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华尔街金融动荡通过金融市场的传导、心理传导渠道时我国保险业发展形成负面影响.虽然我国保险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我国保险业受到投资海外金融衍生品的限制,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直接影响还相对有限,但面时金融危机由局部危机向全球危机转化的背景,我国的保险业也无法"独善其身".如何在风浪之中洞察风险,在做好风险防控、保障市场安全的根本前提下,继续稳步推进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成为摆在我国保险业面前的头号课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晓艳 《经济师》2009,(2):135-135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从金融层面传导到实体经济层面,进而演变为金融危机。危机的国际传导效应增大了全球经济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出口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文章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是为了管理和降低风险,但是它在发挥规避和转移风险功能的同时也隐藏着风险,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危机传导"路线图",有助于我们对金融衍生品特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内金融衍生品不是观望和停滞,而是要理性而稳健地发展。可以预见,衍生品仍然会继续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做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金融业损失惨重,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也未能幸免。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保险业的风险变动和随之引发的保险业风险管理策略新动向,同时这些变革也给我国保险业在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中,如何防范风险、健康成长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从金融层面传导到实体经济层面,进而演变为金融危机,危机的国际传导效应增大了全球经济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出口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通过部分统计数据分析和思考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尤其是美国保险业受到的冲击最大,这场危机不仅给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带来惨痛的教训,也给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带来深刻的启示。本文以此契机分析中国保险风险监管,提出了中国保险公司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迄今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在痛苦而漫长的去杠杆化的进程中,危机对全球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将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加重。并为我国恰当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性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存在外生性与内生性两种不同的风险。资本市场的创新可以分散和转移外部性风险,但加大了内生性风险,起到累积和放大资本市场风险的作用。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过度的金融创新起了传导链和放大器的作用。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必须寻求创新与监管及风险防范的平衡;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健全资本市场的监督与宏观调控体系及机制;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国际金融危机传染。  相似文献   

9.
张书君 《经济师》2011,(6):12-15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在于: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源头;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多重环节的利益链条断裂是危机的深层原因;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危机的重要成因;对金融机构放松监管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金融全球化是危机传导的背景条件。在评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严重危害基础上,论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主要包括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和国际组织对金融危机的应对,以及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呈现的新变化,并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启示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明 《经济研究导刊》2014,(29):205-206
金融风险的传导是金融危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观察风险的各个层面,无论是风险的潜伏阶段还是爆发阶段以及恢复阶段都是通过传导来实现的。没有传导,金融风险则不会发展成为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的传导又分为国内传导和国际传导,其中国际传导是国际金融风险的传统特征,也是金融全球化态势下金融危机研究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李国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117-118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式,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会加速风险和危机的传播和扩散,加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使局部性金融危机或个案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加强金融创新中的风险控制是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次贷危机通过跨市场金融风险时世界保险业造成重创,所以分析研究垮市场全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路径、过程和后果十分必要,得出的相应启示和建议也具有较大实践意义.将次贷危机作为实证分析基础,跨市场金融风险有源于交叉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控股公司两种类型,CDO及CDS等交叉性金融工具和保险集团是典型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途径.这些风险的传递导致保险公司受到重创,也给保险业未来发展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3.
林源 《时代经贸》2009,(7):94-95,97
本文分析了保险业在美国金融危机形成中的作用,探讨了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并提出了严格承保原则、坚持稳健投资、产品创新应回归风险保障功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完善监管体系等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危机转移视角下的金融危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危机态主要是以产能危机为核心特质的危机形态;而现代的危机态则是以信用危机为核心特质的危机形态。这两种危机态在发生机制、传导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使得经典的危机"中心—边缘"结构假说在解释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时陷入了理论困惑,但两种危机态的"中心—边缘"危机转移规律是不变的。我国应当在世界金融体系不断解构与升级的进程中准确地定位,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从金融制度、金融工具乃至产业发展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赵清 《经济问题》2012,(7):106-110
美国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引发了对金融领域发展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金融自由化的重新思考。在后危机时期,对金融自由化的反思仍显重要。采用研究金融自由化影响的标准化模型,加入主权债务风险等因素进行修正,进而获得启示,并对我国金融领域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金融体系风险转移模型及其对风险分担和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的理论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风险分担和风险传导。分析表明,银行体系的激进性贷款行为和恶意转移风险的道德风险促成了次贷危机的生成与传导;而金融市场的衍生产品创新在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放大了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李恒兴 《时代经贸》2008,6(19):85-86
2008年世界跌宕起伏,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面金融危机。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宣告破产,标志着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  相似文献   

18.
风险监管与风险控制不能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要求是引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世界经济开始从严重的危机中复苏,迈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交、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也进一步加快,近年来,虽然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避步,但与国际金融业相比,无论是金融创新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严重冲击了国际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秩序,金融机构全面陷入困境,迫使人们重新审视金融衍生品市场。而在此次危机中,具有衍生品性质的全球期货市场则发挥了特有的避险功能,年轻的中国期贷市场总体上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并为我国一些实体行业的平稳发展和规避危机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也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下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衍生产品被普遍认为是危机的罪魁祸首,我国的金融创新步伐也因此受阻。我国应当冷静分析总结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其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抓住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领域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发展我国的衍生品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加快金融创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