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世界交往的实质,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向作用理解马克思世界交往概念;并从现实、实践、价值三重维度阐释了马克思世界交往概念;探讨了马克思世界交往概念的当代价值,即在于用马克思世界交往的理论指导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进而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赢得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不仅研究了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点,而且也阐明了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谭小姗 《发展》2012,(2):73-74
革命思想或批判意识是马克思学说的灵魂。宗教批判作为其他一切批判的基础,在马克思思想中有着令人瞩目的影响力。马克思通过对宗教的起源、宗教的发展规律和宗教的作用等一系列的论述,表明了其批判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由于其自身的辩证本性和批判的、革命的性质,发挥着在批判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过程中的社会变革先导作用。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微观认识基础,马克思社会结构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给我们展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性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封哲学  张思雅 《黑河学刊》2013,(6):63-64,6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阐述了其分工思想,仔细研读该文中马克思对分工的产生、发展、作用及影响等的详细论述,我们发现分工思想是马克思用以逻辑导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一条主线。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的分工思想展开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而且能够使我们循着马克思的思路认识到:从异化到自由,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莫凡 《理论观察》2008,1(1):49-50
回应鲍德里亚等后现代思想家对马克思的挑战,是时代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一项重要理论任务。马克思与早期鲍德里亚的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区别与联系,通过比较二者对意识形态概念、地位、作用和终结的探讨,可以揭示出鲍德里亚如何走出马克思.进而走向后现代主义,最后走到了马克思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7.
司金龙 《黑河学刊》2013,(2):5-6,150
马克思的国家观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的哲学始终是以对人的关怀为理论出发点,也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对以往国家观的超越。只有从这一基本的理念出发,才能真正的理解和阐明马克思的国家观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能始终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8.
废钢铁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排泄物(即生产上所说的废料)会在同一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再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马克思又说:“这所谓废料,几乎在每一种产业上都起着重要作用”。废钢铁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排泄物”之一,它不但在产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称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论述,在学术界中进行了反复多次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它是否能如同原来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称第一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样起着决定价值的作用。争论双方发表了不少有益的、引人深思的见解。本文拟从马克思使用这一范畴的意义及作用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0.
货币和资本都是马克思经济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资本,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解释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资本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一定数额的货币,但货币却并不是资本,在马克思那里这二者之间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却有本质的区别。文章的主旨是探究马克思语境中的货币与资本究竟何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文颖 《魅力中国》2013,(23):45-45,47
分工理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他们的基本理论框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分工理论为出发点,遥步分析出人类社会最终必然走向自由的发展演进过程。在当下,对马克思分工理论进行理论研究。对正确认识和把握分工理论意义重大,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此.文章首先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概述;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论述。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乔翔 《江苏经济探讨》2011,(4):43-46,74
马克思和杨小凯都系统考察了分工在社会经济结构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相比之下,杨小凯的分工概念更具微观拓展性质,或许因此其模型体系与马克思相比也呈现出高度分散、自由交易及极度扁平的特征。杨小凯主要从一般表象角度分析了自由对称的理性行为;马克思则对这种一般表象内在的临界条件展开质疑,继而考察了非自由非对称的理性行为。整合双方的分工理论对于更全面揭示社会经济结构均衡的形成机制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它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前提在于正确认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含义,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的异化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入手,阐释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含义,说明个人在社会分工协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分析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中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为指导,通过长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甘雨 《魅力中国》2011,(5):38-38
马克思《资本论》中信用理论大致包含了信用的本质、信用的产生、信用的存在形式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起到的双重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建立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势在必行,对此,联系马克思信用理论,笔者于文章最后部分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作为一种凝结人的劳动力的"物",却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控制作用。马克思称这种现象为"商品拜物教",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本文结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解读马克思对其的批判和破除方法,以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批判,由此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并非人类生活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7.
李春香 《魅力中国》2011,(17):259-259
资本周转理论作为马克思《资本论》经济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分析了资本周转在整个企业运转中的作用和意义,揭示了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必须重视资本周转的规律。本文在介绍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这一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企业加快资本周转所应采取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前人异化研究的基础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自古以来,消费对于个体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看现代消费,则现代消费出现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复兴带来了负面影响的状态,即所谓的异化消费.  相似文献   

19.
吉霞 《北方经济》2006,(16):79-80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以及利润率下降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中所论述的两个重要原理.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马克思发现的这两大规律是否仍然起作用,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存在三个偏向:生产力决定论、实践核心论、社会关系方法论。这三个偏向的负面作用是:对大自然和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对人及其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对理论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