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忆旧金融业在发放贷款时均要办理贷款手续。不论厂矿、公司、行号、机关或个人,向金融业借款时,均先由借款人填具借款申请书(注一),把借款的数额、用途、期限、保证人或抵押品的名称、数量、市价、堆置场所等等填列清楚。行、庄经过调查了解。并对借款的数额、期限、利率和抵押品的折扣等与借款人商洽同意后,订立借款契约(注二),并核对保证,才放给款项。借款契约中将借款的  相似文献   

2.
面对消费贷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体系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的防范方法银行一般通过消费贷款借款申请人的贷款申请书所提供的信息来分析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并评估贷款风险的大小。根据我国目前的银行发展状况,可以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工作。具体方法有:  相似文献   

3.
团体借款:一种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新型融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团体借款的定义 团体借款(Group Lending)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新型借款方式,它指银行对由一组借款人通过内部选择而组成的一个团体进行贷款,同时要求每一借款人对团体内的其他成员的贷款的归还负连带责任(Jointliability),即当某一成员因为投资失败而无法归还贷款时,团体内的其他成员有责任为其还清贷款,否则所有成员都无法获得追加贷款.团体借款最为成功的例子是巴基斯坦的格莱明银行,其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地区的小规模企业或小生产者,这些借款人因为无法提供任何实物或金融资产抵押物而且没有良好的信用等级而被传统的融资机构拒之门外.团体借款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这些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贷款合同所规定的连带责任又保证了较高的还款率,尤其是当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用连带责任可以准确筛选出借款人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正> 银行在办理贷款的审批活动中,在权限、程序、手续和核算管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和基础。这对于维护国家银行资财的安全是极为必要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的贷款风险。本文拟根据《经济合同法》、《企业破产法》等有关法律,就借款合同和抵押贷款的现状,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归属于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根据互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而订立的书面协议。但对基层行检查的情况来看,通常存在以下缺陷:1.借款合同(含视同契约作用的借款申请书,下同)上借款方没有加盖企业法人公章,而以财务科(股)长私章替代,也没有法人出具的委托书。2.借款人填写的用途和贷款办法规定  相似文献   

5.
当约定的借款期限届满或者贷款提前到期,借款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还款义务时,银行可以直接从借款人的存款账户中扣划存款,以抵偿其所欠的贷款本息,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被称为“抵销”,银行享有的扣收贷款的权利叫抵销权。其中银行主张抵销的债权称为主动债权,借款人的债权称为被动债权。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对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检查中,发现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以贷收贷、以贷还贷的现象。借款人在甲行办理借款,实际用途是归还借款人在乙行到期的贷款,本文所说的银行贷款“空转”就是指这种不经过借款人正常的资金周转,而直接将借款用于归还银行贷款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1994年10月23日,宰便营业所与借款人某香茹经营部和保证人宰合镇政府签订了担保借款合同,贷款16万元,以产权属镇政府的林场作为抵押,若贷款逾期不还,贷款人有权从借款人或保证人账户上直接扣  相似文献   

8.
最近对信用社今年发放的部份抵押、担保贷款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合同内容不完善,合同种类手续不全.1,按照要求,办理抵押、担保贷款,应先由借款者提出借款申请(书面形式),并提供其他有关材料,经有关人员审查同意后,签订协议书,然后填写借款借据,办理贷款.可我所看的十七笔贷款中,只有一笔是比较完满、符合要求,其余的既无借款申请书,又无抵押、担保协议书,只是填写了一份“贷款借据(合同书)”,在借据上只填写了一些有关担保,抵押之类的文字,以此代替协议书.这些条文中又没有按合同的格式、要求写明借贷(或保证人)双方各自的权力、义务、违约的处罚和其它应注意的事项等,这显然是不符合《借款合同条例》实施细则的精神的.  相似文献   

9.
本案为虚假贷款纠纷中名义借款人已经获得法院判决其未向银行借款,而银行未能及时删除其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交的有关该虚假贷款的信息,以致名义借款人无法从银行再借款而引发的纠纷。本案的根源在于虚假按揭贷款,因此涉及两个诉讼,一是关于名义借款人与贷款银行之间是否有借款法律关系,另一诉讼则是在前诉结束后,银行未能及时删除有关不良信用记录而对名义借款人是否造成名誉侵  相似文献   

10.
账销案存贷款就是指对借款单位(借款人)因自然灾害、破产或暂无执行能力等原因不能归还的贷款,是银行利用国家政策相关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实行银行内部账务处理而核销的贷款。因此,该类贷款只是银行内部账务处理的一种形式,但对借款企业或借款人来说,银行和借款单位仍然存在债权债务关系,银行仍然可以追索债权。  相似文献   

11.
钟税官信箱     
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如何缴纳印花税?Q钟税官:我行与借款人签订了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合同,合同规定了可使用的最高限额,期限为一年,但只要银行不提出终止合同,贷款合同长期有效。我行每年对贷款进行年审,年审获批后,如果条款没有改变,我行会出具一份贷款展期通知书。如果条款有更改,如增加金额等等,我行与借款人重新签订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借款人可以在规定的限额内随借随还。请问我行签订的上述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应如何缴纳印花税?某银行财务部A某银行财务部:  相似文献   

12.
借新还旧也称以贷还贷或收回再贷,是指贷款到期时在借款人无力正常还本付息的情况下,信贷人员出于种种原因,不是采取积极的手段督促企业还本付息,而是采取与借款户重新签定借款合同、发放一笔新贷款归还原贷款本息,使原有的与借款人的信贷关系得以延续。此外,借  相似文献   

13.
银行向个人借款人发放贷款后,借款人死亡既不会导致借款合同终止,也不是贷款停止计收利息的事由。本文试结合相关案例,就此问题浅作分析,并提出几点风险防控建议。一、案情概述原告A银行贵港分行(以下简称“贵港A行”)向法院诉称借款人吴某死亡后,被告黄某、吴某某不偿还贷款本息,故请求法院判令:一是被告在继承吴某的遗产范围内向原告偿还尚欠的贷款本息.  相似文献   

14.
多头贷款现象在农村信用社中并不鲜见,它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义借款人为同一用款人借款;另一种是同一个县辖内的两个以上的基层信用社或分社向同一借款人发放贷款。多头贷款以借款对象来划分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城乡居民个体多头贷款,它以户为基本单位,借款人多为户主;第二种是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15.
张成 《上海会计》2005,(3):31-32
借新还旧也称以贷还贷,是指贷款到期时在借款人无力正常还本付息的情况下,信贷人员出于种种原因,不是采取积极的手段督促企业还本付息,而是采取与借款户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发放一笔新贷款归还原贷款本息,使原有的与借款人的信贷关系得以延续。此外,借新还旧的行为较为隐蔽,可能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在明知借款人经营效益较差、还款能力弱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一、产品简介汽车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符合公安部门(车管所)注册条件(工程机械除外)的人民币贷款。借款人可为个人客户,也可为法人客户,所购买汽车包括家庭轿车、客运车、货运车、工程机械等。二、贷款程序到农行金融超市或营业机构进行业务咨询———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银行受理、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借款合同———办理担保和放款手续———银行将资金划入借款人账户———再从借款人账户将款项划入汽车经销商账户作为支付车款———借款人提车上路和按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息三、贷款条件(1)个人客户的:持…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谈的“冒名贷款”是指实际借款人在不符合借款条件下,借用或盗用名义借款人的身份证件和印章向信用社办理10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冒名借款人有信用社内部人员也有社会人员,有的“冒名贷款”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演变成为经济案件。“冒名贷款”在基层信用社的频频发生,暴露出农户贷款管理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虚构借款人或假冒“借款人”名义,以私刻假名章、制造假证件或盗用他人有效证件等非法手段套取贷款,即冒名贷款;二是在他人知情或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获取贷款,即顶名贷款;三是信用社内部人员与实际用款人恶意串通,采取冒名、顶名的手段为不符合借款条件的关系人发放贷款,即串通贷款。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银行对贷款决策失误多归咎于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而轻视了一个重要的外部成因——借款人的非正常借款行为。非正常借款行为是指不具备贷款资格的单位或个人,通过非正当手段谋取银行贷款的一种反常现象。这种现象长期干扰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诱发信贷决策失误,造成贷款损失。其它表现形式有: (一)中间转借式。即借款人通过具备贷款资格的第三者向银行贷款。这种行为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银行无业务往来和人际关系,托其符合贷款条件的亲友,乃致亲友的亲友向  相似文献   

20.
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来源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双 《海南金融》2005,(4):72-72
一、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来源1.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不明给个人住房贷款带来的风险。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银行无法真实掌握借款人以前的信用状况,只能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进行初步判断,一旦符合借款标准就准许放款,根本无法保证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按期还本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