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2004年国内汽车产量突破了500万辆;2005年汽车生产量比上年增加15%达到580万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产汽车的主要产地。随着国内汽车量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家庭的速率也在不断提升。据统计到1999年底止,国内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为l453辆,而至2004年底已达2821万辆,5年间增长了约50%。按照汽车平均使用寿命15年计,未来几年中国每年将会产生大量的报废汽车。因此,报废汽车的资源再生利用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拥有一辆汽车是国人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如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美梦不再难圆。随着中国车市的日益升温。全球汽车巨头纷至沓来.争夺这块“唐僧肉”。乘此东风.中国汽车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初露峥嵘。汽车市场上美日欧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这些昔日的霸主已不再笑傲江湖。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记录不断刷新。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带来的优势,使我们一跃成为汽车大国。然而,我们是“汽车强国”吗?回答是肯定的——不是!美国有通用、福特;日本有丰田、本田;德国有奔驰、宝马。我们有什么呢?桑塔纳、捷达在国内生产了近二十年。创造了世界车坛“神话”.但这最终还是德国的品牌。20多年的合资道路使中国汽车依附于世界品牌,滚滚的财源也蒙蔽了领军者的双眼,而属于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则丧失了发展壮大的宝贵的时机。但不幸中的万幸,我们还是幡然悔悟了。以奇瑞、吉利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勇敢地扛起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让我们透过阴霾看到一丝曙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汽车性能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对汽车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各汽车公司不断推出新的销售策略和模式,竞争空前的激烈,因此全面分析国内汽车销售促销手段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汽车销售促销的概念、特点、中国汽车销售促销生成的因素和销售促销现状,以及中国国内汽车销售促销手段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制造商的全球扩张,越来越多的欧美汽车制造商将生产重心迁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作为汽车生产大国,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增长强劲,目前我国汽车出口的目的地有186个国家(地区),国内一汽、长安、奇瑞、宇通等17家自主品牌企业汽车出口额也不断增长,我国民族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香港商情     
林影 《沪港经济》2008,(6):70-71
汽车 港商纷纷看好内地汽车市场 内地是全球第4大经济体系,汽车工业更是推动其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中国是全球第3大汽车生产国,亦是全球第2大汽车消费市场,2008年预计汽车生产将超过1千万辆,汽车制造商对零部件及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因此香港汽车工业商纷纷看好内地汽车市场,竞相进入,并利用近水楼台和先进技术的优势,期望能长期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6.
毛晓迎 《魅力中国》2011,(21):529-529
汽车商标的汉译对于国外汽车进入中国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开拓。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不断壮大,各个国际品牌都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尤其是一些名车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分析商标功能的基础上,发现德国翻译目的论对商标翻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总结出近30年可用于汽车商标汉译的五种方法:音译,直译,意译,音意结合,缩写。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机关、国事礼宾车队和社会企业家在选择座驾时,不自觉地开始倾向于国产自主品牌,这一趋势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代表中国新一代科技水平和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陈功 《环球财经》2004,(5):58-58
以柔性生产线和销售服务体系交换外国车型的中国汽车厂家不可能学到什么技术,能做到的只是不断地卖外国车,为外资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三个阶段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丁芃 《新财经》2008,(6):92-93
在节能环保呼声不断高涨的中国,环保汽车却在中国遭遇冷场  相似文献   

10.
韩丹  田凯 《广西经济》2007,(9):58-58
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车型,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靠有持久品牌效应的车型来稳定地运营,如何平衡二者,成为汽车企业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一年,无疑是中国汽车市场热闹非常的一年,不仅国内车市火爆,各大汽车厂商销量不断飘红,而且国内汽车市场版图也在发生着改变,上汽与南汽的合并使一个汽车巨无霸的雏形呈现在人们眼前。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看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竞争的惨烈,都在为将来的生存而合纵连横,厉兵秣马。  相似文献   

12.
彭晓琴 《魅力中国》2010,(26):41-42
当前,中国的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呈现出合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汽车出口量逐步增长和跨国并购不断活跃的趋势。基于SWOT模型,本文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的优势、劣势及当前环境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分别提出了出口、对外合资合作及跨国并购的总体战略,进而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很多汽车企业打着“全方位开放”的旗号,与国外大企业集团合资。不但没有学到外国的先进技术,连自己的品牌、市场都拱手送给了外方。拿着微薄的利润,躺在合资的安乐窝里睡懒觉,致使我国汽车工业核心技术空洞化,丧失了在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人需要有自己的品牌,而不是成为国际汽车巨头的附庸。丰田可以开创一套后来居上的汽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层次、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改变了汽车在社会生活中原有的象征性意义,符合个性追求,象征生活品位,代表轻松休闲,达到国际环保、安全要求的汽车产品日益受到消费青睐。中国进入了私人购车阶段,汽车厂商降低生产成本和售价、增加车型、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售后服务的压力和动力越来越大,汽车的内需质量随之增进。政府应当与汽车厂商及各大众媒体密切合作,共同塑造一种大众化、平民化的先进的汽车化,为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塑造良好的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租赁市场并不平静,日前,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美国赫兹宣布终止在华业务。此举一出,业内一片哗然。因为,就在2002年,美国赫兹与中汽安华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由后者以加盟的形式正式使用赫兹品牌在中国开展汽车租赁业务。双方协议时间为5年,但目前双方协议的截止期未到,却提前分手。赫兹的退出,使人们对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种种疑问。那么,几乎被业内所有人看好的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到底得了什么病?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7,(15):32-33
【法国《世界报》3月30日】在欧洲尚不引入注目的中国汽车制造商看中了非洲。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阿尔及利亚这个继南非之后的非洲第二大汽车市场,已成为中国汽车的真正实验室。而中国汽车要进入欧洲市场或许还需10多年。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东京新闻》10月8日】中国汽车出口欧洲势头强劲。尽管由于设计上存在抄袭嫌疑及汽车安全性问题而不断引起争议,中国汽车出口欧洲的步伐却在不断加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不断进入家庭,中国汽配经销商开始面对新的营销环境。新车型以每年几十种的密度上市,市场向小批量、多品牌、国际化、时尚化的趋势发展。新一轮围绕汽车及汽车售后市场的投资热潮在全国各地掀起,新建的汽车城、汽配城、4S店和新的竞争品牌不断涌入耳目。来自国外方面的信息是,在全球最大的5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中,35家已在中国设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全球汽配跨国公司如德尔福、博世、电装、  相似文献   

19.
就在中国汽车业和汽车销售进入快速增长期之际,西方的担心也与日俱增,他们怕中国制造的汽车会和玩具、家电一样,凭借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纽约时报》杂志刊登了署名章,评价了中国汽车业现状,并分析了将来对美国市场的威胁。他惊呼——“如果中国生产像制造玩具、衣服、电器一样来生产汽车,中国经济型汽车也会成为畅销货。等中国高效的工业基础设施到位、可以降价的时候,它一定会来!”  相似文献   

20.
张谦 《首都经济》2014,(2):24-26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领域技术上还受制于人,和汽车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在呼吁弯道超车,“互联网汽车”的出现给汽车工业赶超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