面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穷富的标准     
商品房市场是“富人”的市场,对低收入家庭的“穷人”而言,能花自己的钱买房的部是“富人”。在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中,最低价位的汽车也同样只是给富人的消费品.普通大众和低收入家庭中的“穷人”是无能力消费的.甚至高级的化妆品与高级的名牌衣物同样都是面对“富人”市场的。  相似文献   

5.
旁观     
4月13日,本刊2009年第14期出版。其中《北京计划生育最难管的“三类人”:流动人口、富人名人、涉外婚姻》、《进口转基因大豆侵入黑龙江》、《医改上路》、《中国首评“城市流通竞争力”》等多篇文章引起读者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众多网站进行了重点转载。众多读者向本刊发来或在网上发布对相关报道的感受、体会和评论,特在此选登。  相似文献   

6.
隐私就是指属于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拥有的密不可宣的东西,隐私属于私有权,是对个人的尊重和保护。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然而“名人”的隐私却更具有耀眼的光环,芸芸众生对“名人”的隐私都有着一种痴迷的程度,对“名人”的崇拜、探密可以说是一种国际现象。前不久,国内文学界和出版界掀起了一种隐私热,各路“名人”纷纷出书,把自己的生活琐碎或隐私进行大拍卖,“名人”和出版商都获益匪浅;在“名人”倍出的美国也有同样的现象,克林顿性丑闻中的女主角莱温  相似文献   

7.
旁观     
4月13日,本刊2009年第14期出版。其中《北京计划生育最难管的“三类人”:流动人口、富人名人、涉外婚姻》、《进口转基因大豆侵入黑龙江》、《医改上路》、《中国首评“城市流通竞争力”》等多篇文章引起读者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众多网站进行了重点转载。众多读者向本刊发来或在网上发布对相关报道的感受、体会和评论,特在此选登。  相似文献   

8.
富人超生     
计划生育是个基本国策,在国人面前应当是人人平等的。但现在却是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名人富人想生就生,不就是罚点钱嘛!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中国经济快讯》2009,(13):11-11
“只有鱼才成群结队,经济学家应该特立独行。” ——经济学家茅于轼详解“帮富人说话,替穷人办事”,称帮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因为明着帮富人说话要挨骂,而替富人办事很多,因为肯定会有好处;而帮穷人说话很多,因为太容易了,但帮穷人做事的很少,因为太麻烦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6,(5):60-61
语不惊人誓不休 任志强,中国房地产界里的大佬级人物,以“我行我素”的风格和时常“大放厥词”的行为“名扬天下”。如今,在上海国际地产大会媒体见面会上,当主持人问到“在未来几年内最不希望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什么事情”时,一名观众表示“最不希望看到中国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而任志强则明确表示:“过去中国都是‘穷人区’,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是很正常的,就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也要让一部分人先住进‘富人区’,以后才能都变成‘富人区’。”在场另外几位房地产大腕很支持任志强的观点。和记黄埔地产公司董事、总经理佘耀庭也认为“富人区”不可避免,“就像曼哈顿有著名的富人区,也有哈林区那样的‘穷人区'”。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冯仑则表示,曾经有房地产商尝试过富人和穷人“混搭”的模式。“但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只有鱼才成群结队,经济学家应该特立独行。” ——经济学家茅于轼详解“帮富人说话,替穷人办事”,称帮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因为明着帮富人说话要挨骂,而替富人办事很多,因为肯定会有好处;而帮穷人说话很多,因为太容易了,但帮穷人做事的很少,因为太麻烦了。  相似文献   

12.
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由“能人治村”到“富人治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在陕西提起“富人治村”仍是遮遮掩掩,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时逢村委会换届,“富人治村”到底是利是弊?它给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哪些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从李海仓到周祖豹,从葛君明到刘恩谦,富人被害案频频出现,使“仇富”二字成为近两年出镜率极高的“关键词”。不过,人们很快发现,富人一个个死于非命,绝非一个“仇富”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4.
不少人认为“慈善是富人的专利”,“我们永远盯着富人,盯着大款,却瞧不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力盛,这其实是一种‘有色眼镜’。”  相似文献   

15.
里夫 《发展》2003,(5):46-46
经济适用房政策出台5年来遭遇了种种“尴尬”,本来应该让中低收入者得实惠,却让不少“富人”搭上了“穷人”的车。5年来究竟有多少“富人”买了经济适用房,不得而知。据一位开发商说,在其销售的一个大型经济适用房项目中,有1/3的客户是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一些客户都是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前来交纳房款、签约。由此看来,搭车的“富人”为数不少。“富人”搭车,与“穷人”分羹的现象,不仅引起中低收入者的不满,也使业内人士高度关注。他们认为,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方向要坚持,问题主要出在操作层面上,监督管理不能“失控”。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地明确中…  相似文献   

16.
感知丁祖诒     
对于人的误解大多源自人的出名,所以名人身后多是非。有的人要靠名人吃饭,俗语叫“吃名人”;有的人要靠名人出名,俗语叫“傍名人”,有的人要靠名人解闷,打发无聊的光阴,所以叫“侃名人”……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富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富人数量越来越多 ,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富人群体形成。他们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端正对富人的态度 ,消除“仇富”情结 ,善待富人 ,启动“先富带动后富”战略 ,积极发挥富人的社会作用 ,引导富人“富而思源 ,富而思进” ,打破“为富不仁”的历史怪圈  相似文献   

18.
力瑾 《新财经》2008,(5):120-120
从茅于轼“我要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引发争议起,事实上一场轰轰烈烈的“重新认识富人”运动已经开始,有人将之称为“一种思想解放”,我看这样说为时还早,似乎过于乐观了点。  相似文献   

19.
《发展》2013,(3):42-42,44
刚刚向小康迈进,对于巨富一代尚处于怀疑羡慕阶段的中国人,随即发现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仅靠继承就可以富裕的“合法富人”。“富二代”的出现,意味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中国人,需要不断调节对于富人的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浙江、重庆、吉林等地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富人治村”的现象。据浙江省民政厅统计显示,在该省13.32万名村委会成员中,“富人群体”约占30%。其中,义乌市共2726名村委会成员“,先富群体”当选比例高达60%;而在421名村委会主任中,比例更高达65%。的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