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以往的五年计划比较而言,“十一五”规划具有若干重要的特征。在我看来,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第一,从“计划”转变为“规划”;第二,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统率全局,实现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转变;第三,突出了以改革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从经济发展的总体上看,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是“十一五”规划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在新时期被赋予新的内容,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定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标的关键。“十一五”期间宁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标模式是:经济增长集约度增加10%以上,形成两大支撑产业,促成三种优质生产要素,推进两大资源节约利用和“三废”有效治理。未来宁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路径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创新经济制度,强化政府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竞争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角.品牌竞争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品牌的身价,更能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品牌战略,不仅可以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到具体的企业、产业和产品中,而且可以发挥品牌的滚动、扩张和辐射效应,实现企业做优、做强、做大,进而推进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全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条件下,我国蔬菜产业也需要转变增长方式。第一,要从扩大面积规模,向提高单产、调整结构转变;第二,要从高投入、高产出的资源密集型向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保障蔬菜的产品卫生安全;第三,要有分散责任逐步走向规模化、合作化的标准园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此来保证蔬菜价格的稳定;第四,要从技术研究向自主创新转变,扭转我国蔬菜高端品种由国外引进的被动局面.提高我国蔬菜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加工出口能力;  相似文献   

6.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产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产业,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正处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国际转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近29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取得了令世人注目和国人振奋的辉煌成就。作为21世纪全球关注和向往的中心,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在逐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着力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整个句子的内涵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方宇红 《浙江经济》2005,(21):21-23
早在10年前,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同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问题,并认为实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10年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进展不大,与“根本转变”的要求相差甚远。时至今日,再不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难以维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成为热门话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如此缓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究竞何在?由此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已经谈论多年。早在1995年,中央就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的方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信息化、加入WTO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信息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并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信息经济的发展使现代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一场新的革命,并赋予现代经济集约增长方式以新的含义。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当代世界经济信息化的浪潮,我国必须加快经济信息化的步伐,实现最新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入WTO将通过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其他产业的广泛应用而全面加速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可以溯源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一百多年来,东西方经济学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探索研究,形成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拟从大都市角度,就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背景下产业结构演进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时代背景;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主要决定因素和评价指标;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新形势下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着重处理好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1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九五”期间就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被提出来,十年时间中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总体上还是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化。从战略实施情况看,存在着宏观强调热、地方落实冷;宣传教育热、社会反应冷;政府规划热、企业管理冷。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在于转变增长方式各方面的观念没有得到真正确立。因此,“十一五”期间,除了建立切实能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外,重要的是要从七个方面进一步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3.
浙江要率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必须率先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步入集约型发展的轨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杜传忠产业组织问题的实质是研究资源在各产业内的配置方式及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途径。因此,产业组织结构状况对于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对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着重分析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缺陷、成因及其对“增长转型”的...  相似文献   

15.
一、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认识 1、经济增长方式的引入。经济模式的转变,最早这个说法是苏联人提出来的,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提出来要真正赶上美国,就要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有两个来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战略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早在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时,中央曾经提出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那时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进展,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不少行业、企业和产品的能耗、物耗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重外延、轻内涵,重速度、轻效益等情况依然严重存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谭石泉 《中国西部》2012,(13):51-53,50
产业转移对于西部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考验。能否在产业承接转移的过程之中秉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将自身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融入其中。的确是一件“很考手艺”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杭州目前已形成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二三一”产业格局:第一产业向高效、优质、高产的现代农业发展,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近几年仍在上升;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总体呈上升势头。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围绕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杭州必须在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快转变产业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设施运输网络更趋完善,基础保障功能显著增强,较好地支撑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受传统发展理念、管理体制、技术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等创新突破不够,交通运输业仍处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增长阶段。随着科学发展观践行的深入,特别是中央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重庆未来发展的新战略任务,将引领重庆进一步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步伐。交通运输增长方式转变,是实现重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重要增长极、统筹城乡发展直辖市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法国在建立健全制度、完善机构和职能设置以及出台相关财税政策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这对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报告认为,当前在我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走集约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财税政策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有力手段,并就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