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是军官,当过企业干部,今天流落他乡,不是不知道,是社会变化快,读后你也许会发现:真实的生活会燎伤每一位弱者的双目。 初到受挫 10年前我转业回吉林一家造纸厂工作,兢兢业业于到了中层。但谁料想,厂里大量裁员,我下了岗。于是我就想到了陕西,那里有我的岳母,也有我工作过的部队。于是我转业回东北10年后第一次来到了陕西省大荔县。我在县城找到了岳母家。没想到,岳母不愿应承我这个落魄的女婿,前一天就躲到了在西安的二女子家。 晚上,在西安大酒店当经理的“大担子”,开着小车回来了。他和任县政府官员的二担子,对我…  相似文献   

2.
都市影像     
我们很少说“汉僧”“元增”“清僧”,如果说,必定要说法号。但是唐僧我们就知道在说谁了。其实唐僧多了,但是最伟大的人像最伟大的树,别人总是生活在他的影子里,所以有了唐僧之后,我们就不知道唐朝的其他和尚了。 但是参拜唐僧的人又有多少了解唐僧呢?唐玄奘的“奘’字,我写了多少遍都记不住。他的俗名祎,陈祎,我一直读成陈伟,像我一位同事的名字。查了字典才知道;读yi(衣),我读错了20年。还有唐僧的口音,我们受电视影响,总觉得他说普通话,实际他是满口河南话。他的家是河南偃师缑氏镇人(缑字读勾,不读侯)。我也…  相似文献   

3.
我是上海人,中学时候就入党了。后来在东吴大学念了一年化学,家里面供不起。 1945年四五月间,由交通员带领,我从上海乘上去镇江的火车,前往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卫生部报道,从此开始了我的部队生活,也开始了我与医药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总是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发生着改变,在居住方面也不例外。有一则在中国流传很广的杜撰故事:一位中国的老太太在临终前说,我终于攒够了买一套房子的钱;而一位美国的老太太在临终前则说,我终于还完了买房的按揭贷款。  相似文献   

5.
城市容颜的变化最能代表时代变化的程度。西安这座让我脚踏实地生活了近40年的城市,有时让我兴奋,有时让我心痛,更多的时候则是让我心动。回过头来看它,还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6.
清水洗心     
有河的地方环境就美,美的地方往往都有一条河。人们在赞美河水之妙的同时,大概也感到有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是对喧嚣生活和拥挤不堪城市的一种缓解。她至少为人们开辟了一方空间,孕育一片绿色。这大概就是人们爱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的原因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在哪些崇尚个性化的今天,什么新鲜事都可能发生,也许只差一笑而过,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生活中,或许辛苦是相同的,快乐是一样的,但每个人体会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一知 《宁波通讯》2012,(2):56-57
或许是一种生命的溯源,或许是对未来的茫然,对于过往已久的事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崇敬和嗜好。大概在2001年秋,永丰库——还浅藏于街市的时候,一位好友就告知我宁波这个最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洪战辉以前就靠卖书赚钱养活过自己和家人,为什么现在出了名反而不能卖了?正如洪战辉自己所说,“成名后发生了很多事,生活一直在往上飘,飘得有点虚脱。我想往下拖,想踏实,可拖不下来。”“很多人,一旦被捧出名了,正常人的生活就得被迫掩盖掉……可我认为,回到生活中的英雄才是真英雄……”这些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作为“人”原始面目出现的真实的道德楷模。  相似文献   

10.
旅途中常常会邂逅一些物事。有时全无心理准备的,就走进另一种生活状态。 细雨蒙蒙中,在厚吴走街穿巷,在面目沧桑破旧幽暗的老宅子里驻足,就像无意推开了一扇门,看见了古村人家的生活。因为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旅游景点,所以古村和古村人以毫无掩饰全无虚饰的面貌示人,如果没有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可以想象它日常的生活,是那样安谧平和,似乎百年不变的样子。像这二百年的苏铁树,内里自是有年轮的,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眼里,它几乎是不曾有过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名字中,用了一个丕字,丕字读pī,我觉得这个字并非生僻之字,不知父亲基于何种考虑,在我的名字里用了这样一个字,后面连着一个志,我猜大概是希望我有志气,创大业。如今看来,这大概只能是一种期望,我年过“而立”而未立,离目标还差得远呢。此为题外之话,在此不赘。  相似文献   

12.
我是局机关的一名科员。有人说机关是一条河流,每个人都是河底的一块石头,天长日久,石头没有不被磨圆的。我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在机关经过长时间的学习锻炼,我变得越来越谦虚了。现在,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在机关工作,谦虚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哲学,一种艺术。在机关工作,别的方面可以差一些,但如果你不谦虚,那就等于与自己过不去。有一句名言,叫夹着尾巴做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相似文献   

13.
三重门     
《广西经济》2009,(4):61-61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4.
我对金融没有研究,但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可能不去体会,但我不是从股票市场去体会,我跟股票市场没有任何的牵连,但毕竟生活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科技的促进有一个强烈需求的大环境中,不得不去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道》2009,(6):6-6
我怕从广东带现金回去不安全,决定回家再取。银行取款窗口里,接待我的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她问我取多少。我说4000元。刚好接了个电话。大概数了下钱就出去了。  相似文献   

16.
管理之外     
方军 《民营视界》2005,(11):71-71
成君忆所著的《渔夫与管理学》以管理学为名,所讨论的却并非管理。按我的理解,管理所探讨的是与一群人一起做事所关联的技能、知识和智慧。《渔》关心的问题是:人该不该奋斗?人该如何生活?它探讨的内容固然和管理中的“人”有联系,但已非管理。以管理之名,大概是因为它是这个商业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正如“超级女声”这个词之于2005年大半年来的中国社会。但《渔》的确是一本闪现着智慧的通俗心智读物,它用小说、小故事、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等来展现一些生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胡新华 《新财经》2009,(10):54-54
这是父亲经历过的一件事,这件事具体发生在哪一年,我不知道,父亲也记不大清楚了,大概是解放初期吧。那时候,父亲年纪也小,但父亲讲起这件事时,总是眉飞色舞,似乎当时的场景就在身边又一次发生。  相似文献   

18.
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不仅只是保护一种濒危动物。我不觉得我做志愿者有多高尚,说到底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能在自己生活的地方看见蓝天自云。窗外没有扑面的黄尘……  相似文献   

19.
扎德 《中国西部》2011,(10):69-73
参加首批“9+3”免费教育计划,对于我来说,离开家乡来到内地生活是一种考验,因为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也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独立生活。早已经习惯了在父母的关爱下生活,当踏上另一方陌生的土地,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我感觉自己像羽翼未丰的小鸟,在这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学习,我努力适应着全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习惯了用职业的眼光来看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北京。有时候,我甚至不太相信我所看到的,而是更喜欢去思考“表象”背后的深意。这种“职业病”的主要症状就是我不常被打动,而总是看到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