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漾濞彝族自治县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98562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9.4%,粮食总产量4424.4万千克,农民人均生产粮食501.9千克,平均亩产374.9千克;农村经济总收入276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稻亩产新纪录9月6日在福建省尤溪县诞生。当日,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泽村实施的新组合“D奇宝优527”百亩再生稻头季高产示范片,进行现场产量验收。验收结果表明,面积为102.3亩的示范片平均亩产为872.7千克。其中农户于荣钱1.1亩的田块表现最佳,湿谷亩产1120.19千克,  相似文献   

3.
《农家之友》2007,(10S):11-11
今年上半年,广西区各级农业部门在迟、旱、寒、涝、虫五大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不等不靠,采取过硬措施狠抓粮食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区粮食尽管播种面积略减.平均亩产仍预计338公斤.比去年亩增约5公斤,粮食总产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了灾年粮食稳定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一、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动情况分析 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为51229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1999-2003年间,粮食产量逐年下降(见表1)。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43067万吨,相当于1991年的产量水平,仅约为1998年的84%。另一方面,同期我国总人口逐年增加。粮食总产量和人口两方面因素的相反方向变动,使得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减少。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98年的412千克降到2003年的333千克,为1982年以来的最低点(见表2)。  相似文献   

5.
稀有蔬菜盘菜盘菜是根菜类中稀有蔬菜品种,食用部分为扁圆硕大的肉质根。横径约20厘米,纵径约6厘米,酷像一只大白玉盘子,故名盘菜。单个重0.5—1.5千克,亩产3000千克以上。盘菜肉质根细密白嫩,微甜,营养丰富,品质好,既可生吃,熟食,做汤,凉拌,也...  相似文献   

6.
紧紧抓住开发利用荞麦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荞麦生产和需求现状1.生产据90年代初对世界21个荞麦主产国的不完全统计,世界荞麦播种面积为392.6万公顷’总产量为294万吨,平均单产749.7千克/公顷。世界荞麦的主要生产国是前苏联、中国、波兰、巴西、加拿大、美国等。中国是荞麦生产大国。据1986年不完全统计,全国20个省区荞麦种植面积为772千公顷,总产510千吨,平均亩产47公斤。其中苦荞约176千公顷,总产220千吨,亩产83.3公斤; 甜荞546千公顷,总产量290千吨,亩产35.4公斤。我国荞麦的分布较广,但生产相对集中。华北、西北、东北地区以种植甜荞为主,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  相似文献   

7.
2004年以来,河北省藁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农业税减免、粮食直接补贴、粮食优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一减三补”政策,粮食生产取得较快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2.6万亩,平均播种亩产508.3公斤,总产量52.1万吨,商品量达45.5万吨。  相似文献   

8.
大理州经过几个阶段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到2002年末,重点县粮食总产达到12.97亿千克,农民人均生产粮食419千克,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达到1467元。  相似文献   

9.
试论清代农业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宗殿 《中国农史》2005,24(1):60-66
本文从土地生产率、粮食亩产量、新生产部门、生态农业、农学著作及养活的人口等方面论述了清代的农学成就,并指出其在中外农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同时,对于清代农具和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之友》2007,(10S):26-27
番茄丝瓜莴笋高效栽培模式是指种植户利用薄膜大棚,春季栽番茄,夏季种丝瓜,秋季种莴笋一年三熟的种植模式。一般亩产番茄早熟品种在5000千克、中早熟品种约6500千克.丝瓜3000~3500千克,莴笋1500~2000千克.亩总产值在17万元上下,大大提高了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稻谷生产实际收益的视角,依据1993—2017年湖南省统计数据,对稻谷生产收益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并考察分析了各因素对于稻谷生产收益的影响方向及其程度.结果表明:影响每亩减税实际纯收益变动的首要因素是每50 kg主产品实际平均出售价格,且为正向影响;次要因素是每亩实际总生产成本,为反向影响;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四川省粮食生产变化、供给侧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政策提出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对策,为四川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应用 Excel软件对1985~2016年四川省粮食总产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粮食单产和主要粮食作物单位产量、粮食总播种面积和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人口数量等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化整理,统计和比较分析四川省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及其供给侧结构特征。[结果](1)总产量基本稳定在3000~3500万t之间, 32年间增产23年,减产9年。近11年来单产连续增长,变化幅度范围为4218.9~5397.5kg/hm2,涨幅为21.8%。播种面积近年来基本稳定在640万hm2。(2)玉米的总产量增产贡献最大,中稻在减产中份额最多,小麦的产量连年持续减少,豆类的产量总体持续增加,薯类产量增加多于减少。全年粮食以及中稻和玉米在2016年单产水平达到最高,其中玉米增幅最大,其次为薯类。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为95%~99%。中稻占比最大,其次是小麦,两者占比高达50%左右。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占比逐渐增加。(3)口粮总消费量总体呈现下降特征,与粮食总产量相比,足以满足口粮需求; 但饲料和酿酒用粮需求缺口较大,需要从省外调入,调入品种主要是玉米、小麦和杂粮; 全省粮食供求形势产不足需、转化用粮缺口较大。居民粮食消费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升级为注重满足质的需求。[结论](1)粮食总产量总体平稳波动增长。总产量变化因素中,单产贡献率大于面积贡献率;(2)粮食单产总体逐步提高,全年粮食以及中稻、玉米单产水平突破了历史水平,单产受中稻单产影响最大;(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中稻和小麦占比最高。玉米、薯类、豆类播种面积逐年增加;(4)口粮总消费量整体减少,饲料和酿酒用粮缺口较大,全省粮食供求紧张、转化用粮缺口较大。城乡居民粮食消费急需由量到质升级。  相似文献   

13.
基于LMDI的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江平原地区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贡献因素,为实现持续稳产高产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基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两个视角,对2003—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23个县域尺度的粮食增产因素进行分解。[结果]从增产格局看,三江平原东部、北部地区增产效果优于西部、南部,且水稻增产最显著,玉米次之,大豆产量呈下降趋势; 从增产总效应看,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均呈现正向效应,但单产效应贡献量不足播种面积效应贡献量的1/3; 从分作物分效应看,播种面积效应与单产效应的贡献量均为水稻>玉米>大豆,大豆播种面积累积效应为负值。[结论]研究区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是以播种面积扩大为主的外延式增产。今后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加强优质高产作物品种的培育、发展精准农业、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才是保障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天津是粮食主消费区,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其对粮食总产波动更为敏感。该文根据1978~2008年天津粮食总产资料,分析了近30年天津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粮食波动的影响,并研究了影响粮食波动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粮食总产逐步提高,但年际间有明显的波动,其粮食总产波动对我国粮食总产波动的影响趋于增强。粮食单产对总产平均年际波动的影响大,其作用约占总产平均年际波动的60%,播种面积作用相对较小但趋于增强。粮食单产波动受气候波动的影响明显,其作用约占单产平均年际波动的45%。  相似文献   

15.
基于福建省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尖锐的现状,首先测算福建省人均膳食营养摄入量,得出福建省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不均衡,而木本粮油产品的营养素构成特点有利于平衡福建居民膳食营养结构。通过收集1995~2013年福建主要木本粮油品种产量数据,构建了食物当量计算公式,从营养元素的角度估算木本粮油产品对稻谷的替代情况,并根据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估计木本粮油的耕地节约能力。基于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木本粮油产品有助于优化福建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缓解福建耕地资源压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农户对粮食政策的评价及生产粮食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粮食主产区农户对国家粮食政策的评价和生产粮食的意愿及原因等问题。结果表明,农户对国家"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比较满意,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获得国家粮食政策优惠最多的是"直接补贴";农户对国家粮食政策期望按照重要性排序是:"提高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直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与推广"。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主要原因是"保证口粮、有粮吃";愿意多种粮食的农户占56.5%,还有32.2%的农户不愿意多种粮食。农户愿意多种粮食的原因主要是当前的粮食及农业政策不错,其次是多种粮食能够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农户不愿意多种粮食主要是缘于成本效益较低、增产幅度小以及农户基本口粮足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我国人口、耕地与粮食单产数据,运用ARIMA模型,对我国人口、耕地与粮食单产发展进行定量预测分析,为制定未来粮食安全政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按现阶段中国人口、耕地与粮食单产发展形势至2020年用于种粮的耕地面积10.74亿亩,粮食单产5518.60公斤/公顷。人均粮食占有量441.56公斤。用于种粮的耕地面积比《全国粮食安全发展纲要》11亿亩的指标少0.26亿亩,人均粮食占有量较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395公斤的粮食安全指标高46.56公斤。建议通过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制定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实现人口、耕地、粮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邵玉君 《南方农村》2013,29(6):57-60
明清以来,我国农地具有明确的产权制度,独立而多层次的产权,复杂多样的产权交易形式,促进了土地的流动,这为农户根据自身状况合理配置劳动、土地和资本打下了基础,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从金融视角审视我国明清的土地市场其实是一个集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衍生品市场和信贷市场在内的复杂的金融市场,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没有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其中因素还有待研究。同时,历史上出现过的衣地产权制度和交易形式为我们当今的土地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并将其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文章以河西走廊20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ESDA和GWR模型,分析河西走廊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2014年,河西走廊人均粮食占有量呈波动增长-急剧减少-持续增长变化特征;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类型以总产低、快速增长型为主,中东部的张掖全市、永昌县、凉州区等地粮食生产作用日益明显;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体空间关联度在提高,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态势增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驱动因素中,种植结构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非农就业机会人均GDP,驱动因素表现出过渡性、空间分异特征,单位面积产量、非农就业机会和人均GDP的变化对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影响具有空间分异特征;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对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影响从高值区向东西两侧递减。河西走廊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粮食生产应处理好粮食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此外,统筹考虑自身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状况,发展一定规模的草畜、经济作物,有条件的县域,注重产粮大县的建设,政府政策、资金对其进行扶持,保障产粮大县以及粮农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