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问题探讨缪建平“九五”计划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从总体上看,我国城镇居民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问题不大,工作的重点是在农村,而难点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因此,如何加速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已...  相似文献   

2.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如何奔小康,这是到本世纪末实现农村小康的一个重要内容。最近,笔者对安徽省经济欠发达的泗县创建农村小康户的实践作了调查,重点分析了100个已达农村小康收入水平(即人均纯收入1100元以上)的小康户,从中所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创建小康户,加速奔小康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康建设探讨缪建平一、我国农村实现小康建设重点和难点是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空前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大大加快了全国农村小康建设进程。据农...  相似文献   

4.
产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关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康进程的一点思考●马启荣一、中西部地区农村奔小康难走非农发展之路人民生活达小康是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历史性界碑。从农村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中西部农村地区奔小康与经济结构转变柯炳生中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各种资源较为丰富,农村人员比重大,是我国商品农产品的重点产区。中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小康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农村区域进而整个国家小康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四川省江油市(县级市)农村的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6.
到本世纪末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难点及对策张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到2000年达到小康水平。根据近几年小康目标的实现进程分析,到2000年占全国人口近80%的农村难以实现小康目标,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如果仍保持近三年来的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7.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刘志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资源愿赋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其经济发展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推向前进。而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和不发达又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我国建国40多年来,经...  相似文献   

8.
江西农村奔小康“八五”进程与2000年展望刘文峰到本世纪末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奋斗目标是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省8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全省小康建设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根据国家统计局、农业部中国小...  相似文献   

9.
到本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这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提出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江泽民同志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实现小康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工作重点在农村,带领农民奔小康是一个时期内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整个国家进入小康社会的基础环节。近几年来,太原市把小康建设作为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的“牛鼻子”,始终按照“依托城市、建设农村、服务城市、富裕农民” 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基本思路,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典型示范、梯次推进、瞄准整体达小康的六个方面、十六项  相似文献   

10.
实施小康富民战略 加快农村全面发展──对遂宁市农村奔小康的思考罗元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本世纪末广大农民的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我国农业90年代发展的战略目标。农村如何奔小康,不仅是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其中有许多问题值...  相似文献   

11.
解决农民增收困难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农村的任务尤其艰巨。应当看到,虽然长期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教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我国的现代化不能只建立在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上,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不能脱离农村,没有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亿万农民富裕起来,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全面实现农村小康,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  相似文献   

12.
刍议农民增收问题齐群策(一)到本世纪末,鹰潭市城乡居民生活要达到小康水平,其中占总人口80%的农民实现小康是关键,农民没有实现小康,就是全市没有实现小康。而农民实现小康关键指标是收入的增加n因此,90年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增加收入。但是...  相似文献   

13.
杨惠球 《南方农村》2010,26(2):71-73
广东省龙川县是欠发达地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要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主线,以增加经济总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为目标,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各地自然资源条件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就全区而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较发达地区,这类地区农民生活已经解决温饱,基本上实现了小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农村劳动力中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劳动者受教育和技能培训程度较高,市场化进程较快,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农村工业和流通业初具规模,小城镇建设开始起步。这类地区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各盟市所在城镇的近郊地区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第二种类型为过渡地区。农民生活已解决温饱,处于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这部分地区所占比例较大,第三种类型籴欠发达地区,农民生活尚未解决温饱,脱困扶贫任务很重,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生态条件非常脆弱,主要分布在山区、浅山区和丘陵地区,多为旱作区,总人口在200万左右。  相似文献   

15.
遵义地区农村小康进程及对策廖金蓥,梁小飞到本世纪末,实现农村小康,这是90年代农村工作的总目标,是广大农民多年的追求和期望。所谓农村小康,是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农民生活从温饱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  相似文献   

16.
农村科普工作是面向农业、立足农村、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亿万农民的社会行为。没有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极大普及和繁荣,就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没有科学技术在农村架起千万座“金桥”,农民生活就过渡不到小康;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不通过普及和推广,农业就实现不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要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只有全面地达到这个目标才行。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东西部是不平衡的,是有差距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全国走向跨世纪的更高的目标,即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的。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省份,应支持中西部地区。我认为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本世纪末前我国建设重点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在继续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同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村小康建设的几个问题赵文欣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级都在努力工作。由于中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因此全国要达到小康,关键在农村和农民。如果到本世纪末农民达不到小康生活水平,全国也就...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多种经营是农民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而发展多种经营则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实现小康的根本途径,在农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1年,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末我国农村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不能也不允许丢下贫困地区。如何在不到6年的短暂时间里,尽快缩短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逐渐拉大的发展差距,在农村大面积达小康的2000年,使绝大多数贫困农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少数特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问题,完成农村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就成为当前农村发展上急需研究决策的重要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要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