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旸 《财会学习》2016,(16):228-229
2015年至今,中概股回归热情持续高涨。虽然近期证监会对中概股回归A股的态度有所变化,暂停中概股回归,并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但这并不是叫停,堵死中概股回归的路,是证监会对回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将进一步的规范。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出中概股的回归路径,并以学大教育为例,分析总结A to A的回归模式,为后续回归公司提供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美国先是对中概股加大监管审查力度,随后中美监管机构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虽然短期内使中概股面临退市的风险降低,但从中长期考虑,中概股面临退市的风险以及回归上市的压力依然存在。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中美经贸摩擦以及中概股回归对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的影响,从资产证券化率、供需关系和市盈率三个视角考察A股市场迎接中概股回归具备的条件,并对比分析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对中概股回归的吸引力。结果表明:中美经贸摩擦对市场有短期负面影响,中概股回归会提高港股和A股的市场收益率,A股市场也具备承接中概股回归上市的条件,港股市场对中概股的吸引力大于A股。最后,针对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卢轶 《会计师》2016,(4):78-79
2010年以来,由于中概股股价走低、企业价值被低估、海外融资闭塞、上市成本过高或企业想重新整合等原因,很多中概股公司前赴后继的追逐着私有化的潮流。但是,中概股私有化回归本土后又面临一定的风险,如私有化时的资金需求过大、私有化要约价过低侵害中小股东权益、再上市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等。中概股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到底是一念天堂还是一念地狱,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退市,分为被动退市和主动退市。更有一些公司在短时间内完成私有化,并成功借壳回归中国市场。中概股大量私有化回归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讨,从而来判断是否应该制止或者约束私有化。本文回顾了2015年美国中概股私有化的进展情况。并使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原因。本文分别选择分众传媒和完美世界来研究,形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中概股私有化与其股价被低估以及盈利能力降低有关,私有化退市是战略调整的需要;也有部分中概股私有化是为了赚取利差。  相似文献   

5.
2015年以来,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掀起了一股退市浪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私有化退市的道路。奇虎360于2016年在纽交所正式摘牌,完成私有化,2017年在国内借壳江南嘉捷成功上市。本文以奇虎360为例,分析奇虎360私有化回归的动因及效果,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A股市场整体股指的持续上涨和创业板市场一批互联网+科技类公司股价的疯长,自2015年6月以来已有奇虎360、人人网络、陌陌科技、易居中国等20余家中概股公司正在谋求私有化退市,回到国内A股市场。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介绍了中概股公司积极回归A股市场现象并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中概股公司回归国内后对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近期境外中概股遭遇股价暴跌和诚信危机的背景,认为这既有中概股良莠不齐、会计造假、商业模式受质疑以及VIE潜在道德风险等企业层面的原因,亦受境外投资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做空利益链集体猎杀和中美跨境监管漏洞等外部因素影响。此次危机将引发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骨牌效应",改变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方向及节奏,并令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争取上市资源的格局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优质企业一直热衷赴美上市,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成功的标志之一。但最近风向突转,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在很短的时间内,中概股私有化的公司达20多家,金额超过了230亿美元。中概股私有化是由大股东及其战略投资者收购上市流通的所有股份,从美国的纳斯达克或纽交所退市,成为一家非上市企业。在发布私有化的公司中,既有奇虎360这样的巨无霸型企业,也有陌陌这样的刚上市半年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2020年主要业务经营地点在中国大陆的公司(以下简称"中概股")有33家在美国资本市场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以下简称"首发"或"IPO")上市,2021年上半年达到创纪录的36家.截至2021年6月30日,美国存续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为301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对中概股递交的首发上市登记文件及年度报告进行审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频遭做空,股票市值普遍走低,被迫退市或者主动进行私有化现象日趋常见,中概股在美上市进入冰封期,而伴随这场危机所引发的中概股证券集体诉讼  相似文献   

11.
事件·资讯     
《理财》2015,(7)
6月3日,分众传媒作价457亿元借壳宏达新材方案出炉,A股将迎来首只真正意义上的中概股回归。分众传媒作为“中国传媒第一股”,在美国曾有过一段跌宕起伏的上市经历。其间,公司曾遭到浑水做空报告的袭击。最终,分众传媒于2013年5月完成公司私有化。  相似文献   

12.
余兴喜 《新理财》2020,(5):18-20
可以预见,已经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今后可能会受到市场的更多质疑和监管机构更严格的监管;未来中概股公司在美国上市会更加困难,估值将会大打折扣。4月2日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经初步调查,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的总销售额夸大了约22亿元人民币,某些成本和费用也相应虚增。4月3日,瑞幸股价应声暴跌,跌幅一度高达85%,熔断六次,收盘跌幅75.57%。  相似文献   

13.
资讯     
3月1日,平安保险H股回归A股将完成上市,这预示着,2007年,境外上市企业仍将延续回归A股热潮。2006年年底,中国人寿引导了一轮H回归A的浪潮。由于内地股市日渐火爆,内地企业选择A股上市势头也盖过了境外上市。有关专家表示,国家一直鼓励优质资源在国内上市或回归A股,这样一来是保障国内投资  相似文献   

14.
新股紧锣密鼓上市,大盘股发行,似乎成了每次大牛市进行中的必然逻辑。本轮牛市中,有哪些‘巨无霸’IPO呢?此次更添加牛市风味的是,曾远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归来。  相似文献   

15.
王祥胜 《理财》2012,(9):24-25
2011年无疑是中国概念股的“炼狱”之年。自2011年3月开始,以浑水、香橼为代表的外国做空机构。频频针对涉嫌造假的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发布亦真亦假的调查报告。面对这些借做空牟利的神秘机构的攻击.多数“中招”的在美上市企业罕有招架之力。那些“败走麦城”的中概股,股价暴跌甚至被停牌。除几十家企业被迫退市外。据不完全统计的数字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有38家中概股股价已不足1美元。根据“1美元退市规则”,今年上半年就有十余家股价萎靡的中概股企业收到了退市警告。  相似文献   

16.
交叉上市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本市场中挂牌上市的行为。长城汽车自在H股成功上市后,于2011年回归A股市场,成功实现交叉上市。企业选择交叉上市的动因多种多样,本文从交叉上市动因理论出发,选择长城汽车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其交叉上市的动因所在以及交叉上市为长城汽车产生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7.
H股回归及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亮 《新金融》2007,(4):44-47
随着内地经济以及股市的发展,原来赴香港上市的H股企业纷纷回归A股市场上市融资。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回顾了H股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历程、原因、背景、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H股企业的回归,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将重塑价值投资理念、增强A股市场与香港股市的联动,促进内地股市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了先发行H股后发行A股的40只交叉上市股票作为研究样本,在统计检验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研究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方法相结合分析了交叉上市的流动性效应。研究结果发现,H股回归A股市场这一事件公布后的30个交易日里,A、H股交叉上市公司所发行H股的换手率相对于公告前有显著的增大,即A、H股交叉上市能够提高上市公司股票短期内的流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交叉上市的相关文献做出了重要补充,并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概念股曾一度受到境外投资者的热捧,然而自中概股在美国遭受集体退市风波以来,中概股一度陷入诚信危机。在美中国概念股主要退市方式包括退至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或粉单市场继续交易以及完成私有化主动要求摘牌等。2010年中国第一家在美上市企业绿诺科技被摘牌退市,2011年全年退市企业达16家,2012年25家在美上市企业宣布退市计划,  相似文献   

20.
对流动性和波动性的研究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Domowitz建立的基本分析框架为基础,同时对Podpiera提出的交叉上市股票在两地市场的价差因素加以考虑,推导出一个在市场分割、连续竞价制度、先国外再回归国内实行交叉上市(H股回归)背景下的市场波动性模型。研究发现,H股回归扩大了A股市场投资者基础,加强了A股和H股市场的联系,从而有利于降低A股市场的波动率。因此,积极稳妥推进H股回归的政策可以成为有关监管当局治理A股市场大起大落的有效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