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丕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水溶性高分子课题组带头人。1961年生于长春市。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同年到长春应化所工作;1988年~1991年在长春应化所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攻读高分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2002年在日本的水溶性高分子专业公司从事水溶性高分子产品的开发以及应用研究工作,为水介质分散聚合技术的主要发明人之一;2002年回国从事水溶性高分子的合成方法以及应用研究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申报国内外专利10余项,合著专著一部。  相似文献   

2.
王丕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水溶性高分子课题组带头人.1961年生于长春市.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同年到长春应化所工作;1988年~1991年在长春应化所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攻读高分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2002年在日本的水溶性高分子专业公司从事水溶性高分子产品的开发以及应用研究工作,为水介质分散聚合技术的主要发明人之一;2002年回国从事水溶性高分子的合成方法以及应用研究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申报国内外专利10余项,合著专著一部.……  相似文献   

3.
王丕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水溶性高分子课题组带头人。1961年生于长春市。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同年到长春应化所工作; 1988年-1991年在长春应化所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攻读高分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 2002年在日本的水溶性高分子专业公司从事水溶性高分子产品的开发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11):118-118
葛道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和高分子专业。 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葛道才工程师到原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为核工业总公司)下属的北京第五研究所(现更名为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从事有关原子能事业的有机和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工作。自1959年至1995年,长期从事与铀提取有关的高分子有机材料如离子交换树脂,萃取剂、浮选剂,有机闪烁体和离子交换膜等的合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11):152-152
赵有文,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磷化铟、锑化镓、砷化镓等Ⅲ-Ⅴ族化合物单晶材料的生长技术、材料中的缺陷控制、与缺陷相关的材料物理性质研究以及材料在光电子和微电子器件上应用研究.近期开展了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锌和氮化铝单晶材料生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成立之初,发展迅速 热缩厂成立后,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在长春应化所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拉动下,发展速度一直比较快,且当时在技术方面处于垄断地位。最初几年的快速发展期过后,1993年底,在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股份制改造已在全国相当大的范围内开展起来,长春应化所决定顺势对热缩厂进行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7.
赵有文,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磷化铟、锑化镓、砷化镓等Ⅲ-Ⅴ族化合物单晶材料的生长技术、材料中的缺陷控制、与缺陷相关的材料物理性质研究以及材料在光电子和微电子器件上应用研究.近期开展了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锌和氮化铝单晶材料生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葛道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和高分子专业. 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葛道才工程师到原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为核工业总公司)下属的北京第五研究所(现更名为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从事有关原子能事业的有机和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工作.自1959年至1995年,长期从事与铀提取有关的高分子有机材料如离子交换树脂,萃取剂、浮选剂,有机闪烁体和离子交换膜等的合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葛道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和高分子专业.   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葛道才工程师到原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为核工业总公司)下属的北京第五研究所(现更名为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从事有关原子能事业的有机和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工作.自1959年至1995年,长期从事与铀提取有关的高分子有机材料如离子交换树脂,萃取剂、浮选剂,有机闪烁体和离子交换膜等的合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别把人家说的不可能当成真正的不可能,要认真地研究,去干。许多不可能的事,现在看都是可能的。”这是长春鸿达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欣常讲的一句话。成立于1990年的鸿达公司,以生产指纹锁闻名于世。截止2002年,已拥有固定资产2.3亿元,10年间资产增长了100多倍。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及计算机软件登记证书二十余项,是吉林省高技术企业十强之一,被誉为“吉林省计算机行业排头兵”。2002  相似文献   

11.
<正>李壮,1963年5月出生。1983年,李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陕西延安大学化学系。1987年,李壮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高分子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李壮获得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此后在吉林大学任职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后。1993—1995年期间,李壮博士在德国Jena分子生物技  相似文献   

12.
长春"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与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合资组建的长春通利铝合金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19日在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一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金毅、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于永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林力、"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尚祖巽、党委书记王铁军、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专务董事滕本真人先生、长春通利铝合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内先生等中外嘉宾出席了奠基仪式并为新公司剪彩.  相似文献   

13.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的农用复合营养型保水剂,近日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这种新型保水剂集保水、释水、保肥、赋肥于一身,无污染、工艺简单,能有效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2(10):111-111
四川大学纺织研究所是1987年经原纺织工业部与国家教委共同批准成立的。现有"材料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两个博士点,学术带头人为吴大诚教授。材料学博士点是由原化学纤维专业博士点转化而来,1990年获博士授予权,该博士点1994年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为2000年新增博士点。本所的学科点现有教授5名,博导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者4名。主要研究方向有高分子表面与界面,高分子共混材料,生物降解和阻燃材料等。历年来,共计培养硕士生110人和博士研究生43人。1996年以来,已承担国家计委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部省级项目20余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60余篇),鉴定成果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气象机构早在日本殖民时期,岛内便建有台北测候所,1938年改称台北气象台,1948年光复后改组为台湾省气象所,从事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和研究工作。1971年,台当局在该所基础上成立隶属于交通主管部门的"中央气象局"(以下称"台湾气象主管部门"),约有700余人,设有技术组、测政组、通讯电子组、应用气象组等部门,另外还有24处气象站、3处气象雷达站、8个潮汐观测站和1处天文站。气象观测项目包括:地面及高空气温、气压、风力、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项目建设、了解企业技术需求,6月26日至29日,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王利祥带领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沈阳计算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基因组所和上海高等技术研究院(筹)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葛道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和高分子专业。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葛道才工程师到原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为核工业总公司)下属的北京第五研究所(现更名为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从事有关原子能事业的有机和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工作。自1959年至1995年,长期从事与铀提取有关的高分子有  相似文献   

18.
日本立命馆大学法学会主办的《立命馆法学》杂志1983年第1期刊载由日本帝冢山大学教授林要三翻译的姜铎《参加长春洋务运动学术讨论会后几点管见》一文(原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第3期),并对姜铎以及我国解放后学术界对洋务运动的论争情况作简要介绍(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池田诚主编)。  相似文献   

19.
林嗣杰 《魅力中国》2014,(5):112-112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工业上正飞速发展着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就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并将现今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新技术以及设备与传统技术设备从能耗和环保以及便利性等方面作了对比,说明了以科技创新带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性与建设性。  相似文献   

20.
<正> 钟训正,男,1929年出生于湖南武冈。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为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1997年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院士从事建筑教育已50余所,已培养研究生100余名。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他作为系学术带头人之一,身体力行,起到了老一辈杨延宝先生等治学风范的承传作用,为建立适合中国本土社会及文化实情的建筑教学体系,并使东大建筑系的建筑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