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无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经商人员,他们的迁徙必然带来子女的迁徙,如何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全面了解无锡市外来务工子女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切实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采取抽样问卷、个别家访、集中座谈等形式对6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和4所公办学校的近500名外来务工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2.
吴琼  黄曼  吴永兴 《经济论坛》2009,(14):66-68
本文基于“上海市农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信息管理和绩效评估系统”提供的丰富数据,通过对上海郊区外来农户与本地农户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例)和经济作物(以西瓜为例)的绩效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真实地反映外来农户与本地农户对上海种植业经济贡献情况。研究表明,外来农户种植水稻的绩效低于本地农户,而种植西瓜的绩效则高于本地农户。因此,相对于本地农户,外来农户更偏向于种植经济类作物。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这已经成为一个困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问题。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入侵成功,控制其危害的代价极大,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因此,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许维泽 《发展研究》2004,(12):55-57
外来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外来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更好地发挥外来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浙江是全国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流入地之一,是流动人口大省。目前,数以千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业已成为浙江产业工人,成为浙江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最近,我先后在杭州、宁波等地召开了外来务工人员座谈会,并在全省11个市开展问卷调查,在真实掌握浙江省流动人员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思考提出了进一步丰富浙江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的世界中,一国发生的经济波动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途径在国际上传播,这种传播形成外来冲击。外来冲击的直接影响表现在本国的国际收支上,但是它必须首先影响本国的储蓄(量)和投资(量),而且不同的外来冲击对本国的储蓄(量)与投资(量)的影响不同。本文在一个开放小国的背景下,利用储蓄-投资关系模型分析了这些影响,并且把对付外来冲击的三种方法置于该模型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7.
凌耀初 《经济咨询》2007,(2):4-5,11
上海郊区外来农民工总数约300万人,其中,务农占10%左右。不同地区外来务农农民数量布局有所不同,浦东新区、宝山、闵行、嘉定等近郊地区总体数量相对多些,中远郊总体数量相对少些。闵行、宝山和浦东新区等近郊地区,承包地以外来农民耕种为主,中远郊也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外来生物的入侵对我国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饮食起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渔业水域中的外来生物也是与日俱多,有的已经形成面污染。本文从分析生物入侵的理论原因、水生生物入侵的原因着手,试探性地提出防止和解决生物入侵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来生物入侵预警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来生物入侵给世界各国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诸方面都带来了极大危害,成为引入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应对和解决该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循着预防优于治理的思路,分析了构建外来生物入侵预警机制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外来生物入侵预警机制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架构了该预警机制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胡毅雄 《发展研究》1999,(12):40-41
在新形势下,共产党员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由于机构改革、产企改制、农村劳动力过剩种种原因,一些党员远离过去的党组织,到一些陌生的地方去创业。怎样面对新的环境,怎样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共产党人特殊的意志和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摆在众多共产党员和党组织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石狮市委、市委组织部多年来致力于新经济组织中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探索在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下加强外来党员管理的新路子。1999年5月率全省之先,在市委组织部建立起了外来党员服务站,并在石狮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就业服务管理处设置了对外联络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不仅加强了党组织对外来党员的管理,也使外来党员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