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里所谈的“冒名贷款”是指实际借款人在不符合借款条件下,借用或盗用名义借款人的身份证件和印章向信用社办理10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冒名借款人有信用社内部人员也有社会人员,有的“冒名贷款”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演变成为经济案件。“冒名贷款”在基层信用社的频频发生,暴露出农户贷款管理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信用社冒名贷款治理为探索对象,重点阐述了冒名贷款的产生根源及危害、成因,以及对防范冒名贷款的主要措施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一、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一)贷款把关不严、调查不细。有的信用社的借款申请书是制式的,借款人只是在制式借款申请书上填空,还有的借款人不会填写申请书,信贷人员就让借款人拿别人的申请书照猫画虎,对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和基本情况不做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从源头上埋下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4.
5.
<正>冒名贷款是指借款人因各种违规原因不能通过正常渠道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从而假借、利用、冒充、盗用他人名义以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冒名贷款不仅给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而且还给名义贷款人的征信记录造成不好影响,从而使征信机构个人信用数据失真。农村信用社因此产生的征信异议、投诉和诉讼案例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公布于媒体,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和舆论风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北州部分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问题屡屡发生,由此还在个别信用社引发了经济案件,同时因冒名贷款而引发的信贷风险已成为我州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主要的风险点,值得监管及管理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农村信用社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员工收入也得以大幅提升,农村信用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却有着自己的苦衷,主要原因是贷款营销困难,拿不到理想的工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贷款营销困难,笔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防范和化解问题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良贷款比例逐年下降,但是,在看到不良贷款绝对值、占比“双降”的同时,对新增不良贷款也应为极为关注。本对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形成单户超比贷款的原因
1.农村信用社资本总额偏小.农村信用社自建社以来,由于自身未建立积累补偿机制,缺乏必要的造血功能,所以资本总额一直偏小. 相似文献
10.
孙冰心 《金融经济(湖南)》2009,(5):143-144
<正>顶冒名贷款是借款人因不符合贷款条件不能通过正常程序取得贷款时,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信贷资金的一种欺诈行为。顶冒名贷款不仅掩盖了贷款真实占用形态,制约了信贷管理,潜在着较大案件风险隐患,已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身上的一块毒瘤,严重侵蚀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影响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孙冰心 《金融经济(湖南)》2009,(10)
顶冒名贷款是借款人因不符合贷款条件不能通过正常程序取得贷款时,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信贷资金的一种欺诈行为。顶冒名贷款不仅掩盖了贷款真实占用形态,制约了信贷管理,潜在着较大案件风险隐患,已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身上的一块毒瘤,严重侵蚀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影响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按季或按月结息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增加了借款人的利息负担。农村信用社对贷款实行按季或按月结息,结息日不能支付的利息要计收复利。对广大农户来说,一般是春借冬还.平时无钱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大多数户主会在种完地后外出打工,年末还乡,打工收入归还贷款本息。 相似文献
14.
调查显示,虽然2008年国家数次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但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仍然偏高,加大了“三农”的融资成本,不利于地方“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冒名贷款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化整为零,垒大户放款,加剧信贷风险这类冒名贷款的特征为借款主体和用款主体不一致。目的是化整为零,垒大户放款,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他人贷款自己使用,二是多人贷款一人使用,三是个人贷款企业使用。 相似文献
16.
17.
农户联保贷款是农村金融产品的一个创新,为农户贷款难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然而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及一些客观原因,致使农户贷款中出现大量的不良。本文通过对德惠市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的调查,深入分析农户联保贷款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农户贷款难的成因分析
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户贷款难是农村金融工作的突出问题。大量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是农户贷款难的直接成因。农户贷款难,并不是农村资金缺乏,而是由于大量资金外流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资源配置本来就十分稀缺,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